第254章坐等(大結局)(2 / 2)

但是這些人做事都很有條理,讓人信服。他們沒有像明朝官員那樣互相掣肘、索要好處等壞習慣。所有的指令都非常清晰明了,而且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工作效率極高。尤其是在發展經濟方麵,他們提出的理念和方法讓那些商人和士紳們佩服不已,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因此,當這些官員到達各個地方時,當地的經濟秩序很快就恢複了正常,並展現出蓬勃的生機。

在南方逐漸穩定下來之後,王佑安便開始實施他的下一步計劃。首先,他向北方向廣大地區發出了一道募民令。這個命令意味著所有能夠來到江南的民眾,無論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還是逃避戰亂,都將有機會獲得江南的戶籍,並享受一係列優惠政策。這不僅包括在當地就業和工作的機會,還有可能從政府的銀行獲得貸款以創業或改善生活條件。

其中,威海成為了接納北方民眾的重要橋頭堡。它就像是一根吸管,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來自北方的人口。這些人帶著他們的技能、知識和力量,加入了江南的建設隊伍,為王佑安的勢力增添了新的活力。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人口流動變得越來越頻繁,威海成了一個繁榮的貿易港口,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與此同時,王佑安采取了一種獨特的策略——坐山觀虎鬥。他明白,如果過早地介入北方的政治鬥爭,亞洲軍將會麵臨來自多個方麵的壓力和挑戰。而且,解決北方的混亂局麵需要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這對於當時的亞洲軍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因此,他選擇等待時機,讓北方的各方勢力互相爭鬥,耗盡彼此的力量,然後再一舉出擊,收獲勝利的果實。

王佑安深知,隻有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戰略眼光,才能在這場複雜的權力遊戲中立於不敗之地。他相信,通過精心策劃和等待,亞洲軍終將能夠掌握北方的命運,實現統一大業。再加上在人員方麵的儲備也嚴重不足,占領江南地區就已經讓他將所有能用的人全都用上了,甚至連十二歲的小孩子都被拉了出來。這樣一來,如果真的能夠占領北方地區,那麼又由誰來管理呢?根本沒有人啊!

第二年,王佑安立國,國號定為\"宇\",他親自擔任國王並兼任總統職位。與此同時,李時之辭去了總理職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培養牛牛的工作中。這是因為在這個國家體製下,國王的位置可以直接傳承給下一代,但總統和總理則需要通過選舉產生。這樣一來,國王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地位,而總統和總理則需經過民主選舉來確定。這種製度設計既保障了國家權力的延續性,又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機製。同時也讓自己家族可以與國同休,也沒有了為國王大寶兄弟相殘。

這本書是本人第一本書,開局寫有點拖,沒有吸引力,導致沒有多少粉絲,決定早點完結,重開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