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這麼兩張紙,就管事兒了?”三兄弟狐疑的看著程意。
“當然不是,還要蓋上我們養雞場的公章。”程意從小盒子裏拿出公章和印泥,蓋在合同上。
“現在,合同已經在法律意義上生效了,你們呢,趕緊去跑手續,辦證件,接洽國營店,這種手續遞交容易,審批難,差不多得三個月,快去吧。”
張家三兄弟收起合同,一步三回頭的出院門,騎著車走了。
程意笑盈盈的站在院裏,心中鬆了口氣。
程林走過來問道:“小意,公雞咱們也能賣,為啥讓他們掙錢?”
程意回頭看著大哥,還有後麵的三個人,笑了笑,說道:“做生意第一大忌諱,就是獨。”
“做人還得有家人,有朋友呢,是不是,何況是生意。”
“就像我跟他們三個說的,是做一錘子買賣,還是做長久生意呢?”
程林緊忙說道:“當然是長久生意了,能長長久久的掙錢,那才好呢。”
程意說道:“就是呀,長長久久的掙錢,才是最好的,但咱們這個養雞廠,或者以後再開個什麼養豬廠,養牛廠,肯定會招人眼紅的。”
“人心這東西,不可直視,不可猜測。”
“與其日日夜夜防著有人惦記咱們,還不如直接打開門做生意,發展下屬產業鏈,讓他們給咱們打工,讓他們依賴著咱們掙錢。”
“這樣,就算有人想給咱們使絆子,都不用咱們出手解決,這些人自然會主動去解決問題。”
“不信你們就看,咱們家以後再也不會有雞販子來了,張家三兄弟回去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跑手續,而是去找別的雞販子挨個警告,直接為我們解決了麻煩。”
程愛民聽了個似懂非懂,模模糊糊,但還是歎著氣說:“那也虧太多了,幾百隻雞,虧好幾百塊錢,那幾千隻雞呢?那可是好幾千塊錢啊。”
“爸,咋算虧了呢,這是必要的讓利啊。”
程意安慰道:“不以利驅,何以發展?”
見爸媽和哥嫂都是一臉懵。
程意歎了口氣,解釋道:“不讓人掙錢,怎麼能讓人給咱們幹活?”
“我這麼說吧,咱們有《工商業經營許可》是可以賣雞,賣雞蛋,但成為國營店供應商卻太難了,難不成咱們要一隻一隻的去市集上賣公雞嗎?”
“母雞和雞蛋不愁賣,慢慢賣,咱們就掙得越多,但公雞不行,以5斤最合時宜,不然養大了,價格高了,老百姓就買不起了,咱們養著耗費的糧食和飼料會倍增,給運營成本增加壓力。”
“國營單位和機關單位一樣,走的是機關采購,咱們根本就夠不上,而且,我問了,開養雞廠跟采購單位手續衝突,不好辦。”
“就讓他們去辦吧,到時候來一車全拉走,咱們能得一大筆進賬,也省了很多後顧之憂,他們也能賺點差價,別那麼小氣嘛。”
程意是有自己的考量,完善的養雞廠,初步形成的供銷產業鏈,在未來都會成為賣養雞廠的重要提價籌碼。
讓利不算什麼,重要的是,我讓出去的部分,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做生意不能獨,說白了,就是要主動創造產業鏈,關係網,既能分擔風險,還能提升價值。
與這些相比,幾百幾千塊錢,太微不足道了。
張家三兄弟,是雞販子,是程意的敵人,這不假,但隻要有被利用的價值,程意就不會把他們當成敵人來對待。
上輩子十幾年的職場生涯還有高管經曆,這些都告訴程意:欲成大事,須運營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關係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看著一臉茫然的家人們,程意燦然一笑,不懂沒關係,我懂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