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的青牛執卷像究竟是誰呢?
西方不是雕像,而是一幅人像畫。
這畫金軸、銀杆、玉墜頭,長七尺,寬兩尺,這尺寸對於人物像來說已經是十分巨大,這畫麵不是用宣紙,而是用絲絹作畫麵,整體畫麵呈現出淡黃色,一看就是經過時間的磨礪,絲絹本身是雙經緯織成,要知道的畫絹是大部分都是單絲經緯構成,雙絲經緯非大貴之人不可使用。
這畫難道也是對這真人畫的?
好在畫中人物也沒有完全頂天蹋地,但是也差不多,因為上下留白的空間不大,不過一掌寬。
好了,可以確定的事,這大殿中的兩座雕像一幅畫,全都是按照真人形象的身高體重來製作的。
畫中人畫的是一副側身像,黑衣黑袍黑鞋,一身皂黑色。
右手手握一把長刀,自然下垂的同時,微微上挑,與地麵呈現四十五度的夾角。
隻是不知道怎的,這刀畫的極長。
畫中人的身高起碼六尺起步,也就是兩米,這幅畫的長度也不過是兩米三左右。
一般的古代長刀劍不過七八十厘米長。
當年的秦王在受到刺殺時,腰間帶有兵刃,可是就是因為秦劍太長,一時間拔不出來,所以才被迫繞梁而走,最後是在大臣的幫助下才甩開劍鞘,擊殺刺客,秦王的劍也不過將近一米,就已經算長劍了。
刀劍不分家,但是從這個傳說裏可以看出來,帶有實戰性質的刀劍,通常不會太長,而且刀不像劍一樣筆直,通常帶有一定弧度。
但是這把刀不一樣,這把長刀的刀身部分肯定超過了一米。加上刀柄部位,這把刀的長度得有一米二。
同時這把刀肯定不是明清時期的戰刀,這把刀的刀身筆直,刀身的寬度得有三指半長,由於這是畫,看不出刀身的厚度,但是不用想,肯定是得有兩指厚度。
這把刀頗有漢唐風格,因為那個時候的軍中戰刀或者帶有實戰性質的刀兵都是筆直的,甚至是反弧刀。
並且這把刀的刀身也不一樣,尋常的刀身都是被磨的銀光如月,同體寒光閃閃,這把刀的刀身雖然在畫上呈現出來,但是也能看出來也具備這種條件。
但是刀刃不同,開刃的那一指半寬並沒有跟刀身是同一個顏色,是漆黑。
沒錯,這把刀的刀身跟刀刃並不是一個顏色,而是刀身雪亮,刀刃漆黑。
再看畫中人的形象,周身都是黑色衣物,頭上的頭發也不過隨便紮了起來。
聰明人想必這會猜到了這幅畫的特點了,沒錯,這幅畫的人物也是麵容不清晰,或者說,畫中人根本就沒有畫臉。
對的,其他的兩座雕像的五官麵容隻是刻畫的非常淡,看起來並不清晰,也並無特點。
這幅畫更直接,直接到沒畫臉,好在這隻是一副側身畫,人物側身持刀而立,並不是整個人的正麵畫像,所以麵容在其中的占比不是很多,並不突兀,不然看著也嚇人。
不過這幅畫……
說不上來的奇怪,看起來總是有點怪怪的,又說不上來,難道是身材高大所導致的?
不像。
等身全身畫像也不是沒有,畫師一般來說也不會完全按照本人的身材來一比一的畫,而是一般會美化一下,如果是男性,那麼就將畫像原主畫的高大威猛一點,所以古代的全身畫像普遍都比較高大。
這幅畫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對,持刀而立!
持刀的手!
仔細看去,這手就根本不是人手,而是一隻長滿了鱗甲的爪子!
怪不得這畫像除了脖子以下渾身一片黑,雖然這畫中人黑子黑袍,別的地方都沒有裸露在外,可是手是沒有遮擋的啊!
怎麼偏偏就一點其他顏色看不見?
原來這本來該是手的位置取而代之的確實一隻長滿黑甲的猙獰利爪,正握在刀柄上,所以,本該是人體膚色的地方,也被漆黑色所取代,這才導致了這畫看起來十分古怪!
這爪子生有六爪,同體漆黑鱗甲覆蓋,而在鱗甲上,若隱若現的出現了幾條金色紋路!
這跟李長生小臂上的鱗甲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