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九年(1621年),神宗皇帝歸天,新皇帝光宗貪戀女色,每天出入脂粉堆中,不理朝政;滿朝文武大臣拉幫結夥,苟同伐異,大明朝政日益荒廢。
在延安城有一鄉紳叫甄有仁,這人生性貪婪卑劣。後來,他買到了一個收稅的官差,便大肆提高稅收,克扣民脂民膏,弄得百姓人人切齒側目。
這一日,李鴻基約幾個朋友,在太白樓喝酒,在喝得已有幾分醉時,忽聽外麵人聲嘈雜,沸反盈天。在座的都是好事之徒,便有人站起,出去看個究竟。不一會兒,竟帶了個老婆子進來。
那老婆子進了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口稱大爺,說道:“各位大爺,我老婆子冤枉呀!”
原來,這老婆子有一個兒子,被甄友仁的幾個手下騙入賭場,一會兒就輸掉幾十兩銀子,被逼無奈,隻得寫下借契,抵押了房子。誰知道沒有一年工夫,利上滾利,那甄友仁要他兒子還四百兩銀子,他兒子湊不夠那麼多銀子,沒臉回家,遠走他鄉了,現在還杳無音信,房子也被甄友仁收了,現在老婆子隻好乞討過日。
李鴻基就喝得多了點,酒氣上衝,一聽完老婆子的話,便站起大聲罵道:“甄友仁這無恥之徒,簡直是禽獸不如!有我李鴻基在一天,決不容甄友仁這老匹夫為所欲為。”又轉身對眾酒友說道:“各位弟兄,你們跟著我走一趟.去把甄友仁痛打一頓,要回房契,替這老婆婆討個公道!”
走到大街上,冷風一吹,李鴻基的頭腦稍微清醒了一點,隱約感到似乎不妥,但是想抽回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後麵一群弟兄大呼小叫,早已惹得街上許多人注目觀看,互相打聽著這是怎麼回事,聽說是去教訓甄友仁,紛紛拍手稱快,也有好事之人遠遠跟在後麵,想要看個究竟。
李鴻基把心一橫,心道:既然騎虎難下,索性來一個破釜沉舟,幹得漂漂亮亮,讓這些百姓記住我李鴻基這個名字。
主意拿定,李鴻基精神倍增,健步如飛。也是這甄友仁壞事做得太多,正趕上黴運當頭,李鴻基剛剛走過一個街口,迎頭便走來一人,衣著華麗,手中涅一柄折扇,正有一搭沒一搭地扇著,怡然自得地朝這邊走來。
李鴻基定睛一看,這位富紳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要找的甄友仁。李鴻基朝甄友仁走了過去,就在擦身而過的一瞬間,一伸手抓住了甄有仁的脖子,單手用力,把甄友仁提離了地麵,然後大聲說道:“甄有仁你他媽的給我聽著,老子叫李鴻基,平生最討厭為富不仁,殘害鄉裏的財主紳士。自從我到了延安,就聽說了你老先生的大名,今天你給我碰上,算你運氣不好。”
那甄友仁本是貪生怕死之輩,聽得此話不由得低聲哀求道:“好漢息怒,有事好商量,好商量,我甄某平生最敬重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英雄好漢,您看您需要多少錢,甄某定如數奉上。”
李鴻基哈哈大笑,說道:“我李鴻基明人不做暗事,今天特來為延安的老百姓討個公道,要的不是你的錢,而是你的命!”
甄有仁聞聽此言,大驚失色,立刻殺豬般嚎叫起來。
李鴻基勃然大怒,把甄有仁龐大的身軀往上一扔,拋上去足有一仗來高。在甄有仁落下來之機,一拳打了出去,那甄有仁的身體又橫著平地飛了出去,大約飛了幾十米遠,落在了地上。人們湊上去一看,他早已氣絕身亡。
看熱鬧的人們見打死了人,立刻一陣混亂。李鴻基站在街頭,高聲大喊:“各位鄉親,一人做事一人當,我是米脂縣的李鴻基,與這甄有仁素無冤仇,今天將他打死,隻是為了替這一方百姓出去一害。如果有誰要替他複仇,盡管來找我李鴻基。”
說完這一番話,李鴻基便朝城南門逃去,看熱鬧的人們自動讓出一條胡同讓李鴻基過去。這些百姓一半是為李鴻基剛才的神勇所震懾,一半也是那甄有仁人緣實在太差,竟沒有一個人阻攔,讓李鴻基輕輕鬆鬆地逃出了延安城。
甄有仁的家人知道信息之後,一麵收屍,一麵報官。那些平日讓甄有仁喂肥的大小官員,此時見甄有仁已死,已沒有油水可撈了,幹起來也並不熱心,隻不過報告撫按,行為各府州縣,通緝一番而已。
...............................
各位讀者,我快要期末考試了,最近可能更新慢點,請不要著急,等考完了我一定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