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金錢觀(1 / 2)

從那次以後,我不再偷錢,我悄悄學會了攢錢。不,我好像還偷過,是幫外公找的新外婆看小賣部的時候悄悄往自己口袋裝錢,也沒敢裝太多,每天裝幾塊,持續了一陣直到媽媽和外公吵架後,沒去幫忙看店就停止了。那時候也攢了十幾塊,便守著那十幾塊再沒偷過。

可你說,我咋就那麼願意去偷呢?我隻記得是因為同學老在我耳邊討論下課去小賣部買啥,隻記得那次學校通知要買課外教材,每人交五十。放學跑回家的我叫醒熟睡的媽媽,告訴她要買教材交錢,她卻叫罵著“買什麼買,跟你們老師說你不需要。”可那好像是全班統一的,那一次全班買了,我好像真的沒有。

好像我的金錢觀便也從這開始,後來越來越穩固。是因為初中我交了一群好朋友,因為足球,在學校是免費的,可大家約著去看比賽卻是需要二十塊的。

那一天我磨了媽媽好久,最後她大發慈悲的給了我二十塊,我從自己攢的十幾塊裏(初中以後,因為不回家吃午飯,家裏也變得算有錢,老家土地征收賠了款,零花錢便也漲了。)拿出了車費錢,卻算漏了原來除了看比賽,結束後大家還要一起聚餐的。

那一天我開心的與朋友看完比賽,卻尷尬的提出了先回家,最後自己獨自回到家裏。自那之後,我更會攢錢了,我會克製自己的日常開銷了,去學校以及回家的路上更多采用步行,這樣便可以省下每天四塊的路費,我能攢下的便多了。在我攢下一百多的時候,從那之後出去玩便很少跟媽媽開口要錢。

我的金錢觀,便也就是能攢則攢,手裏一定得有錢才能有安全感,越來越大之後,便更加羞於跟父母開口要錢,即使是那生活費,每次也是內心無比糾結,我越來越渴望能擁有更多的錢,不來自任何人,而是自己賺取的。

現在,在網絡上我找到許多一樣的人,他們說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通病,叫金錢羞恥,因為家庭的原因,每次獲得家裏給的錢時,免不了的是父母的一頓念叨,翻來覆去便都是“省著點花,家裏不容易,又要給你交學費還得給你生活費,一天累死累活都是為了你。”可是,在麻將桌上大把大把的紅票數給別人時,他們又表現得非常富有。我很茅盾,我時時刻刻擔心著因為自己拖垮家裏,又會偶爾在見識到父母在麻將桌上揮金如土的樣子而自詡是個中等富有家庭。

在有一次,我大聲的控訴媽媽為什麼舍得幾大百的輸給別人,卻也不願意給我點錢報個比賽(足球比賽,與校外比,要交一百塊錢報名費還有一百多服裝設備費),那次爭吵,媽媽沒有動手,但我好像氣哭了她。

最後老是贏她錢的五姨衝來了我家 ,把我拉跪在地上,嚴厲地教導著我,仿佛她是多麼的正義。

“你媽媽的錢是你媽媽的錢,她願意拿去買啥就買啥,她願意拿去賭拿去輸那也是她的錢,那是她掙的,就該她花,與你有什麼關係,她給你你就拿,不給你你也沒什麼權利質問,你好好想想,你媽又不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