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好媽媽和孩子一起“玩轉”童年(1)(2 / 3)

與孩子一起做益智遊戲

有些媽媽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貪玩,不愛學習,很為孩子的貪玩煩惱。

實際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童年時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

遊戲是孩子理解世界、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許多研究表明,過度的學習,缺少遊戲會造成孩子“感覺綜合失調”。

長期沒有玩遊戲,孩子會出現一些不太好的症狀,如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刺激吸引,不愛護物品,經常打擾他人,小動作不斷,固執暴躁等,甚至會出現語言發展慢、學習計算有困難等問題。因此,媽媽們對於過於貪玩的孩子,應該給予一定的限製,但是不能過分限製,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玩得快樂。多和孩子玩益智遊戲,就可以在兩者之間獲得一個最適當的平衡。

每逢假期,豆豆都要被媽媽送進英語補習班。豆豆鬱悶極了,他渴望自己能夠好好地玩上一個假期。

性格活潑的豆豆在長期單調的學習生活中,變得煩躁不安,也不喜歡和同學交流。回家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後來媽媽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這個孩子神經衰弱。媽媽很吃驚,終於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醫生說這個年齡正是孩子玩的時候,過多的功課會讓孩子喪失活力。

回家後,媽媽左思右想,決定放棄讓豆豆去上補習班的“原計劃”。

在家裏,隻要豆豆希望玩什麼,媽媽就陪他玩。有一次,媽媽玩起數字九宮格遊戲,豆豆就在旁邊“參觀”,還不時給媽媽“出謀劃策”。媽媽就讓豆豆一起玩,兩人比賽看誰的速度快,準確率高。從那之後,豆豆就非常喜歡和媽媽做比賽。開始媽媽比豆豆的速度快得多,時間一長,豆豆的反應越來越敏捷,媽媽想要贏他反而不太容易。

媽媽看豆豆這麼喜歡遊戲,突然靈機一動,把九宮格變成六宮格,改為單詞遊戲。豆豆的興趣一下就來了。他為了超過媽媽,努力背英語單詞。媽媽開始故意輸給他,但是後來,媽媽發現,已經不需要讓豆豆,豆豆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她了。媽媽就把遊戲的難度增大,豆豆為了繼續挑戰,就又刻苦地背誦單詞。並且,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很多難記的單詞,都能夠得到強化記憶。豆豆無意間通過遊戲克服了對英語的恐懼,不但不再排斥英語,而且開始熱衷學習英語了。

案例中媽媽用補習班把孩子的興趣都消滅了,造成孩子不會玩、不想玩,還得了神經衰弱。而益智遊戲,尤其是融入生活的益智遊戲,卻讓孩子喜歡上了動腦筋,並在生活中找到了樂趣。因此,好媽媽要多和孩子玩益智遊戲,既培養感情,又能增加生活樂趣。此外,益智遊戲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並把學習的熱情帶到課堂上。喜歡遊戲的孩子性格開朗,腦子靈活,在各方麵的發展都會比較好。

媽媽和孩子一起玩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對於媽媽來說,也是幸福的時刻。因為玩耍讓孩子身心健康,能有效地滿足孩子的需要。一個會玩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學習,知道學習的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創新能力會得到增強。會玩的孩子更自信,更樂觀,更懂得合作,更具有團隊精神。

當媽媽也融入孩子的益智遊戲時,孩子會得到莫大的滿足。

好媽媽隨身錦囊

在益智遊戲中,如果孩子遇到什麼困惑,可以在媽媽的引導下去尋找答案。而在玩耍中的學習給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同時充滿了樂趣。所以,在益智遊戲中學習知識,是一個讓孩子自主探索的過程,會讓孩子更加愉快。

陪孩子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

觀察力在中小學生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老卡爾·威特認為,孩子的視覺發達起來以後,就要引導孩子多多觀察。隻有這樣才能充分地開發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探索之心。觀察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它可以通過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有目的地去認識周圍事物。

任何學習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觀察。即便是從書本上獲得知識,也同樣如此。許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就是觀察力不太好,因此,媽媽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方法很多。比如,觀察動植物。如果孩子對某一種動物或植物發生興趣,那麼,媽媽就要支持孩子,因為這不但可以培養他的觀察力,而且能夠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融融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他不太喜歡人群,而是喜歡蹲在某個小角落安靜地觀察。有一次,媽媽在屋裏有事,想叫融融幫忙,可是叫了他半天,也沒有動靜。媽媽有些生氣地走到陽台,看見融融趴在欄杆下,正聚精會神地看一隻小蜘蛛。媽媽就叫他:“有什麼好看的?我剛才叫你,你聽見沒有?”融融被嚇了一跳,這才回過神來。

有一天晚上,融融打開電視看動物世界,媽媽正好有時間一起看。

媽媽看到融融那麼喜歡動物和大自然,若有所思。不禁反思起自己平日的行為。

有一天,融融坐在自己的窗前,呆呆地看著天空。媽媽輕手輕腳地進屋,看見他在發呆,就輕輕地把手搭在融融的肩膀上問:“看什麼呢?”

融融回過神來說:“沒,沒什麼。”媽媽說:“你在看天空,對吧?天空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吧?”

融融說:“是的,媽媽。”他看了媽媽一眼,有些狐疑。

媽媽坐在旁邊的小椅子上說:“能給媽媽講講天空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嗎?”融融愣了一下,說:“有啊!比如星星,天空裏有很多不同的星座,它們在不同的季節裏出現……”媽媽發現融融知道那麼多知識,非常驚訝,情不自禁地說:“融融,你真的太棒了!你怎麼知道那麼多?”

從那以後,媽媽再也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奇怪了。她還給融融買了一個望遠鏡。融融對媽媽的變化也很開心,經常把自己的觀察結果告訴媽媽。

和孩子一起觀察動物或植物,讓孩子貼近大自然,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而且能讓孩子在觀察的基礎上獲得第一手的材料。有了這些材料,媽媽們要引導孩子積極進行思考,因為隻有在觀察的同時積極地思考,孩子才會更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觀察。為了提高觀察效果,媽媽們可以要求孩子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媽媽則要看孩子觀察得是否仔細,描述是否逼真。

例如,媽媽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種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觀察其變化,並寫觀察日記,媽媽則不斷給予指導。這樣,由於孩子在觀察過程中充滿了興趣,因此,可以觀察到豐富的內容,效果也更好。再比如,媽媽們可以讓孩子觀察媽媽怎樣做菜,然後讓孩子一邊觀看,一邊學著做。這樣,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觀察力,而且還學會了做菜。

另外,如果孩子在觀察動植物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可以激發孩子更大的觀察興趣,在觀察的時候促使他主動地去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因此,在要求孩子觀察某個事物時,可以讓孩子先做準備,特別是知識上的準備。比如,在孩子觀察貓的習性時,讓他先看一些貓的相關資料,這樣有利於孩子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辨認事物,取得較好的觀察效果。

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主動引導孩子多角度去觀察事物。隻有多角度觀察一個事物,才有可能全麵地掌握事物的特性。例如,當孩子看一幅畫的時候,媽媽可以說:“站遠點再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當孩子觀察小雞的時候,對孩子說:“看看它的正麵,再看看它的側麵,你發現了什麼?”

這樣,經過父母不斷地訓練,孩子就會養成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好媽媽隨身錦囊

媽媽們要幫助孩子擬訂觀察計劃,讓孩子明確觀察的對象、任務、步驟和方法,有計劃、有係統地進行觀察。讓孩子觀察的動植物應該從簡單到複雜,觀察的範圍從小到大,觀察的時間從短到長。這樣有計劃地指導孩子觀察,有利於逐漸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