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好媽媽和孩子一起“玩轉”童年(1)(1 / 3)

陪孩子玩玩跳棋

孩子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就是玩,而且幾乎玩什麼都行,聰明的媽媽要將教育內容糅合到各種各樣的遊戲中。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正確意識到他人的存在,而且意識到必須遵守規則,那你不妨和他一起下棋玩:最好先從下跳棋入手。

跳棋是一項老少皆宜、流傳廣泛的益智型棋類遊戲。對孩子而言,選擇跳棋有一些好處:如,它既不像圍棋或象棋那樣複雜,難以掌握,也不像軍旗或飛行棋那樣簡單,過於機械;另外,它的跳法不單一;最重要的是,跳棋可以3個人一起玩,因此有孩子的三口之家可人人參戰,其樂無窮。

從幫助孩子成長發展角度來看,學習跳棋不僅能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也能極大地提高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孩子學會下跳棋之後,能尋找到和自己有共同愛好的朋友,這有利於孩子的社交。因此,媽媽不妨和孩子一起學習跳棋,領會其中無窮的樂趣。

思意的媽媽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憊地回到家中,看見思意把家裏弄得一片狼藉,差點發火。可是看到思意臉上洋溢的笑容,生氣的話語到了嘴邊,她又不忍心說出來了。這時,她踩到幾顆跳棋子,原來不知思意從哪兒找到的跳棋棋盤,把棋子扔得到處都是。媽媽靈機一動,不如教孩子下跳棋。於是,她就建議思意收拾棋子,吃完飯後教他下跳棋。

思意聽了非常高興,就把扔得滿地都是的棋子一粒粒地撿起來。

一個小時後,媽媽和思意端坐在桌子旁邊,開始認真地下起跳棋來。

開始,思意不太懂得規則,下了幾盤以後,他就徹底學會了。讓媽媽驚訝的是,她要贏孩子甚至還變得吃力起來。媽媽忍不住誇獎思意:“思意你真聰明,媽媽都快下不過你了。”思意得意揚揚。

從那以後,隻要一有時間,思意就拉著媽媽下棋。後來他玩膩了跳棋,又愛上了象棋。經常拉著媽媽和他下象棋。但是由於媽媽的象棋技術並不怎麼好,所以,思意很快就能輕易地贏了媽媽,他就覺得和媽媽下棋太容易了,索然無味,就找別的人去下棋了。這樣過了一年,他的棋藝進步很快,後來還代表班級參加了比賽。媽媽沒想到自己無心插柳的一個舉動,竟然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少年棋藝高手。更令她欣慰的是,思意交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小朋友;而且他小小年紀,就知道很多時候要遵守規則,這些都是媽媽意想不到的。她把思意的這些進步都歸功於跳棋。

下跳棋能夠拓展孩子的智力。在遊戲中,你會發現孩子的領悟力和學習力要超出媽媽們的想象。因此,媽媽們要好好地培養孩子的棋藝,讓孩子愛上跳棋,以此開拓孩子的興趣愛好,開發思維能力,它會有助於孩子綜合素養的培養,並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

在與孩子下跳棋的時候,要通過實踐來提高孩子棋藝。讓孩子在實戰中不斷積累經驗,切磋棋藝,學會各種技巧。下完一局棋後,總有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如果下完後卻不加總結,也不進行分析,棋藝的提高就會很慢。因此,媽媽要及時幫助孩子分析棋局,分析勝負的原因,總結經驗。

要提高下棋的技能,除了多實踐,還要讓孩子多看其他高手的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別人的棋路中可以學到很多。媽媽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在腦海中下,然後參照高手的實際弈法,就能在對比中,得到更多收獲。

除了學習技能,孩子還應該在下跳棋的過程中修身養性。養成不急不躁、注意力集中、思維縝密等好習慣,並參悟人生和世事的真諦。

好媽媽隨身錦囊

剛開始玩跳棋的時候,孩子肯定輸的時候多,但還不能每次都讓他輸,適當的時候,要讓他贏兩盤,不然他就沒有興趣了。孩子的棋藝逐漸提高後,媽媽也不能總故意輸棋,這會讓孩子變得驕傲,不利於繼續提高棋藝。

和孩子一起踏青

草長鶯飛,春意盎然,正是帶孩子春遊的好時節。平時為工作忙碌的媽媽們,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家務活,趁著天氣好的時候帶孩子出去春遊踏青,這可能會成為孩子最快樂的事情之一。英國科學家發現,最快樂的童年記憶是一些簡單的趣事,比如在戶外建造沙堡、編織花環、放風箏、在池塘中遊泳等。與之相比,電視、電腦和其他電子玩具都是童年記憶中最容易被遺忘的東西。

隨著科技的發展,孩子現在大多喜歡待在電視電腦麵前,聽音樂或者看電視電影。然而這些高科技是一種輸出,孩子接受這些內容的時候多數處於被動狀態,而和大自然的交流則完全是主動的。因此,從大自然那裏獲取的快樂,完全是一種主動的、原始的快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媽媽們應該在草木繁盛的時候陪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傾聽燕子的啼聲,感受高樓大廈裏所看不到的生機和快樂,讓孩子體驗到最難以忘記的樂趣。

周末,7歲的悅悅和父母一起出去春遊。到達目的地後,身為80後的父母卻尷尬地發現,他們竟不知道該怎麼陪孩子玩。草地上有很多家長在陪著孩子放風箏,也有人在草地上鋪席野餐,有人在盡情地拍照,有人坐在樹下看書,有人在草地上打牌,有人在散步,有人在練太極,有人在一起隨著音樂跳舞……

後來悅悅吵著要玩風箏,於是媽媽就給她買了個大風箏。在旁邊一位老人的指導下,他們忙活了半天總算把風箏放飛了。悅悅興奮極了,來回奔跑,累得滿頭是汗,卻很開心。

中午,爸爸買了很多食品,一家三口坐在草地上溫馨地享用午餐。

悅悅說:“今天玩得真開心!”媽媽聽了暗自慶幸,幸虧臨時湊了一個節目,要不然隻能出來散散步了。爸爸看出媽媽的心思,安慰她說:

“就算今天不放風箏,帶著悅悅看看花花草草也不錯啊!”

吃完了簡易的午餐,他們沿著湖邊散步。悅悅發現有人在湖中劃船,她又興奮起來了。本來計劃下午還要放風箏,這會她把風箏交給了爸爸,嚷嚷著要坐船。媽媽就買了票,3個人租了一艘電瓶船,悅悅自告奮勇地要自己掌握方向。媽媽不放心,但是爸爸同意,覺得這是一個鍛煉的好機會。悅悅完美地完成了“航行任務”,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一家三口傍晚才意義不深地回家。

後來媽媽在悅悅的周記中發現這樣一句話:“去春遊是我今年最開心的一天。”

踏青除了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之外,還能讓孩子享受充足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能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能讓孩子在戶外活動中得到體能上的磨煉,能讓孩子直接感受自然,增長見聞……當孩子置身於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時,必定會歡呼雀躍,四處奔跑。

好媽媽在和孩子踏青的過程中,不能漫不經心,或一味地讓孩子自由活動。適當的時候,媽媽應該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尤其是在家門口看不到的新奇事物。孩子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會提出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這非常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願望。

在踏青的過程中,孩子特別喜歡冒一些險,比如反複跨越一些她剛好力所能及的溝渠。如果不是特別危險的行為,媽媽最好放任孩子去冒險,畢竟這樣的機會不多,在家周圍無法體驗到。

媽媽帶孩子出去踏青,物質上的準備也必不可少,如小型照相機、小型望遠鏡、地圖、小筆記本等,讓孩子在觀賞遊戲中用照相機記錄下美好的瞬間,用望遠鏡觀察真情實景,用筆記下激動的心靈感知。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增進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媽媽最好還要帶上一些食物,如牛奶、麵包和水果,以便中途饑餓或口渴時食用。媽媽也可以給孩子準備好小魚網、小桶,以便到達目的地時到池塘中撈小魚,讓孩子親自體驗這種樂趣。還可準備一些體育用具,如羽毛球、小足球等,以便娛樂時用。

好媽媽隨身錦囊

媽媽要知道,帶孩子踏青不是簡單的出外賞景,更是對孩子們進行情感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踏青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出遊可以幫助孩子們增進友誼。因而,媽媽在安排春遊計劃時,最好適當考慮一下和有孩子的親朋好友共同出遊。這有助於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