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裏陷就是那裏陷,以後就算我們果林種植得再好,但外麵的人進來不到,那果子也賣不出去!

所以,修路是必須先修!

而且這條路我們還不能短視,為了以後,得修成一條至少六米寬的雙車道路。

以現在差不多三米寬的原路,新路就得占不少地……”

林長福剛說到這兒,現場就有個老頭插話了:

“長福,那不行!

村裏頭我家的地在路邊最多,六七畝地有四畝在路邊。

你修個路把我家的地都占完了,你以後果林搞得再好,與我家又有什麼關係了?”

林長福一愣,摸摸頭又覺得是這個意思啊!

修路把他家的地占了,自然後他家的果林麵積就少了,果林發展得再好他也沒好處,換做誰也不願意啊!

而且……

按林長福的意思,修這路本就不打算掏土地出讓金,就是白讓出來!

西林村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姓林,幾乎都是林氏一族人。

說話這老頭比林長福年紀還大幾歲,按輩份是林長福堂兄。

林長福一時愣了,轉頭望著陳力發呆。

他沒想到這個計劃才說出來就遭了一悶棍,啞火了!

“我有個想法大家可以先聽一聽。”

陳力當即伸手向下壓著安撫,

“這種情況其實我以前在高岩鎮工作的時候就遇到過,那邊的解決方法是這樣的:

就是脫離單打獨鬥的方案,我建議這樣,西林村可以以村委會為領頭人成立一個農業合作社,每戶的地以地的多少進行入股;

擴路占的地也同樣計算到入股的麵積裏,然後村裏還留在村裏的人以務工方式按上工出勤日記工拿工資。

這個工資以後麵開始產出時再劃撥出來,這樣的話,以土地麵積占股就沒有誰占便宜誰吃虧的問題了。

留守老人以出工率拿相應的工資,其他不在老家的人也就不存在占出人工的便宜,大家覺得我這個方法行不行?”

陳力把這一席話一說,林長福和林天洪首先就眼睛一亮:

是啊,這個法子就完全避免了不公平現象啊!

剛才說話提意見那個老人也點頭同意:

“這個方法好,我同意!”

林長福是由衷的讚了起來:

“陳書記,水平就是水平啊!

你看我一門心思想替大家想替村子找出路,但想破腦殼也想不出來好辦法,這就是水平啊!

我就隻有這個水平,所以西林村以後還是需要有水平的人來帶領才行,我啊,老了,思想更是跟不上了!”

這時候門外邊傳來車子發動聲,王慧瞄了一眼就對陳力悄悄說:

“陳書記,是朱於偉,走了!”

陳力點點頭,走了就走了吧。

既然決定發展果木了,他這個茶葉種植技術員也不起作用了。

再說就算仍然種植茶葉,但他這個工作態度……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討論關於種植果木方麵的問題,陳力讓幾個組長和林長福林天洪幾個人提問他來一一解答。

因為有高岩鎮那邊成功的模式,大家所問的問題幾乎在高岩鎮那邊都有現成的模板。

下午兩三點鍾,陳力看大致討論得差不多了,當即就準備叫鄭珊珊、王慧兩人一起出去跟其他組彙合。

在跟西林村這邊決定發展果木園林後,他就跟其他幾個組發信息通知了。

下午彙合一起討論,何崢嶸率先在鳳凰民宿客棧王少鳳那兒訂了餐,晚上就在那兒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