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委會。
村委會門口的地壩中正熱鬧非凡。
百多個老頭老太婆正跟鄭珊珊和王慧提各種各樣的意見,兩個人的筆記本都快寫滿了,忙得直冒汗!
倒是那個茶葉公司的技術員朱於偉把車窗玻璃降完了躺在車裏睡大覺。
陳力和林長福、林天洪三個人回來,林長福馬上把村裏十一個隊的組長、副組長都叫到村委會屋裏開會。
好家夥,陳力都不禁歎息!
這些組長、副組長也沒有一個年齡低於五十來歲的。
看來西林村這幾個偏遠山村真的脫節了。
其實其他鄉鎮也都有這種現象,但多少還是會有少數年輕人在。
比如村書記和村主任等村幹部也基本年輕化,大致都是三十幾到五十五歲之間,哪像西林村,一個年輕的都沒有!
很明顯的就可以預見到,假如這一批老人過世後山村就將後繼無人了!
現在農村人的思想教育也有些走偏了,父母都認定隻有念書才是唯一的出路,但事實上,能靠念書成功走出山村的並不是太多。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念書還真不是唯一的出路!
比如技工,不管哪一行的技術工都是吃香且收入不低。
而很多行業的技術工也並不需要特別高的文化水準。
二十多個老頭各自找地兒坐下來,村委會連椅子都沒超過十把,所以大多數老頭都是找了張報紙或者廣告紙墊在屁股下就坐。
林長福臉上的眉頭沒有以前皺,帶著些笑意大聲說:
“大家都莫說閑話了,聽我說!
今天陳書記來我們西林村是扶貧調研,是想為我們西林村摘掉貧困帽子!
是想讓咱西林村人過上好日子!
原本是想發展茶葉基地,但陳書記到我們現場的土地調查後覺得茶葉種植不合適,根據實際情況出發,經過討論後覺得種植果木是不錯的發展方向……”
躺在車裏因為沒有網絡而瞎翻著手機相冊的朱於偉陡然聽到村書記林長福這個話,心裏一震,刷的一下就坐了起來,然後豎起耳朵仔細聽!
林長福把種植茶葉的優劣和種植果木園林的優劣都一一說出來讓村民比較。
其實現在西林村三分之二的人戶處於空巢,根本就沒有人。
土地要不是荒著就是給親戚種著,也沒有租金。
因為西林村的土地本就不成片,全是陡坡梯田型。
種植人力物力大,種茶葉的話有點不現實,但種植果木的話確實比茶葉好。
雖然果木也是技術型,但維護的人力物力確實比茶葉小得多。
而且還不用自己出成本,再加上技術扶持,當場就有不少人讚成。
林長福又說道:
“大家讚成的話就是好事,至少,我覺得是好事,有發展、有機遇,說不定就給我們西林村闖出來了呢?
如果不去幹,不去闖,那就純粹沒有機會了。
如果做得好,真正發展起來了,那咱那些在外頭打工的兒女們是不是就願意回來、一家老小都在一起生活了呢?”
誰不這樣想呢?
雖然讚同林長福說的這個計劃,但也是不得已而為的事情,西林村還能怎麼樣?
大不了比現在還窮吧?
然後林長福又說起了路的事情:
“既然大家都覺得這計劃可行,那麼第一個搬上行程的就是路!
咱們西林村這條路大家都知道,也吃夠了苦頭。
天晴天還能過過車,下雨天車子根本就過不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