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懲凶除惡(2 / 3)

東鄉有戶姓李的貧民,父女二人相依為命。

這李姓貧民,我們姑且稱之為李老漢吧,或者叫他李白勞也好,他的姑娘是個十六七歲的清純女孩,名叫李花,人如其名,確實是如花似玉,是人見人愛的小家碧玉。李家父女因拉饑荒欠下了李楨的債務,到期不能償還。

李楨聽了李家有女初長成,饞得直流口水,便動了心思,夥同了狗腿子,去了李老漢的村子收賬,弄得村裏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李老漢沒錢還賬,便跪地求饒,要求寬限。

李楨不允,吊著個怒氣衝衝的大驢臉,怒斥李老漢還不了賬就收人。

李花姑娘哭哭涕涕,懇求李楨發發善心多做好事,竟被禽獸不如的李楨拉去,強行玷汙了她的清白。失去了貞操的李花姑娘生不如死,飲恨自殺身亡。李楨的禽獸行徑,在東鄉激起了民憤。

6、

在楊虎城的夥伴中,李子高算是個奇特之人,因嘴裏常叼個旱煙竿子,人們習慣上稱他“李煙竿子”。

到了夏收的時候,李楨率領了眾多的打手流氓到楊虎城姑媽所在的村子收賬,恰好楊虎城走親戚在其姑媽家。

李楨一夥進村後,全村惶恐不安,有人便來找楊虎城商量對策,又細說了李楨強占民女等種種暴行。

楊虎城明白貧民們已被這惡棍逼得沒了退路,貧民們不過想要老老實實地過日子,一年到頭做牛做馬借高利貸也準回事,隻想圖個安寧,如今就連這最起碼的要求已無法辦到,人們被姓李的逼得永無寧日,李賊不除,鄉黨們的光景就沒法過。

楊虎城耳聞目睹了李楨的種種獸行,頓時義憤填膺,虎眉擰成了個“一”字,揚了揚碩大的拳頭,斬釘截鐵地說:

“打,除了打別無他法!”

有人擔心地說:

“姓李的雖說不是人,但他有勢力,在衙門裏親友很多。出入官府,包攬官司,獨霸一方,強占他人妻女。如果要和他鬥,須謹慎從事。”

楊虎城說:

“我的結拜大哥李子高在哥老會中很有實力,我找他商議,不除李賊我楊某誓不為人。”

一個六十開外的老伯勸道:

“久娃,那惡棍可不能小看,切莫打蛇反而被蛇咬。”

楊虎城當時雖然是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夥子,卻渾身是膽,見識過人,決心要為民除害。他找到李子高,談了自己的想法。李子高極力讚成,說事不平有人管,路不平有人鏟,像這樣的害禍一定要除掉。楊說當刺客他不怕,隻是苦於沒有槍支。

李子高說,其實槍的問題並不難解決,他在洛河東有個關係特別鐵的朋友,江湖上人贈綽號“倒楦”,手裏長槍短槍都有,要長的有長的,要短的有短的。

楊虎城高興地直點頭,這就好,真是瞌睡了送了個枕頭。

7、

大約是在八九月份秋涼的時候,楊虎城單槍匹馬去了趟洛河東畔,會見了李子高的朋友“倒楦”。“倒楦”是個很講江湖義氣的刀客,見了楊倍感親切,說楊性格豪爽值得結交。楊說明來意,“倒楦”聽說是為民除害,二話沒說就借給了楊一支馬拐子短槍,說這種槍好用,便於攜帶。楊提起槍掂了掂,說像個掃炕條帚,輕重剛合適。

一切準備就緒,楊虎城佯裝給李楨送信,大模大樣地進了孫鎮街上李楨住的糧店。李楨正在睡椅上逍遙,見來了一身短裝的楊虎城,十分驚詫,問:

“哎呀,這不是鎮東頭飯鋪裏的久娃子嗎,啥風把你給吹來了,你不好好在鋪子裏燒火,跑到我這裏是想借糧?”

楊虎城坦然自若,答:

“不借糧。”

李楨滿臉狐疑,問:

“不借糧跑到我這裏來幹什麼?”

楊虎城:“不借糧就不能到你這裏來嗎?郭方剛差我給你送信,他說是十萬火急得馬上辦理!”

李楨:“你這小子有出息了,竟然在我兄弟手下當兵吃糧了,這好嘛,快快與我拿來。”

“這就拿來,這就拿來。”

楊虎城敏捷機智地從套褲裏取東西,隻見他抽出槍來,隻聽“啪,啪”兩聲槍響,李楨眉心、胸部中彈,倒地斃命。

楊虎城為民出害的俠義壯舉,大快人心,他的名聲也很快傳遍渭北地區。

8、

中華民國軍政府秦省都督張鳳翽約了張伯英,以及張聚庭紅線女夫婦閑談,說了一些國家大事。

由於武昌革命爆發在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即陽曆十月十日,北京政府袁大總統就谘詢參議院,經各議員表決通過,以陽曆十月十日為民國國慶日;南京政府成立是在陽曆正月一日,北京宣布共和是在二月十二日,袁大總統同時也宣布以此二日為紀念日,均舉行慶典。

張鳳翽說袁總統看來口碑還不錯,不象人們想象的那麼惡劣,人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像袁總統就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件好事情,可喜可賀。

張伯英卻不那麼認為,他說人沒尾巴比豬還要難認,再說吃屎的狗是改不了的,姓袁的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9、

七月份的時候。

北京袁總統任命了各省都督。張鳳翽被任命為陝西都督,河東的山西以民黨人士閻錫山為都督。

不久,北京方麵又傳來袁大總統的命令,擬調張鳳翽赴京任將軍。

張鳳翽心中無數,差人去了白鹿原請牛先生議事。來人對牛先生說明來意,牛先生正光著膀子臥在樹蔭下看書,聽來人唧唧咕咕地說了一番,就沒招勢他,隻是翻了翻眼皮,讓來人告訴張都督有事盡管直說,無事莫要煩他,他在鄉下清靜慣了,嫌西安城裏人多嘈雜。來人抓耳撓腮,不知所措。

牛先生翻過身,給了他一個光脊背,一頭鑽進書裏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