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西線升允兵退,東線的戰事也接近尾聲,該劃上句號了。
正當張伯英、井勿幕等部運籌帷幄,準備再次收複潼關時,張鳳翽東來檢閱東征陝軍,談了當前全國形勢,說南北雙方代表伍廷芳、唐紹儀受命議和,北京城裏大權在握的清廷一號人物袁世凱力主共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也表示,如果袁促成清帝退位,他就辭職選舉袁為民國大總統,袁很高興,欣然接受,上下活動,軟硬兼施,正在北京城裏演唱一出《白逼宮》,因此要暫緩進攻潼關,以順應全國議和大局。
井勿幕等人堅決反對議和,揭露袁世凱的本質,說袁為人圓滑,和榮祿是一類人,他在任山東巡撫期間屠殺過無數義和團拳民,是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他說的話往往開的是空頭支票,是個言而無信的東西,孫先生怎麼會相信他的話呢。
張伯英問張鳳翽到底應該怎麼辦,張鳳翽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看來是絕對不能再打了,如果開戰,就會被袁授以口實,說我們民國方麵沒有和談的誠心,指責咱們破壞和談。
不久,南北和談成功,清帝也退了位。
張鳳翽找來張伯英、井勿幕,說看來姓袁的說話還是算數的,我們以前把他的人品估計的低啦,他讚成共和,中華民國的總統就非他莫屬了。
張伯英問,下一步該怎麼辦。
張鳳翽答,還能怎麼辦,南北和談成功了,皇帝也下課了,老袁也馬上就要當上大總統了,我們就跟上老袁幹吧,當下最緊要的是組織和談班子,咱們也要和趙倜和談。
井勿幕問,和談的人選圈定了沒有。
張鳳翽答,就讓伯英作為代表完成這件任務吧,毅軍那麵已經將和談的名單送過來了,代表是趙倜、周符麟。
張伯英問張鳳翽,為什麼隻有我最合適,井兄和陳樹藩不是更合適嗎?張鳳翽難為情地搖頭,說合適倒是合適,可是勿幕壓根就反對和談,陳樹藩又率兵在外,再說他那腿腳也不利索,跛搖日胯的叫人笑話,有損於咱們陝軍的形象。
張伯英還是不太情願,說和談萬一耍什麼麻達,將來在曆史上是要留罵名的。
張鳳翽說,為了革命的事業,總得有人受委屈背黑鍋。張伯英見再也沒有回旋的餘地,一聲不吭的就出去了。
張伯英終究沒有辱沒使命,代表陝軍與趙倜、周符麟等毅軍方麵的代表在潼關和談,和談雙方受全國大勢所趨,都需要一紙協議來結束無休止的征戰。經過一番爭爭吵吵的討價還價,雙方終於簽署了停戰協定,趙倜的毅軍退出潼關,東線戰役結束。
5、
這一年的三月間,井勿幕聽說孫中山先生率南京臨時政府的一些要員們祭祀明太祖的孝陵,告慰先祖反滿複漢成功了,廢除了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製度,實現了天下共和,孫先生就要辭去臨時大總統了,讓給袁世凱去做。
井勿幕想不通,這怎麼能行,皇帝換成了總統,最讓人信不過的老袁就要執政了,到頭來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大家都白忙活了一場,推翻了清家的皇帝算是一種進步,可有些省份的滿清舊官僚把以前的袍服一脫,搖身一變就成了民國的都督。
心灰意冷的他不想幹了,該是引退的時候了,於是就開始遣散舊部,將包括他的哥哥井崧生在內的一部分隊伍交給陳樹藩改編;剩餘的一小部分改編為水利軍,由楊仁天率領,在延安與關中交界處的黃龍山屯田墾荒。
6、
關中東府同州。
接連好幾天,遣散下來的陝軍零零星星地穿城而過;其實已不能算作什麼隊伍了,當兵的把衣服一脫叫複員,又還原成先前修理地球的莊稼漢,一隊一隊散亂的沒有紀律,城裏人鄉下人都罵他們是烏合之眾,當兵的不像當兵的,務農的不像務農的,簡直就是一群害人精。
他們的心裏充滿怨恨,當初滿懷希望地吃了糧穿上了製服,出生入死的拚搏了幾個月,現在革命成功了,沒有咱的事了,從那裏來到那裏去,說得天花亂墜,說什麼不要耽誤了種地成家娶媳婦。有的弟兄在戰場上傷殘了,缺了胳膊少了腿,也有的瞎了眼,生活根本就不能自理,還回去種什麼地和誰成家去,又有誰家的姑娘眼叫屁打了硬往火坑裏跳跟上一個殘疾人。
他們在心裏罵自己是糊塗蛋,當初就不該出來革命,革來革去還是革了自己的命,照這副眉眼回去,這一輩子就徹底完蛋了,連個婆娘都找不下,哎!狗日的,這輩子就白當一回男人,褲襠裏的二兩肉閑置得都要生鏽了。
一位著名的曆史學家說過,中國農民兩千年的起義,隻是為了一塊土地。
7、
渭河岸邊。
一縷縷冬日的陽光把白雪映得晶光耀眼,兩匹駿馬在坦蕩如砥的渭河平原上猛烈奔跑,可以看得出,汗出如沈的馬屁股上冒著一片雲霧似的熱氣,同時也看見道路兩旁的雪在刺眼的陽光閃耀之下滾滾向後飛馳。
兩匹駿馬並駕齊驅,馬上是一男一女,男的英俊挺拔,眉宇間閃爍著冷峻與殺氣,女的嬌小玲瓏,風姿綽約,雙目炯炯如閃電。這兩人是一對夫婦,舉兵於渭北,招豪傑,謀共和,力挺孫中山先生討伐國賊袁世凱。
夫婦中男的是渭北著名刀客、民黨分子郭堅,有“關中怪俠”之譽;著素裝的是郭堅的媳婦,姓楊名玉梅,又名素貞,別號洛濱女俠,她的父親楊汝霖在涇陽經商多年,積累了一些財富,因而楊家的家道還算比較殷實。玉梅幼時聰穎敏慧,嫻熟詩書,但又喜好玩槍舞劍,有著幾分豪邁之氣,常以古代的花木蘭、梁紅玉自比,立誌要棄梭從軍,馳騁疆場。
老袁果然不出所料,讓井勿幕等人言中了,自任民國大總統後,令孫先生失望,令國人失望,他倒行逆施,竟然刺殺了國民黨重要負責人宋教仁,令人寒心,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袁不得人心,是要一路溜滑下去成為國賊的。
玉梅是在十六歲那一年嫁與郭堅為妻的。在此之前的少女時代,她無憂無慮的生活,整天吟詩作畫,耍槍弄劍,母親嗔怪她是假小子,難道就不害怕將來嫁不出去。她笑母親多慮,是杞人憂天。
兩人結為夫妻後,常常是夫唱婦隨。楊玉梅不愛紅裝愛武裝,著男裝跨駿馬馳騁於槍林彈雨之間;夜晚秉燭讀兵書,有《孫子兵法》、魏武帝的《兵法摘要》等,一字一句地讀,逐段逐章地體會,以忠義勖士卒,隨郭堅轉戰於渭北、延安、榆林等地。
8、
在皎潔的月光下,無際的渭河灘上。
郭堅在吹笙,笙聲悠揚婉轉,淡淡的愁緒中有著幾分豪邁;楊玉梅在練拳,她打了一套二路紅拳,打得呼呼生風,雙拳緊握收了勢,臉不紅氣不喘。兩人又相依相偎,竊竊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