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 三顧求賢(3 / 3)

21、

白鹿原下。

這白鹿原名稱的由來,當代文壇巨匠陳忠實先生在他的文學巨著《白鹿原》一書中說了,相傳是因有白鹿出沒而得名,牛先生的茅廬在白鹿原上驪山之南、灞水之北的小鹹陽村。

西安城裏的來人剛進藍田境內,忽然遇到三五個打馬如飛的刀客,著短裝挎**,揚言要來人留下買路錢。來人鳴槍警告,說是西安城裏張都督的部下往白鹿原去訪友。刀客於是抱拳請罪,說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自稱是臥牛城西南鄉人韓子芳投奔革命軍,說完便揮手告別。

來人在白鹿原下,遙望原上有幾個莊稼人荷鋤於田間侍弄麥苗,吟唱山歌:

太陽當中似火燒,人人都說曬殺我。

哪知道,鋤地人,曬得渾身汗淋淋。

汗淋淋,要鋤完,打好糧食好換錢。

農家娃,讀書難,拿錢教兒讀書篇。

兒讀書,若偷閑,想想爹娘鋤地難。

西安方麵來人中一個姓李的覺得奇怪,這幾個莊稼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大冬天的唱什麼烈日炎炎似火燒。

姓李的和同伴們下了馬上原,問莊稼人:“此歌是什麼人所作?”

莊稼人笑著答道:“藍田白鹿原上牛先生所作。”

姓李的問:“牛先生現在何處?”

莊稼人答:“白鹿原上小鹹陽村土窯洞就是,四孔窯洞中西邊那孔是先生的住宅。”

姓李的及同伴異常歡喜,謝過莊稼人,上了白鹿原,遙望小鹹陽村,果然不同尋常,冬梅傲風雪而香不減,繞屋樹披風而態依舊。

22、

白鹿原上小鹹陽村。

來人到了莊前,見了門樓上的門楣詩:函丈從容問且酬,展才死不至諸侯。可憐曾點惟鳴瑟,獨對春風永不休。姓李的和同伴覺得稀奇,物非俗中物,人是人中龍。

於是叩了門環,有人開了門,說是牛先生的學生。姓李的自報姓名:“前秦隴複漢軍大統領、現任中華民國秦軍政府大都督張鳳翽差人前來拜訪關中大儒牛夢周先生。”

學生道:“那麼長的名字我記不住。”

來人中一個性情暴躁者忍不住了,罵罵咧咧的:“一個臭教書的竟然如此牛皮。”

姓李的告誡同伴:“莫要無理,即使張都督親自來,也要對牛先生禮讓三分。”

性情暴躁者給學生道歉:“娃娃,莫要和咱這當兵的一般見識,咱是直筒子脾氣有啥說啥,見人說話不會拐彎,你就給牛先生說是西安城裏的張鳳翽差人拜見。”

學生答:“真是不巧,先生前幾天出了門去了興平,走訪同門的張果齋先生去了。”

來人問:“先生幾時回來?”

學生道:“這個我也說不清,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三五個月,先生的朋友遍及省內外。”

來人謝過學生,再三叮嚀:“如果先生回來,就說西安城裏的張都督差人來過。”

23、

白鹿原下。

來人下了白鹿原往西安返回,路遇一怪異之人留長發著古服,便問:“先生可是白鹿原上牛夢周先生?”

隻見那人仰麵大笑,攀談中聲若洪鍾,口似懸河,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滔滔而談。

姓李的和同伴大喜,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先生一定是牛先生無疑!”

那異人抱拳示禮:“請問幾位客官,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來人就細說了奉了張都督之命赴白鹿原拜訪牛先生未果之事,異人道:“我不是牛夢周,先生是我的姐夫。”便扯談了一番,話別說後會有期。

24、

姓李的和同伴回到西安,向張都督回報了白鹿原之行未果。

張都督傳下話來:“牛先生是關學之泰鬥,似薑太公再世,如今升允老賊進犯猖獗,充當說客平西線戰事非牛先生莫屬。”

於是令人探聽牛先生的消息。

25、

一天午後。

探子回報:“牛夢周先生已回到小鹹陽村書院。”

張鳳翽大喜,竟要親自拜見先生。

部下中有人不悅,說:“牛夢周不過是白鹿原上一鄉儒,他有什麼能耐值得都督如此小題大做,屈尊去見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的讀書人,還是差人請來算了。”

張鳳翽極其不悅,道:“各位想必一定知道三國裏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曆史故事,況且牛先生乃當世大賢,在我關中地區名望甚高,升允老賊任陝甘總督時三番五次地恭請先生出山出任他的師爺,先生就是不肯,像這樣的社會名流不請難道會自來嗎?”

部下心服口服,稱自己眼拙。

張鳳翽正要動身赴白鹿原,有人來報:“富平劉允丞來了!”

都督府參謀處主事兼管民政事務的郭希仁大為驚喜:“救星來了,燃眉之急可解了。”

張鳳翽問:“郭先生何出此言?”

郭希仁答:“都督有所不知,這劉允丞曾求學於牛夢周、張果齋兩位關學泰鬥門下,是牛、張二先生的得意門生。”張鳳翽喜出望外,吩咐:“這就好,快請允丞來見我。”

劉允丞向張都督彙報了此次渭北之行的成果,各州縣響應共和,敢死隊馳騁關中各地。郭希仁談了赴白鹿原請牛先生出山說退甘軍之事,劉允丞慷慨答應:“這事何須勞駕都督親自出馬,當今西線戰事吃緊,升允老賊已打到家門口了,都督要獨撐危局,有我與郭先生去就足夠了。”

於是,允丞與郭先生約好,次日即赴白鹿原。

26、

第二天一大早。

劉允丞與郭希仁辭別張都督,離開西安往白鹿原而去。

到了小鹹陽村,下馬,叩莊門。

開門的依舊是上次那個學生,郭希仁上次來見過這學生。

劉允丞問:“先生今日可在?”

學生答:“先生在東窯裏讀書。”郭希仁喜不自禁,於是就隨劉允丞跟學生進去。

學生說:“西邊的四孔窯洞是先生的住宅,東邊的三孔是先生讀書之處。”

隻見窯洞的門楣上有聯曰:陶複肇室家,後妥先靈聽前事;穴居避風雨,左藏農器右儲書。希仁覺得一切都很奇怪,隨口吟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真乃神仙淨土,世外之桃園也。”

見一學者模樣的人在撚須讀書,郭希仁放膽問:“先生可是藍田牛夢周先生?”

讀書人放下書,哈哈一笑,答:“我不是牛夢周,是興平張果齋也。”

郭希仁才知是自己弄錯了,埋怨劉允丞不早告訴,害得自己出了洋相。

劉允丞向老師問了平安,張果齋說:“夢周去了韓城,拜謁漢太史司馬遷祠墓去了。”

郭希仁心焦,便問:“先生什麼時候回來?”

張果齋一笑,道:“出門在外由事不由人,少則三五日,多則七八天。”

郭希仁說:“真是可惜,又要等候幾天。郭某人久聞藍田牛、興平張二位先生是當代之聖賢,熟知韜略,孫吳兵法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了,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張果齋說:“那演義傳說中的事不可信,我和夢周老弟僅僅是浪得虛名而已。”

郭希仁搖了搖頭,說:“先生真是虛懷若穀,托著胡子過河牽須(謙虛)過渡(度)了。”

張果齋笑郭希仁會說話,有幾分幽默。劉允丞談了張都督懇請牛、張二位先生出山說退升允甘軍之事,張果齋答應等牛夢周赴太史祠歸來後再作商議。

劉、郭二人辭別張果齋,回望白鹿原,心有不甘,又隻好作罷。

27、

劉、郭二人回到西安,說了牛先生赴韓城拜謁太史祠未歸之事。張鳳翽道:“先生是曠世奇才,看來咱們真要上演一出劉皇叔三顧茅廬的典故,好吧,我張某人將親自請牛、張二先生出山。”

一晃五日已過,劉允丞與郭希仁陪同張鳳翽離了西安,快馬如飛,去了白鹿原。

三人到了莊前叩門,恰遇張果齋先生出門,說牛先生在書院上課。劉允丞說:“先生有所不知,張都督專程拜訪您和牛老師。”

張果齋吃驚:“鄉村野夫何勞都督屈尊枉行?”

張鳳翽與張果齋握了手,說:“如今升允甘軍侵犯猖獗,省城一日數驚,陝民遭此戰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張鳳翽日夜焦慮,寢食不安,請二位先生出山說退升允老賊。”張果齋點頭稱是,將竭盡全力救生靈於塗炭。

上完課的牛夢周,出了白鹿書院,遠望白鹿原上白雪皚皚,詩興勃然大發,吟道: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裹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張果齋急急趕來,說:“夢周兄,西安城裏來了張都督,已等候多時了。”

夢周埋怨道:“你為什麼不早說,快快與我見過。”

二人相跟著去見張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