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長武激戰(3 / 3)

劉鎮華誇張伯英在陝西混出了名堂,他卻不行,陝西是響應武昌革命最早的省份之一,而河南卻像一潭死水,清政府的統治力量較強,雖然在陰曆十一月初三日曾在開封鬧火了一回,但被清政府河南當局鎮壓了下去,暴動再也沒有搞起來。劉介紹了他的詳細曆史,他曾在清末中過功名,家裏弟兄七個,他居長,他和他的五弟劉茂恩最有出息,上過洋學堂,辛亥前在河南法政專門學堂充任過庶務長,還參加了當時反滿民族革命活動,總之一句話,將他標榜得很完美。

曹印侯和嚴紀鵬見不得劉鎮華的為人,罵劉舔尻子是一把好手,紀鵬有一次還當眾指責劉是見風使舵的小人,劉訕笑著否認,說他不像紀鵬想象的那麼壞。紀鵬罵劉是絆屁,並美美地搧了劉一個響亮的耳光,就這一耳刮子,打得劉掉了麵子,雖沒有發作,但打心眼裏恨死了嚴紀鵬,發誓將來要報這一箭之仇,不相信十年還等不來你姓嚴的一個閏臘月。

後來,曹印侯和嚴紀鵬在背後議論劉鎮華的人品,曹說:

“劉雪亞是個什麼樣的人?”

“不怎麼樣。”嚴答。

曹談了自己的看法:

“這人極會觀顏察色,表麵上雖然嘻嘻哈哈,但城府極深,揣摩不透,這類人可怕,不像善人。”

“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咱就離他遠點。”嚴答。

曹繼續說下去:

“劉口蜜腹劍,心如虎狼,像三國裏的呂溫侯。”

“我就看他不是個好東西,吃誰的飯砸誰的鍋,才當眾搧打了他,不相信他姓劉的還能把我嚴某人的球咬了不成?”嚴紀鵬一副大不咧咧的樣子。

兩個人談話的熱乎勁很濃,把劉鎮華看到了骨子裏。

嚴紀鵬建議要及時給張伯英進句忠言,對劉要提防著,不要上了他的洋當。

曹印侯認為不妥,姓劉的新近歸附,又和張都督有同鄉之誼,況且手裏還有武裝,不太好辦。

7、

在幾天後,有探子來報,趙倜死灰複燃,糾集兵馬兩萬有餘,氣勢洶洶地卷土重來,核心力量是清軍第二鎮王占元部、第六鎮周福林部,這些都是清軍中的精銳部隊。

張伯英召集嚴紀鵬、劉鎮華、曹印侯、王天縱、楊茹林、丁同聲等人,一一做了具體部署,眾人得了命令,各自行動去了。劉鎮華的聰明乖巧,博得張伯英的青睞,將這個老鄉委任為大都督書記官,辦理文案,充任軍事參謀。

劉鎮華的心裏美滋滋的,心想這下可撈著金飯碗了,可以平步青雲,步步高升了。

王天縱、丁同聲也嫉妒劉鎮華,在背後地罵劉是張伯英的幹兒子。

曹印侯、楊茹林對張伯英厚此薄彼的作法也頗有微詞,心存不滿,說張都督如果聽信姓劉的的胡亂參謀,肯定是要陰溝裏翻船的。

8、

正在煩惱間,忽有哨兵來報:

“關中徽班武生小紅率幾十號人,要求麵見張都督。”

張伯英覺得納悶,這兵荒馬亂的,一個唱戲的找自己會有什麼事,便模仿戲劇裏的台詞,答道:

“可是河南懷慶府藝人李紫恒?本帥有請,快請上來!”

“有,小的領命!”

哨兵出去,請藝人小紅進見張大都督。

不大一會兒,進來一個五十左右的中年男人,隻見他舉止灑脫,身材修長,步履剛勁有力,雙手抱拳示禮道;

“河南懷慶府李紫恒叩見同鄉、複漢軍東路征討大都督張大帥。”

張伯英一擺手,笑道:

“既然你我有同鄉之誼,就不必多禮了。”

這李紫恒辛亥反正前在陝西徽劇班裏扮演武生,藝名小紅。當時關中地區隻有一個徽班,他早年就已馳名豫、陝之間,陝西省城西安與涇陽三原一帶的人都喜愛徽班,對他的藝術更是特別欣賞。在舊社會裏,藝人的社會地位低微,到各處演唱,困難很多,如果不加入幫會,依賴幫會的庇護,就必定遭受惡霸壞人的欺淩,因此,李紫恒參加了洪幫。

西安起義之後,由於洪幫與同盟會事先都有聯絡,李紫恒聽說了潼關戰場上正在進行拉鋸戰,就帶領了幾十號人投奔張伯英。

張伯英開始以為藝人隻會在戲台上玩假打仗,就問:

“李紫恒,這打仗不比演戲,是要在槍林彈雨裏玩命的,你可要考慮好?”

李紫恒神情慷慨激昂,答道:

“如果怕死,我就不會來潼關。我對於豫西各個城市鄉鎮的山河道路非常熟悉,三教九流各界的人都愛看我的戲,我來參加革命打頭陣,一定能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都督如果有差遣,李某人願立下軍令狀,看看我們唱戲的的革命能力如何?”

劉鎮華和王天縱等幾個河南老鄉不服氣,嘲笑這位河南老鄉吹牛皮不貼印花,到時候牛皮吹炸啦豈不是給河南人丟臉,讓陝西人拿尻蛋子笑話。劉反問:

“同鄉,你有何能耐敢拿東征頭功立下軍令狀,三國裏誌大才疏的馬謖失了街亭結果把腦袋玩丟了,這在史書上有記載,不是憑空捏造的,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隨後,李紫恒談了許多刺探敵情和向民眾宣傳革命的方法,說得頭頭是道,不但言辭伶俐,態度和藹,而且表現出一種朝氣蓬勃的豪邁氣概。

劉鎮華還是不放心,問:

“你一個唱戲的行嗎?”

“打了多年舞台上的假仗,今天來投軍要打真仗顯顯本領。”

王天縱和丁同聲不相信李紫恒的話,用輕視的口氣嘲笑他:

“好唱家,你可要慎重從事,爭臉丟臉在此一舉,沒有金剛鑽甭攬瓷器活。”

李紫恒說他主意已定,死不後悔。

張伯英見李紫恒確實出於至誠,就說服了眾人,決定派李紫恒充當偵探隊長,提筆簽署了委任狀,詼諧地打起唱戲的腔調:

“李隊長聽令!”

李紫恒站立起來俯首應聲:

“有!”

張伯英:

“前日潰敗之敵向靈寶、陝州一帶逃竄,派你前往偵探敵情,火速回報,不得有誤!”

“末將得令!”

李紫恒得令之後,便立刻出發。

李紫恒出發之後,每到一處,便有一次報告。在三四天裏,張伯英就接到他的五六次報告。他的報告對敵軍情況以及當地人心向背比專業哨探的報告還要清楚詳盡。

這時候,以前輕視他的劉鎮華、王天縱等河南老鄉開始轉變對他的看法,才知道這位藝人不但會打假仗,而且會打真仗。

於是,李紫恒的聲名大振,軍民都對他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