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此乃,潛龍(1 / 3)

姓氏代表家族。

世人都以為,皇室是天下第一大家族。

其實不然。

在儒生們看來,孔家才是天下第一大家族。

而在道士看來,江東張氏才是天下第一大家族。

皇帝輪流做,之前姓風,如今姓龍。

道門羽尊也偶爾換姓,比如沈太白很有可能正式繼承羽尊之位,當然以後還要還給張氏。

唯有孔氏,千年不變。

所以張信作為一個儒將,在他看來,效忠孔府和效忠朝廷同等重要。

儒門和太平帝一向不太和氣,這讓他有些為難。

好在還有嚴親王。

當初張信隻是個衛指揮使時,太平帝、嚴親王和朝月公主落魄,正好住在他的轄區。

本來他不敢與之有什麼牽扯,後來在孔府的授意之下,他派了兵士保護這三位落魄皇族。

再後來也是他帶兵送太平帝入京。

在此期間,他的妹妹張萱還和嚴親王有了男女之情。

隻是可惜,嚴親王的王妃,鎮西侯楊智之妹楊敏,容不下張萱。

張萱一氣之下,離開了嚴親王。

太平帝繼位後,張信獲封嶺東總兵,他便帶著家眷來到這南方沿海。

張萱也隨他南下。

到了嶺東,張萱就生下一男嬰。

張萱未婚生子,張信怕太平帝猜忌,所以那男孩便做了張信的小兒子,取名張思涯。

其他知情人都被滅口,這件事除了張信夫妻和張萱,就隻有嚴親王知道。

如此一來,他隻能效忠嚴親王,比太平帝和孔府更甚。

太平帝無子嗣,嚴親王世子又在風口浪尖,說不定張思涯會是最後的勝利者,即便沒有那麼好運,至少也能得個親王的封號,龍氏人丁不旺,就連龍澤一個孤兒都受器重,張思涯有他這個手握重兵的舅舅,怎麼也不會比龍澤差。

當然,這個結果的前提是,龍淵做皇帝。

如果祖宗顯靈,張思涯做了皇帝,他們張氏就能壓楊氏一頭,那樣就可以幫妹妹出口惡氣。

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張信也屬於儒門,張思涯自然也屬於儒門。

扶持龍淵還是扶持張思涯,對儒門來說是一樣的,隻是還沒人知道張思涯的真正身份,也好,藏的越深越安全。

對於這件事,張信和嚴親王意見統一,彼此心照不宣。

綜上所述,張信一定要力保嚴親王。

嚴親王給張信最要緊的任務,就是取鮫珠,這任務隻給了他一半,另一半在周纓那裏。

嚴親王就是這樣,不會把一切壓在一個人身上。

周纓是嶺西邊軍出身,沒有什麼背景,被嚴親王一手提拔,乃是心腹中的心腹。

孔府和太平帝並不知道張信是嚴親王的人,至少不確定,而周纓是一點也不知道,更不知道張信要鮫珠也是送給嚴親王,還以為張信隻是貪財,全賣給西夷客商。

張信大概能猜到周纓要鮫珠也是送給嚴親王,不過也不確定,因為周纓一樣很貪財。

做將軍,沒有錢可不行。

尤其是天高皇帝遠,山中有蠻族,海上有強盜,手下的兵不聽話,自己怎麼吃得開。

當兵賣命,最看重的是錢,有奶就是娘,有錢就是爹。

所以沒錢不行。

朝廷深諳其道,所以才要處處互相製衡,不怕你貪財,就怕朝廷的兵都變成你家的兵,那不是亂套了。

嚴親王為了掩人耳目,有意讓張信和周纓互相爭鬥。

世人還以為他們是皇帝和雲黨對立。兵家和儒家相爭,卻不知道他們都是嚴親王的棋子。

張信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要做戲就要做到真假難辨,太平帝和孔府可不是好糊弄的。

如果他和周纓和和氣氣,親如兄弟,誰也不能放心,包括嚴親王。

年年爭,年年打,年年演戲,難免乏累。

今年又是多事之秋。

瘟疫爆發,嶺東、嶺西、滇州雖然不怎麼嚴重,不過又要打仗。

衛世忠讓他出兵助陣,他不敢不從。

嶺西與滇州、象國相鄰。

張信暗自慶幸,這次取鮫珠時,周纓總不會跟他發生衝突了吧,年年做戲,今年趁著瘟疫和戰事,可好好歇一歇,也能處理一下家事。

十月十三,午後。

張信正在家中飲茶,忽然聽到下人來報:“孔掌院等人求見。”

張信道:“有請!”

說完起身出迎。

到了前庭,迎麵撞上五人。

其中五人張信都認得,乃是本地儒道佛三門的掌門掌院,孔知齊,孟守勤,太庸道長,釋磐和尚。

最後一人不認得,應當就是溫太息。

五人先施禮道:“見過張將軍。”

張信道:“諸位客氣,在下有失遠迎,請入內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