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親王同兵部、五軍都督府經過三天籌劃,最後製定了策略如下:
著關隴總督,鎮西侯楊智,防範白銀國和狄國漠南拓拔部。
著幽雲總督,鎮北王薛鯁,及雲州總兵薛芒、宣州防範狄國慕容部和漠南仆蘭部。
著薊遼總兵秦楚人,防範狄國慕容部和扶餘國耶律部。
著鎮南侯衛世忠,防範象國,若有不虞,可便宜行事,發兵征討。
各路邊軍應當通力合作,以保大雲邊疆之萬全,參將以上將官,無軍職的子孫全部送京城,年幼者入國子監讀書,成年者留京奉公。
各地軍糧暫由本地文官籌措,不足者由朝廷同意調配。
發荊州和蜀州軍隊從東西方向征伐渝州,渝州北側由關中衛所軍防備,南側知會夢國,協作出擊。
三門修者,不得耽誤剿滅妖族之事,同時抽調精英,策應軍隊收複渝州,伺機除掉鬼門首腦。
各州府須防安撫百姓,維持治安,控製瘟疫,防範鬼門作亂。
九月二十,龍璧寫了奏本,送到內閣,內閣看過之後,呈遞靈台,請太平帝過目。
九月二十一,太平帝在靈台召見龍璧、李道懸、孔先覺、孟上賓、顏樞。
太平帝又看一遍奏本,問道:“征渝州主將為誰?”
龍璧道:“初步擬定,由中軍都督,鎮遠侯陳渠為主將,右軍都督伍千鈞為副將,鎮遠侯長子陳祖光為先鋒。未寫入呈本之中,還請陛下定奪。”
太平帝對馮真道:“就照此擬旨。”
此事就此定下。
臣子退下後,太平帝對馮真道:“起駕,淑德宮。”
馮真忙安排太監們伺候太平帝,乘鑾駕離開靈台,進入後宮。
到了淑德宮,皇後衛淑君和宮中宮女太監都在等候。
太平帝拉著衛淑君的手進入宮中殿內。
隨後太平帝屏退左右,對衛淑君道:“幾年不見父兄,你可想念他們?”
衛淑君道:“臣妾十分想念。”
太平帝道:“你可寫一封書信,朕派人送去。”
衛淑君道:“臣妾父兄鎮守邊疆多年,一直兢兢業業,未有差錯,鬥膽問陛下,可是有什麼不妥?”
太平帝道:“皇後想多了,朕日夜思念母後,心中悲痛,又想起皇後家人都在滇州,這次過問,象國猖獗,南軍恐怕要出兵征討,若有戰事,主將子孫要入京留候,皇後可修書一封,撫慰親人,衛家子侄來京,他們也可放心。”
衛淑君會意道:“臣妾明白,這就提筆修書。”
太平帝頷首道:“浣兒可有多日不見來了。”
衛淑君道:“趕巧了,剛走,浣兒知道有臣子進宮奏事,便沒去靈台。”
太平帝歎道:“光陰似箭,浣兒出嫁都一年了。”
衛淑君道:“自然是光陰似箭,臣妾出嫁都二十年了。”
太平帝聽了一怔,看向衛淑君,隻見她臉上似有幽怨之色。
這神態,與當年出嫁時一般無二。
太平帝驀然想起這二十年來的風風雨雨,還有去年的孟貴妃之亂,心中有些歉疚,他道了一聲:“委屈你了。”
衛淑君道:“我一家富貴,全賴陛下,臣妾不敢說委屈。臣妾的心都在陛下那裏,臣妾的父兄如何,陛下也看在眼裏。”
太平帝歎道:“大亂在即,朕能倚仗,也隻有你們衛家了。”
衛淑君道:“還有浣兒呢!”
太平帝道:“是,還有浣兒!”
。。。
龍浣兒從皇宮出來,直接去了觀德坊,嚴親王府。
府中太監告知,前廳有客,龍浣兒問道:“誰在 那裏?”
太監道:“回公主話,鎮遠侯府陳公子夫婦先來,陳公子去了前廳,陳少夫人去了後院,隨後世子爺又派人去請了勇親王世子,世子妃同行二來,也去了後院,還有幾個官員也在。”
龍浣兒道:“前廳在說什麼事?”
太監道:“奴婢不知,想來是軍機要事。”
龍浣兒道:“知道了,不必驚擾她們,我直接去後院。”
太監道:“是!”
隨後引龍浣兒去到後院。
恰好碰見龍澤、耿玉櫻、陳祖光、耿玉檸。
龍浣兒見了風湄兒、耿玉櫻、耿玉檸,欣喜若狂道:“姐姐們都在!。”
幾人忙施禮道:“見過公主。”
龍浣兒拉著她們道:“都是自家人,莫要見外。”
幾人坐下說話。
龍浣兒問道:“你們今日怎麼都來了。”
耿玉檸道:“還能有什麼,渝州有人作亂,朝廷派兵平亂,我夫君要隨我公公出征,世子負責糧草征調之事,便提前來找世子商議。”
龍浣兒道:“澤嫂子呢?”
耿玉櫻道:“我同夫君來的,不知道因何請他來。”
耿玉檸道:“澤世子剛從渝州回來,想必是要請教澤他渝州叛亂之事。”
龍浣兒點點頭。
這時風湄兒道:“這不是咱們女人家管的,大事自有男人們操心,妹妹且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