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兩口子阻攔時挨了打,不久傷重不治,雙雙死去。
李父見那農戶可憐,就跟其他鄉紳商量,表示願意放棄田地房屋,隻將兩個女孩要回家中,其他幾家同意。
李父對李春雄道:“從今日起,這兩個丫頭伺候你起居,你要敢無故欺淩她們,立刻將你掃地出門。”
李春雄應了一聲,不敢多言,畢竟他受傷臥床,難免有些氣短。
兩個女孩來到之後,對他悉心照料,他雖然偶爾發發脾氣,終究不敢對她們太過分。
他在床上躺了三個月,日夜忍受筋骨之痛
時間能消磨一切,自然也馴服桀驁,涼了熱血。
他強迫自己靜下心來,窗子成了他排遣壓抑的桃源福地。
陽光穿過窗子,將柳絮一樣溫吞的塵埃照的粒粒分明,窗外樹上的鳥鳴聲此起彼伏,婉轉與高亢應當代表了不同的情緒,還有月移花影,夜風襲窗…
那本是歲月中的美好景致,他年幼時就曾體味,後來卻被少年意氣所遮蔽,病榻上重溫起來,難免悔恨自己舍本逐末。
那兩個女孩,一個叫青兒,一個叫柔兒。
青兒是姐姐,做事勤快,從不多話,李春雄看出青兒心裏其實對自己又怕又恨,所以不太喜歡。
那名叫柔兒的女孩溫婉明豔,時常問他:“少爺要讀書嗎?我給少爺拿書。”
李春雄看出柔兒是自己喜歡讀書,便道:“你拿過來吧,我教你識字。”
柔兒很是歡喜,日日守在床頭,儼然成了他的書童。
李春雄曾問柔兒:“我害你哥哥坐牢,你不恨我嗎?”
柔兒答道:“我哥哥從小喜歡棍棒拳腳,在村中也多少有些蠻橫無理,父母說他總是不聽,是他先打壞了你,坐幾年牢出來,應當能懂事明理,有所收斂,左傳有雲,人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願他能懂得這個道理。”
李春雄聽了,大有感悟,更喜這十三四歲的女孩悟性極高,冰雪聰明。
又想起她還不知道父母亡故,心中有些愧疚和不忍。
於是痊愈之後,他不再出門浪蕩,反而喜歡上讀書,日日在那一方窗前誦讀,從此成為聖人門徒。
他開始待人寬厚,彬彬有禮,接手了家裏的田產經營等事務,對佃戶頗多關照,所謂浪子回頭,迷途知返,富貴人家的品格總是被人關注和議論,很快他的德行就聲名遠播,婦孺皆知。
他也樂在其中,體會到了被人讚美和尊敬的滿足感,不過還不夠,遠遠不夠,孔夫子被人傳頌千年,應當更加快樂和滿足,所以,他要當聖人。
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和名聲,像是穿了一件純白衣衫,像是手心捧著嬰兒,臉上蒙著貞操。
有一天晚上,他做夢了,那是他生來第一次做夢,他夢見了聖人,聖人說他賢良仁善,可承聖人的德名。
醒來後,李春雄喜不自勝,殺牛宰羊,大宴三天,並且免了自家佃戶一年的糧租,還為在全鎮周邊鄉村施舍糧米。
一時間鄉裏稱頌:李員外,李英雄,真乃聖人在世也。
那時候,他也覺得自己是聖人了。
可惜兩年後,狄國人來了。
草原上的野蠻人不開教化,入了長城,到了雲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鎮上百姓心驚膽戰,有些跑了,有些也準備跑。
李春雄安撫百姓道:“狄人隻在雲州城劫掠,過幾日就會退走,大夥兒不要驚慌,藏好糧食,在家躲幾日就好。”
百姓們信了,各自歸家。
李春雄帶著家丁仆人,巡視鄉鎮,看誰家無糧,還安排糧車賑濟。
幾日後,李春雄正在鎮北村子巡視,鎮上有人來報,說有一隊狄國騎兵衝進鎮上殺人放火。
李春雄問:“有多少人?”
報信的道:“好幾百人。”
李春雄便要去西側軍營求援,到了軍營一看,早就沒有了一人一馬。
李春雄不敢回家,他的血雖然又熱了起來,卻被明智通透所約束。
他狠心撇下父母,帶著身邊幾個人躲進山裏。
他一邊慶幸自己的保住了性命,一邊可惜自己功虧一簣。
父母有難,自己卻逃走了,這實在有違聖人之道。
白衣染血,嬰兒夭折,貞操被奪。
簡直生不如死。
他抱著僥幸,也許一切還能挽回,糾結了幾日,他下定決心,收攏了同樣躲在山裏的一幫農人,削木為槍,壯著膽子回到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