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2)(1 / 3)

很多富商都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基業,將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但是,希望是一回事,教育孩子又是一回事。

很多富有的父母覺得自己打拚得非常辛苦,不想讓孩子再像自己一樣辛苦,於是對孩子無比寵愛,如此養大的孩子不但不能夠繼承自己的基業,反而會很快將自己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基業敗光。這樣的後果並不是父母的本意。

洛克菲勒說:“培養一個貴族需要花三代的時間。”其實,隻要父母能轉變態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其良好的習慣,舍得讓孩子吃苦,鍛煉出他們堅強的意誌力,那麼,即使父母很富有,孩子也不會變成一個對社會沒有益處的富家子弟。

提前鍛煉男孩的財商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國家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都逐漸提前。在法國,孩子3~4歲時就開始上家庭理財課程了,在約10歲時,家長就給他設立獨立的銀行賬戶。美國對孩子的理財教育要求是3歲能辨認錢幣,6歲具有“錢”的意識,13歲開始賺錢並學習運用基金與股票等投資工具進行理財。作為新時代的父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落後,而應該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對孩子理財能力的培養,為成長中的男孩不斷地加重“財商砝碼”。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了錢就一定會亂花。也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過早地接觸錢,會變得勢利、庸俗。這些擔心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放棄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則是錯誤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與金錢打交道,尤其是進入社會以後,理財能力將直接決定他一生的貧富。

特別是男孩,要成為一個承擔責任和義務的男子漢,就必須擁有出色的財商。

美國著名的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就特別重視對孩子的財商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就每周發給每人3角錢的津貼,同時給孩子們一個小記賬本,讓他們記載錢的用途。他會在周末定期審查孩子們開支的合理性,對此,洛克菲勒曾說過:“要讓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亂花亂用,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

然而,這種令孩子受益一生的“理財教育”,往往被很多家庭所忽略,導致孩子缺乏理財能力。

其實,童年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能力的最佳時期。行為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個關鍵期,而5~14歲則是理財能力培養的關鍵期。

理財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應該遵循孩子的年齡規律。對5歲之前的孩子,應該注重金錢意識的培養。很多男孩在5歲的時候並不能理解抽象概念,而隻是對具體的東西感興趣。這時,家長隻需對男孩傳授一些簡單的金錢知識,逐漸讓他們認識錢幣,形成價值意識並養成儲蓄習慣。

良好的理財習慣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家長千萬要注意不能因為孩子一時的哭鬧,就滿足他的各種需求,這將會讓孩子養成欲望無度的惡習。

應該認識到這種滿足不是一種愛的表現,而是危害一生的開始。

隨著男孩主動性的加強,處理錢的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這時就可以培養男孩的理智消費觀念,家長應教男孩學會挑選一些物美價廉的商品,並讓男孩接觸銀行。

當父母到銀行辦理開戶或是到銀行存錢時,可以把男孩帶在身邊,讓他慢慢學會開戶、存款以及提款的流程。學習儲蓄能讓男孩漸漸地學會控製自己盲目消費的欲望。

當男孩進入中學之後,父母可以讓他留心家庭的財務開支,告訴他將來上大學的費用。平時讓男孩對金錢有所計劃,做到收支平衡。這個時候,男孩的獨立意識、思維能力都有所增強,家長可以鼓勵他自己掙錢,並應該積極地為他創造賺錢的機會。

有一個男孩在一位長輩的幫助下,聯係了一個賣魷魚幹的生意。男孩在做生意中賺到了1000元,除了給自己買了一輛自行車之外,還給長輩買了一份禮品。

雖然這隻是一件小事,但在男孩心中卻會產生一種財富的意識。這種理財方式不僅讓男孩在賺錢的過程中了解了人情世故,也讓他體驗了做生意的樂趣。

理財能力的培養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家長要重視起來,要通過切合實際的理財教育,提高男孩的財商,讓男孩的未來擁有無數的財富。

男孩為什麼窮著養

擁有財富是一件好事情,父母擁有了財富以後,就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但是,一味地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有很多出手闊綽的花花公子,就是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中造就的。即使家長擁有豐富的物質財富,也要適當地在孩子麵前裝“窮”,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