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點了點頭,說:“好的,你讓我想一會兒。”說完,便低著頭開始冥思苦想。父親心想:這下可以安靜一段時間了。他剛要埋頭繼續自己的工作,小男孩抬起頭,說話了:“爸爸,我猜到你心裏在想什麼了!”
父親有點驚訝地問:“我在想什麼呀?”
男孩笑道:“你不想把這100元錢給我。”
很顯然,他的答案是正確的,父親隻好把100元給了男孩。
在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他正是通過分析、判斷、推理等一係列思考,最終贏得了爸爸的100元錢。你不用羨慕別人的孩子聰明。孩子是否聰明,還得看教育。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通過一些方法開拓孩子的智力。其中,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是開拓孩子智力的一個重要方法。
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獨立思考。父母要知道,拾人牙慧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沒有建樹;獨立思考,才能讓孩子更加聰明。因為獨立思考的人,才會有更加優秀的自主學習能力,他能產生自己的創見,這才是思考的真正價值所在。
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小時候,有一次上醫學課,老師正在講胚胎學說:“生孩子時性別是由父親身體的強弱決定的。如果父親的身體強壯,母親就會生男孩,相反,如果父親的身體瘦弱,母親便生女孩。”
這時,伽利略舉手說:“老師,你講得不對,如果是那樣的話,那為什麼同一個父親卻有兒子和女兒呢?”
老師很不悅地說:“你好好聽課,這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裏士多德的觀點講的,是不會錯的!”
伽利略又說:“難道他的觀點不符合事實也是對的嗎?”
老師無言以對,不由地大怒說:“如果你不好好聽講,你將受到處罰!”
盡管學校對伽利略進行了警告,但並沒有阻礙他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那些對權威的質疑反而使伽利略更加努力學習,最終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獨立思考是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中包含了敢於質疑與探索的勇氣,以及無雙的智慧。當你的孩子能夠進行獨立思考時,表示他已經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了。
在平日的生活中,請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當孩子遇到疑難問題時,你不要急著給出答案,不妨讓他自己思考一番。如果父母對孩子有問必答,雖然解決了孩子當時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孩子會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遇到問題時不會獨立思考、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對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沒有好處的。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就讓孩子思考吧!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啟發他去想、去分析、去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驗,並通過翻查參考資料等方法,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孩子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破壞行為不可怕
喜歡搞破壞是男孩的特性。對於男孩的破壞行為,家長一向都比較氣惱:明明好好的東西,小家夥偏偏兩三下就弄壞了。然而,家長不知道,其實男孩的破壞行為中蘊藏著無窮的教育資源,如果運用得好,可以讓孩子變得傑出。
有個小男孩十分調皮、好動,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他趁父親不在,溜進書房玩。
當他看到書桌上放著的一瓶瓶墨汁時玩興大起,他拿著毛筆蘸滿紅墨汁,東尋西找,最後在客廳通往書房的牆壁上找到了空白的地方——他決定在上麵作畫。
片刻之間,一個個小圈圈組成的小人兒躍然牆上。正當男孩畫得不亦樂乎,並為自己的大作沾沾自喜的時候,他的父親回來了。
父親推開門進來一看,隻見兒子正拿著毛筆微笑地看著他,他就有些納悶地左右探頭一看,這一看不要緊,客廳與書房之間的牆麵上畫滿了小人兒。
看到雪白的牆麵被塗得髒汙不堪,父親心中一股怒火騰地躥了上來,他轉身嗬斥道:“這是你幹的好事?”
男孩一看父親的臉色不對,便知形勢不妙,連忙扔了毛筆轉身拔腿就跑。
父親早防著男孩要跑,大手一探,便把男孩抓住了。男孩心中害怕,臉色嚇得慘白,心想:壞了,這次爸爸一定會狠狠地揍我。
男孩正胡思亂想之時,父親說話了:“你要塗畫也要找個合適的地方啊,這樣隨便亂畫就應該揍你一頓,不過,念你是初犯,這次就饒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