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人在饑餓中遇到了神,神賜給他們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兩個人決定平分這些恩賜,一個人選擇了那簍魚,另一個人則選擇了那根魚竿。兩個人拿著自己分得的恩賜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架起篝火把魚煮了,沒一會兒就將魚吃了個精光。吃完魚後,他又一無所有,最終餓死了。另一個人則拿著魚竿忍著饑餓,艱難地朝大海走去。然而當他走到海邊的時候力氣用完了,最後他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
後來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也得到了相同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但是他們沒有平分也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兩人一起帶著這份恩賜去尋找大海,他們很謹慎地進食那一簍魚。經過艱苦地跋涉,他們終於到了海邊,利用魚竿釣到了魚並維持了生命,後來二人開始以捕魚為生。幾年後,他們不僅有了家庭、子女,還添置了漁船,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麵對同樣的生存機會,合作者不僅能夠把握住這種機會,繼續生存下去,還能夠贏得美好的未來。
團結合作的精神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男孩未來發展的必備素質。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僅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還要讓男孩體會到和諧的人際關係。家長要為男孩樹立平等觀念,讓他懂得在互相尊重中合作。平時可以多讓男孩參加集體活動,增加男孩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還可以讓男孩多參與家中的一些事務,摒棄自私的想法,獲得集體觀念。如果男孩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方法,就能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難題,成為真正的小男子漢。
處理矛盾、解決問題是人必備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和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則不利於安定的生活。對於男孩來說,處理矛盾的能力非常重要,它不僅能夠幫助男孩成長,還是一種有教養的體現。善於處理矛盾的男孩往往具有良好的處世能力。很多孩子在與其他人產生矛盾的時候,常常會尋求大人的幫助。對此,家長最好不要直接介入孩子的矛盾中,而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自己處理這些矛盾,培養他們處理矛盾的能力。
有位父親非常衝動。一次,他發現兒子的文具盒裏沒有鋼筆,感到很奇怪,就問他:“兒子,你的筆呢?”兒子一聽爸爸的問話,就哭了起來:“我的筆、橡皮和尺子被別人搶走了。”父親一聽,頓時火冒三丈。第二天,他就親自去兒子的班上教訓了那幾個同學。
很顯然,這位父親的做法是不妥的。作為家長,當聽到孩子被同學欺負時,應該先幫孩子找出事情的原因,並找到當事人了解詳細的經過,而不能隻聽孩子的一麵之詞,更不能衝動地介入孩子的矛盾中。如果家長總是為孩子出頭,那樣隻會嬌縱孩子,讓他養成依賴心理,失去自己處理矛盾的能力,同時孩子的耐挫能力也會降低。而家長這種衝動還有可能激起家長之間的矛盾,使孩子之間的矛盾升級為大人之間的矛盾。
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家長應該讓有矛盾的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盡量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可以教給他一些溝通的方法,增強他的交往能力,還要經常啟發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讓他明白自己的權利和責任,並學會思考。其實很多男孩喜歡找大人解決問題,是因為害怕與其他小朋友打交道。對此,大人要多給男孩一些鼓勵,讓他有勇氣麵對矛盾。事實上,男孩遠比成人想象的懂道理。
處理矛盾的方式反映了人的修養和風度,隻有那些沒有教養的人,才會采取蠻橫無理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具有良好風度的男子漢是絕不會這樣做的,他們會采取合適的方法讓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當男孩受了委屈的時候,家長應該告訴他無需過分自擾,應給予男孩更多的理解,並讓男孩學會理解他人。其實,孩子在理解他人的同時,不僅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讓矛盾自然地消除,還能讓自己的煩惱得到釋放。理解是一縷精神陽光,如果男孩能夠借助這縷“陽光”,就能澄清思路,從容地化解矛盾,使學習和生活變得順利。
提高男孩合作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發男孩與他人合作的願望和意識
家長可以利用休息的時間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或者讓他參觀一些需要雙方相互協調才能工作的地方。當男孩自己玩玩具時,父母可以問一些問題來激發他與人交流的欲望。
2.讓男孩學會為他人著想
父母要教男孩對別人有禮貌,不用別人不喜歡的名字稱呼他,更不要起外號;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父母要讓男孩懂得友好和謙讓,樂於把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當雙方都喜歡一件東西時,可以讓孩子和對方商量著輪流玩,不要爭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