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臥龍鳳雛(2 / 3)

諸葛玄看了一眼,道:“此乃亡兄之子,名亮。”

“那位呢?”天麟指著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天麟通過諸葛亮的生辰推算出了現在他的年齡正是三歲多,但他不想讓諸葛玄知道他已經知道諸葛亮,所以才有所一問。不過,諸葛玄接下來的回答卻是天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此乃友人之侄,姓龐名統。”

“龐統!?他怎麼會在這裏?莫非龐德公也在這裏?”如此意外讓天麟不覺說漏了嘴。

“恩公認識龐德公?”諸葛玄果然有些詫異。

“不,不認識,隻是聽過其名而已,龐德公乃荊州名士,吾欲交久矣!”

原來龐統跟隨叔父龐德公四處遊學,適逢近日至琅琊,龐德公忽有急事去辦,因此將龐統留在故友諸葛玄處,待事辦妥之後再邀請諸葛玄一同南下。

天麟與張梁夥同幾名侍衛一起去了諸葛家的宅子,而趙雲則率領士卒清理街道戰場,並且暫時接管城池。城中剩餘官兵不知一百,縣官已於城破之時攜家眷逃竄,無覓蹤影。

天麟於諸葛玄家調戲整整一日才將肩傷壓製下去,看到自己左肩上的傷口,天麟不禁一番擔心:在這同一個部位先後受了太多的傷!可能由於東門衛那刀留下了什麼東西,致使骨頭現在有些烏黑,縱使天麟如此高手也無法探測出此烏黑為何物。不過天麟並沒有太放在心裏,畢竟有些事情都是命中早已注定了的,急是急不來的。

稍作休整,天麟打開了房門,諸葛玄的宅子並不算小,但看到園子邊緣的雜草便可推斷諸葛家已衰敗了。不過天麟可沒有心情去感慨諸葛家今非昔比,他的一顆心早已被幾個孩童的讀書聲吸引過去了。

順著讀書聲天麟來到了諸葛家的大廳,由於平日這裏不會有什麼人來,所以這裏便成了孩子們讀書的地方。此時廳中做著三個孩子,正是龐統、諸葛亮還有一個更小的,想畢是諸葛均吧。看到天麟走了進來,三個小孩一起站起,叫道:“恩公!您好了!”

天麟露出了善意的微笑,走到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坐下,說道:“孩子們,你們長大之後都想做什麼啊?”

年齡最幼的諸葛均當先開口:“和叔叔您一樣,當個好人!”

真是童言無忌,看他也不過兩歲多的樣子,天麟肯定的點了點頭。接下來龐統開口道:“適逢亂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過叔叔你若是帶著那些叔叔們為百姓做好事的話,我一定會跟著叔叔的!”說到這裏,諸葛亮也站了起來,說:“對!亂世出英雄,叔叔定然是一位千古英雄,我們一定會和叔叔學習,為百姓謀福!”

天麟真是被震住了,他們二人不愧為日後的臥龍、鳳雛!年雖幼,卻目光如此遠大,實非常人!

就在這時,諸葛玄、趙雲和張梁從廳外走了進來。

“恩公,你好啦!”諸葛玄見到天麟便立即疾走幾步,跪在天麟麵前。天麟急忙將諸葛玄扶起,說道:“諸葛兄何必如此?那些都是我輩分內之事!”

“恩公!大恩不言謝,自此玄命歸汝,蹈火赴湯,再所不辭!”

天麟將諸葛玄扶起,意味深長地看了看諸葛亮、龐統一眼,歎了口氣,道:“我甚是喜愛此二子,今觀其麵貌異常,身懷異骨,將來必成大器,欲帶其同去,加以培養。無奈此行十分凶險,我擔心他們的安危,隻得將此計作罷。培養下一代的重任就交給諸葛兄了!兄日後可攜此二子遊曆國中,一日下得荊州,可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此二子如誠心向學,必成大器!”

聽到天麟如此說,兩個孩子立即衝上前來拉著天麟說:“叔叔,我們願意跟著你,我們不怕危險!”天麟苦笑地看著兩個孩子,心中道:“我又何嚐不想帶你們走?但我怕我帶走你們之後會改變你們成長的道路,萬一影響你們日後的才華那可如何是好?”天麟微笑著撫mo著兩個孩子的頭,抬起頭對諸葛玄說,“實不相瞞,我乃黃巾軍麒麟將軍張昊,這位是人公將軍張梁,這位是趙雲將軍。黃巾兵起,誓為天下百姓謀福,官兵勢必不肯罷休。大漢軍隊雖缺乏戰力,但仍不乏優秀將領,四方豪傑亦不肯與我輩為伍,一場大戰在所難免,任何人都無法預料勝負。若我黃巾僥幸贏得戰爭,則你二子隨時可去投奔於我,如若我黃巾慘遭鎮壓……”天麟低了一下頭,說,“就由你們兩個肩負起救民於水火之責!你二人須記於心間,奮發學習,留得大好身軀,於適當時間出山,擇一明主,亦或自為一軍,橫掃天下,救民於水火!切記:丈夫在適當有為,為民播下太平春!”

天麟一番話說得所有人心潮澎湃,熱血澎湃。諸葛亮、龐統二人更是熱淚盈眶,誓要奮發讀書,研習韜略,追隨天麟,拯救萬民。趙雲、張梁則是滿臉激憤和期待,仿佛恨不得立即與朝廷軍隊開戰,大吐心中怨氣。

眾人又休整了半日,於次日清晨重新上路。黃巾軍走時,全城人都出來送行,市民一個個滿臉不舍,送出了十裏長亭,場麵極為感人。

一軍人出琅琊,過平昌,走北海,至章州,一路快馬加鞭,隻五日便過了章州,準備繼續西行,西渡黃河。一路上天麟又收得精壯黃巾千餘,兵力增至六千。看著沿途人民悲慘的生活,天麟更是心中陣陣澎湃,他心中油然生氣一種一定要為百姓謀福的想法。

這日,天麟引軍北上,隻差幾十裏地便到黃河,準備北渡黃河回到冀州。突然前沿斥候來報,說渡口有一支官兵行過,約有三萬餘人,向濟南方向行來。天麟深思一番,道:“莫要與其糾纏,我們繞過他們,西進二十裏,待其走後再到渡口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