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降吳郡邀度蔡經 會青城議延漢祚(1 / 3)

問姓氏,劉備也,中山靖王勝之後。勝子貞封鹿城亭侯,遂家於涿縣。

劉備祖雄,父弘,曾舉孝廉,為郡吏。

備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養。

所居樓桑村,舍東北角一桑,高五丈,童童如蓋。相者李定曰:“此家必出貴人。”

備與群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羽葆車蓋。”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年劉德然、遼西公孫瓚師事盧植。

中平二年,涿郡招軍,備因看榜,得遇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頗有莊田,屠沽為業,即邀至村中,複遇關羽。

關、張見備有大誌,遂委質焉,於桃園祭告天地,結生死交。

往見劉焉,焉令禦敵,破之。

青州告急,備願往,賊眾驚潰。

備聞盧植取回問罪,遣中郎將董卓來代,遂北投朱雋。

皇甫嵩與曹操追捕,張角已死,操除濟南相,詔朱雋討餘黨趙弘於南陽。

吳郡孫堅,其父鍾,居富春,種瓜為業。

三道人造門,自稱三皓,乞瓜解渴,鍾即摘進之。

食畢,曰:“承子殷勤,當示葬地以報。”

招鍾至桐溪烏石山,指畫點量曰:“隨我下山百步,吉穴也。但勿反顧。”

鍾從行,不六十步,後有簌簌聲。回視之,失道人所在,惟三白鶴衝飛。

認其處,歸遷母柩葬此,塚上數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曼延數裏。

眾皆往觀視,父老相謂曰:“是非凡氣,孫氏其興矣!”遂生子堅。

堅母將產之夕,夢腸繞吳昌門。憂問鄰母,鄰曰:“安知非吉征也?”

堅闊麵熊腰。黃巾起,聚鄉勇及淮泗精兵討賊。

至宛,朱雋令與備攻城。堅先登,刺死趙弘。

雋表堅除別郡司馬,備授安喜縣尉。

備謂關、張曰:“少遇一道者,雲得龍鳳羽翼,可升騰變化。”

未幾,督郵以公事到縣,備求謁,不通,飛乃直入縛督郵,杖二百,備掛印綬回涿。

公孫瓚表備前功,守平原縣令。

丁卯四年,前太丘長陳實卒,海內赴吊者三萬餘人,故太尉陳耽流涕終日。

耽聞宦官專權,將挺身往諫,拜辭平日供奉之師,即同郡王方平。

方平於桓帝時,題字宮門,複歸東海,無複子孫鄉裏。

耽知其有道,為架道室,旦夕朝拜之,但乞福,願從學道。

方平在耽家三十餘年,絕無疾病死喪,仆婢皆安然,六畜繁息,田蠶萬倍,仕宦高遷。

耽欲入朝,方平語曰:“吾期運亦當去,明日日中先發。”

耽驚叩,不答。至明午,方平忽死。

耽悲啼歎息曰:“先生舍去,我安忍行!”

具棺器,焚香就床上衣裝,未敢殯殮。

三日失屍所在,衣帶不解,如蛇蛻也。去後百餘日,耽不複入諫,亦無病而卒。

方平東過吳郡胥門,見小民蔡經骨相當仙,降其家曰:“汝生命應得度世,故來取汝補一官僚。

然少不知道,氣少肉多,未能即上天去,當作屍解,如從狗竇中過耳。”

告以要言,乃去。

經忽身熱如火,欲得水灌,舉家汲水灌之,如沃燋然。

如此三晝夜,消耗骨立,乃入室以被自覆,忽然失其所在。

眾視被中,唯頭足皮毛,具如蟬蛻。

去後十餘年,忽還家。

去時已老,還更少壯,頭發皆黑,語家曰:“七月七日,王君當來。可多作飲食,以供從官。”乃去。

至期,經家借甕器作食飲百餘斛,羅列覆置庭中。

少頃,果聞金鼓簫管、人馬之聲,比近皆驚,不知何等。

及至經舍,舉家皆見之。

方平著遠遊之冠,朱衣,虎頭鞶囊,五色綬,帶劍,麵黃色,小髭長短適中。

乘羽蓋之車,駕五龍,龍各異色。前後麾節幡旗導從,威儀奕奕,如大將軍出也。

有十二隊、五百士,皆以蠟密封其口,鼓吹皆乘麟從天上來下,懸集不從人道行。

從官皆長丈餘,既至隱去。方平獨坐,經引父母、兄弟見。

方平遣人問麻姑雲:“方平敬報,久不遊民間,今來此,姑能暫來語否?”

有頃,使還,聞空中答雲:“麻姑再拜,不相見倏四十年餘,尊卑有序,修敬無階。

知駕在邇,當躬到。

而先被詔按行蓬萊,欲暫往便還親覲,願未即去耳。”

兩時間,麻姑至,亦先聞人馬之聲,從官半於方平。

麻姑至,經亦舉家見之。

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頂中作髻,餘發散垂至腰。

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目。

入拜,方平為起立。

坐定,各進行廚,皆金盤玉杯,香氣達於內外。

擘脯食之,如行柏灸,雲是麟脯。

姑雲:“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日略半,豈將還為陵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