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顯道術涉正搖山 發孔陵秦始逞暴(2 / 3)

忽劈風拳雨大至,從者急扶下山,正曰:“相傳大橫山有洞,下通澱湖,每風雨之夕,有白龍出入。今振動之,或驚而出走也。”

皇欲傳搖山法,正曰:“是不難,衣臣之衣,便能也。”

皇視其衣,醃臢不堪,辭曰:“得卿之神,法寶如在矣!”

遂離婁東,複至禦兒地,夜見一星如火,正曰:“熒惑星,現則有火災。”

令鑿一湖製之,名天呈湖。

複東遊至長水塘,有童子謠曰:“水水水,流入市。水市出天子。”

皇急令拘來,已無蹤影,正曰:“五百年後之事,非驗於今時,陛下且乘舟以應之,再赦死囚十萬徙居於此,厭汙其地。”

皇令出重囚赦流於此,築城以居,表以惡名曰“由拳”。駕舟過當湖市,改曰平湖。至海鹽,就陸登山以望海。

聞菰城有烏氏、程氏善釀,遣人取嚐,果美,因以烏程名其地。

更由水道至石甑山,杈舟上岸,步至錢塘望海,群峰環列,天目在望,令李斯作篆刻石,以紀事功。

遂臨浙江,值水波洶惡,轉西,從上流峽中而渡。

至山陰道,上會稽委宛,祭大禹之廟,立石頌秦功德,登高望於南海。

東至剡,見山石稍異,即令鑿之。由上虞、餘姚、四明山入句章,登大蓬山,四望海天無際。

皇欲自此入海以達蓬萊,命造巨艦數隻,相連釘就,備應用之物,同侍臣入海。

未幾,遠見三峰如萼,至近,百花盛開,綺麗奪目,疑即三神仙島。

忽濤聲如雷,一砥柱矻立,水彙於旁,忙令停舟候望,狂風大吼,三日不止。

令水手沿海南行,數日至東南極處,挽舟從連江入港,至九龍山上崖,複令鑿斷此山。

水中得蘆一莖,長數丈,斷之有血,因名山峽曰荻蘆。

四月,皇偶染寒疾,乃撐駕小舟從內江還,過越吳。

五月下旬,行及廣陵,邵平求歸老,皇允之。

平還家,教宗姓子弟遍種荷於湖蕩,花時以資遊賞,更有藕茄蕸蔤蓮實之利。

六月,皇病稍差,循岸登陸,置郵於邗溝。至淮陰,傍海北上,抵瑯琊,皇夢與東海龍神交戰,見其威力峻發,方欲走避,一赤龍自天而降,並己與龍並食之,大驚而醒。

召博士問之,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陛下禱祠甚謹而有此凶夢,當除去惡神,善神自可致也。”

皇信之,乃令知水者入海捕魚。常自持連弩候其出而射之。直至之罘,見一巨魚,親射殺之。

時海濱有白虎猖狂,晝現傷人,行者為阻。

聞東海黃公少時能乘龍禦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雲雨,坐成山河。

及其飲酒過度,氣力羸憊,不能行其術,皇強使驅虎,黃公以赤刀厭之,竟為虎銜去,虎不複見。

皇至曲阜觀孔子之宅,謂臣下曰:“仲尼大聖,顏、曾、閔、冉皆祔葬於近,必有文籍藏於其中,今先發孔墓。”

內有石刻,其文曰:“後世一男子,自稱秦始皇。上我之堂,履我之床,顛倒我衣裳。行至沙丘而亡。”

皇大驚,怒求其棺不得,欲盡掘去諸塚,涉正曰:“孔子雖聖,豈能預知未來?此必有神焉。願勿與朽骨為仇也!”

皇自覺神褫魄奪,遂不複掘。

渡河西至平原津,病複發。

正不願西回,乃告去,皇留之,正曰:“暫欲遊醫無慮山,再與陛下作會。願勿事遠遊,致使水少土高之患。”

皇詳問,正不答而去。

皇病臥車中,一路惡聞死字。

七月至钜鹿,病益甚,駐蹕平台之中。知病不起,為璽書賜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

丙寅日遂崩,其地蓋趙之沙丘宮。

李斯與趙高合謀,秘不發喪,棺載韞涼車中。

至鹹陽,詐稱受遺詔,立胡亥發喪襲位,為二世皇帝。

更為始皇手書,賜扶蘇死,扶蘇遂自殺。

蒙恬上書辯冤,二世數恬兄弟誹謗,皆賜死。恬與毅吞藥而亡。

九月葬始皇於驪山。

壬辰十月,二世元年。

二世以斯為首相,高為郎中令。

冬十二月,二世傳旨東巡。斯從賀至碣石,傍海南至會稽。

春正月,北至遼東望海,留三日西還。經昨城,廢衛君角為庶人,文武成康之祀遂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