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同知(2 / 3)

與此同時,吳晴還不忘提醒秦雙月要抓緊時間,全力以赴地追捕“天地會”的成員們。倘若遭遇實力強大的敵手,務必及時呼叫冷棄前來支援相助。此外,吳晴還催促陳瑞林盡快把此次事件的來龍去脈詳細梳理並整理成完整的卷宗,然後火速送往京畿處。一旦抵達目的地,便交由該處呈送聖上審閱,最終由皇帝陛下親自裁決。

待吳晴完成上述各項部署之後,鏡湖縣方才逐漸恢複平靜,但這場風波所引發的漣漪卻遠未消散。至於樊司長和李雲建二人,則自然而然地回到各自房中撰寫奏折,準備向皇上稟報此間發生之事。不過依常理推斷,他們的奏折恐怕很難比得過京畿處的傳遞速度。

當眾人紛紛離去,各忙各事之際,寬敞的公堂之上僅餘吳晴與徐萍二人。吳晴愜意地伸展著身軀,目光悠然投向公堂上方高懸的那四個大字——“明鏡高懸”。凝視片刻後,他不禁心生慨歎:“看似如此簡潔明了的四個字,真正踐行起來卻猶如登天般艱難呐!”

徐萍聞言,轉頭看向吳晴,嘴角泛起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刻意調侃道:“吳同知啊,您這才剛剛走馬上任呢,便已然迫不及待地要展現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風範啦。”

吳晴微微一笑說道:“不要誇我,否則我可是會驕傲的。”

徐萍見狀,輕輕白了他一眼,接著說道:“吳晴啊,自從你自北國歸來以後,我可是瞧出點兒端倪來了。”

“哦?何事?”吳晴饒有興致地追問。

隻見徐萍突然噗嗤一聲笑出聲來,嬌嗔道:“哼,你呀,如今竟然愈發不知羞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鏡湖縣發生之事猶如疾風一般迅速傳播開來,沒過多久便傳入了四皇子耳中。當他閱罷送達的情報之後,不禁發出一聲沉重的冷哼。隨後,他默默地端坐於椅上,雙唇緊閉,沉默不語。

長久以來,關於京畿處的種種傳聞不絕於耳,皆言此處陰森可怖、令人膽寒。然而,四皇子卻始終認為這些不過是京城內那幫既怯懦怕死,又妄圖博取名聲的貪官汙吏們因恐懼而肆意散播的流言蜚語罷了。畢竟,身為尊貴的皇子,他豈會將區區京畿處放在眼中?

可是此刻,手中緊握著的這份訊息卻無情地揭示出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大錯特錯,且錯得離譜至極!他曾殫精竭慮、苦心孤詣所籌謀構建的\"天地會\",原以為乃是其最為堅實可靠的後盾與支撐,但如今看來,竟是如此不堪一擊,簡直形同虛設!就連他向來引以為傲的\"風雨雷電\"四位家將,其中兩位身負重傷,而剩下那兩位,麵對京畿處行動科蘇文浩的赫赫威勢,甚至連出手一搏的勝算都微乎其微。這一連串突如其來的變故,著實令他一時之間無法承受,如遭重擊般茫然失措。

然而,真正令他無法承受的事實,卻是關於吳晴的真實身份。無論如何,他都未曾料到,那個曾經他竭盡全力試圖拉攏的人,居然會是京畿處的同知!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畢竟,誰能想象得到呢?這位京畿處的同知,竟然與他年齡相當,還是個年輕的少年郎。

更為令人驚愕不已的是,原本就至關重要、堪稱核心的京畿處,如今已被吳道子經營得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鐵桶一般。如此一來,其權勢之盛、地位之穩固,實在超乎想象。但為何陛下仍然選擇讓吳晴擔任這一職位呢?盡管吳道子有權自行任命同知,但這樣的決策難道不應該呈報給陛下知曉嗎?那麼,自己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究竟意欲何為呢?莫非他有意讓吳家將京畿處變為世襲之地不成?這個念頭一旦浮現,便如同夢魘般縈繞心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