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沅江九肋(1 / 2)

書接前文。

話說在程標與其子程未離開風螢城後,便馬不解鞍,快馬加鞭地朝兵刃門所在之處——劍鋒禦劍飛去。

然而劍鋒隱於一隅,山高水遠。

程標因修為不足,又長期未加以精習,故無法長距禦劍飛行,便隻得走走歇歇。

程未則一路纏縈其父,欲求之教與劍法。

然而程標與其妻子早已有約在先,不得教程未一招一式。

隻因習劍過程太過艱辛曲折,練籙步驟又繁瑣複雜。

之前天下還尚且處於海晏河清、國泰民安之勢,習武練籙,實無大用,有何苦勞神費力,學此之技。

而且程標所屬的兵刃門與其妻子所屬的符篆派之間素日不和,多有成見。

故而擔心程未在習武後顯露身手遭人察覺,被迫卷入門派紛爭之中。

如此一來便得不償失,毫無收益,不僅如此,更具有性命之危。

其父母經深思熟慮後,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隱藏身世。

隻求程未此生能夠平安健康,如此便覺足矣。

故而從未教過程未關於武學的相關知識。

以至於程未年華十七,竟無一技傍身,足足荒廢十七年之韶光,曠歲持久,令人唏噓。

然而如今天下大勢,已然兵荒馬亂,龍戰於野,民不聊生,叫苦不迭。

若此時再無一技防身,倘若他日不幸遇難,則生死難料,吉凶未卜。

想到這,程標連連暗道不可如此。遂利用中途歇息的時光,開始傳授程未一招半式。

不過程未天性好動,故而時常趁父母不備,偷偷研習功法,磨煉身軀。

話說兵刃門武學,自問世以來,便絕不外傳。

這同時亦是兵刃門門規第一條,被醒目的刻在劍鋒山腳下的石碑之上,欲上山求學者,皆必能覽之。

石碑所寫為“凡入我門者,武學皆不可外傳,有違則必死。”十七個大字。

宗旨在於時刻警醒著兵刃門徒,需心無旁騖地求學問道,不可留絲毫可乘之機。

以免兵刃門武學被別有用心之人竊習去危害蒼生,荼毒生靈。

而石碑所刻之字,相傳為戒律劍聖第一任傳人以劍雕鏤之。

且兵刃門的一貫作風為師傳徒,子承父,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

入門以後還需具備一定天賦,不然屆時武學習來隻能砍瓜切菜,屠豕劈柴。

某日午初,一座不知名的山間懸崖處,隻見有二人正大快朵頤著飛龍野味。

食畢,略作休憩後。

程標便朝程未說道:

“你小子給我聽著,不是一直想學劍法嗎?你首先要知道,兵刃門所講究的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凡練武者,都需要先把身體練得壯碩後,才能開始下一步的練習,既修煉丹田的精元。

如果在筋骨強度不夠的時候就去修煉丹田的精元,隻會傷筋動骨,自作自受。

你先去紮個馬步,也好讓我看看你小子的根基到底怎麼樣。

我一會要去林間湖中釣魚,準備晚餐,如果你能保持標準的姿勢堅持到我釣魚回來就算合格。聽清楚了嗎?”

程未見其父要教之劍學,乃滿臉亢奮地問道:“爹,那你大概什麼時候能回來啊。”

“放心,這當然是很快的!

但是不要因為我釣魚時間短就不重視交代給你的任務。

你小子可要給我好好的紮馬步啊!紮的要是不好可就沒你的那份晚飯吃哦。

練武絕不能偷奸耍滑,練來的本事是你自個的,必須得認真對待!”程標回應著程未。

又一臉笑道:“想當年啊,你爹我那可曾是兵刃門裏的釣魚王,素有魚之清道夫的稱號來著!

別的不多說,咱就說山門裏的那口問心湖,魚蝦鱉蟹什麼的,隻要是在水裏遊的,就都快被我一個人給釣絕嗣了。

要不是師父叫我適可而止,恐怕兵刃門裏那眾師兄弟們就再無魚吃嘍。哈哈哈……”

程未將信將疑的看向其父程標,隻因程未對其父知之甚少,這也側麵說明了其父母有諸多往事未曾告知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