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年華(1 / 2)

母親和父親一樣,也是十分的喜歡學習,不過,母親要比父親聰明的多,學起來也沒有那麼費力。姥爺在村裏當的幹部,是一名黨員,很是認真負責,在村裏麵的口碑很好。

姥爺喜歡舞刀,每天清晨都會在路旁邊的大柳樹下鍛煉,手裏的那把刀舞得虎虎生威,身體格外硬朗。

姥爺對於母親的學習也是不怎麼上心,他認為女孩子讀書沒有用,男孩子讀書比較好。因此,姥爺的觀念也成為了母親學習路上的一塊擋路石。

母親的性格比較開朗,在村裏村外都有很多好夥伴。在上學時,母親也很願意教其他同學解題,而且還代表學校去參加了本縣裏麵的數學競賽,贏得了許多其他孩子們敬佩的目光。

母親進入到初中後,姥爺阻攔母親上學,因為同時舅舅也到了初三,準備考入高中。舅舅考試結果出來後,沒有考進他十分想進入的二中,於是再次備考。

“爹,為什麼不肯讓我上學,我明明學的很好的。”

“一個女娃娃學習好有什麼用?學習這事當然還是男孩子來比較好。”姥爺訓斥道。

“這事我也不懂,俺也沒啥文化,你跟你爹商量商量。”姥姥說道。

姥姥年輕的時候去西北方挖過河,那條河很大,幾千人挖了兩年才挖通,貫穿了西北與我們這裏,身體同樣也是很硬朗。姥爺讀過一點書,但並不多,反而是那些玄學之類的,老爺卻是深刻了解。

“這書你讀完初中就別讀了,家裏麵的錢不多了,你哥哥還需要上高中,等到高中以後也需要錢,咱們家生活也需要錢,小妮子,聽爹的,讀完初中咱不讀了。”

母親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還是聽從了姥爺的話,因為她知道,姥爺說過的話就像鐵打的一樣,隻要他想做,怎麼說都會說不動他的。

一年後,舅舅再次參加高考,很遺憾的是,與二中再次擦肩而過,考入了三中。

這是舅舅青春的遺憾。

母親上完初三後,便放下了書包,拿起了針線。

沒能夠上一個完整的學,這是母親的遺憾。

而母親的好夥伴們也都是和母親一樣,在上完初中後便也放下了書包,有的是因為自己學不下去,有的也是因為家裏人不讓上學了,認為女孩子學習是無用的。

讓她們感到寬慰一點的是她們這些好夥伴依然能夠陪伴在一起。

母親的友誼很純真。

她們共同勞動,共同吃飯,共同在為改善自己的家庭做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她們都以勞動為美,懶惰為恥。這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模樣。

“秋芝,來幫我一下,我抬不動了。”

“秋芝,你看一下我這裏有沒做好的嗎?”

“秋芝 還有這裏…”

很多小夥伴都喜歡和母親相處,請母親幫忙,母親也是很熱情,對於她們的幫助都是盡力而為。

“二姐,你要結婚了嗎?”母親問道。

“對的,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家裏催的緊,正好隔壁村的劉婆婆也給介紹了一個品行不錯的男人,很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