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屬於亞熱帶海島氣候,終年溫暖潮濕。隻有位於海島北端的台北和宜蘭兩地能感受到四季氣候變化。
台北市郊外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榮盛農場”,經曆將近四十個春秋的風風雨雨,已成為台北市民心中的“後花園”。
如今,楊燕薇這一代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已經接過了老一輩開創的基業,他們充滿朝氣與創造力,讓“榮盛農場”煥發出青春的活力,也更好地融入到了市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金秋時節,走進農場,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片碩果累累的果園。
紅彤彤的蘋果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紫盈盈的葡萄如同晶瑩剔透的寶石,掛滿枝頭的柿子宛如一盞盞紅燈籠,還有那甜美可口的梨,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果園旁邊則是一片鬱鬱蔥蔥的菜園,裏麵種植著各種各樣的時令蔬菜,有蘿卜、白菜、卷心菜等等。這些蔬菜展示著農場的豐收成果,也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秋日風景圖。
秋天,農場中的花圃花廊則是淒美的。菊花開放,丹桂飄香,雖不及春季多彩豔麗,但也不失高貴典雅氣質。
隻不過,在這瑟瑟秋風裏,雖滿足著人們的視覺審美,也難免讓人偶生一縷淡淡的憂傷。
秋天的樹木是悲壯的,一陣秋風吹過,枯葉仿佛變成蝴蝶,在澄淨的天空中追逐嬉戲。
落葉飄零,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遠處的楓樹林猶如燃燒的火焰,將整個農場點綴得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近幾年,每到這個季節,馬躍成和楊燕薇都會陪著年邁的養父母來到農場散步,用自己的腳步去感受四季輪回。
他們漫步在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上,體驗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享受著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裏,人們也會收獲到對生活的感悟,對自然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馬躍成和楊燕薇定居台灣已七年多了,馬婧涵、馬鬱涵這對雙胞胎姐弟也已背著小書包上小學了。
來到台灣這麼多年,馬躍成僅回過大陸一次。那是在馬婧涵、馬鬱涵剛上幼兒園的時候。
一是因為陪母親回家看看,考慮把在三枝縣城的老宅買了,讓母親也到台灣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
二是因為馮曉雅和何技師的婚禮。
楊燕薇需要在家照顧孩子,沒有同行。
陳曉雨和黃助理的孩子都快兩歲了,馮曉雅和何技師才辦婚禮。這主要是因為曉雅的工作從縣城調到省城費了些周折。
她在工作調動未落實之前沒有心情舉辦婚禮,直到今年夏天,她得以調到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後才與何技師舉辦婚禮。
馬躍成愉快地出席了他們的婚禮。
讓他感到特別欣慰的是,呂叔叔神清氣爽,已快六十五歲的人,看上去似乎也就五十歲出頭。
他和呂叔叔有四年沒見麵了,這次相見免不了把酒言歡、促膝長談。
聽了馬躍成對台灣司法改革的情況介紹後,他對台灣司法改革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讚不絕口。
他看到馬躍成已完全融入了台灣社會,並為他以知名律師的身份伴隨著台灣司法社會化改革的腳步前行感到欣喜。
呂叔叔特別對台灣司法社會化改革的措施之一“人事的社會化”表示關注。
馬躍成認為,這是台灣司法社會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其核心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法官選任機製,擴大法官多元任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