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垚周歲剛過不久,就迎來了廣西生產隊分地浪潮。沒家人按人頭分,海貴一家三口人,每人3畝地一共9畝。海貴家沒什麼勞動力,靠海的地鹹,沙子多,也種不出個名堂來。
於是夫妻倆就商量著跟大夥走,大夥種什麼,自己就種什麼,自家缺個手的時候也好找幫手。就這樣,在村裏外出打工者馬六的帶領下,村裏百分之八十的人種起了香蕉。香蕉抗旱抗暑,栽下去後,幾乎不用打理,平時靠天吃飯,想要收成好一點的話,就自家施點農家肥。香蕉成熟的時候,由馬六統一收購後再轉賣到南寧去。
一棵香蕉樹能產20斤香蕉,每斤5分錢來算,一棵香蕉樹1年就可以賺1塊錢,1畝地能種500棵香蕉樹,就是500塊出去成本還有400塊,肖垚家9畝地一年能賺3000多塊錢。在張
琴沒空的時候,親戚朋友們還會幫忙把砍下來的香蕉抬到收購點去。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肖垚已經3歲了,張琴早已在平時逗肖垚玩的時候,拿出識字卡讓肖垚開始學認字了。張琴教給肖垚的字,肖垚能很快記住,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起初張琴以為肖垚的智力有問題,在問過自己父母後才知道,肖垚並不是真的把學過的字遺忘了,這種遺忘隻是一種假象,在以後對文字的接觸中,肖垚的學習能力將大於其他孩子。
因此張琴對教小肖垚認字是樂此不疲,隻要是自己空閑了,就和小肖垚一起玩耍,並且在玩耍的過程中不停旁敲側擊,教小肖垚認字。沒想到小肖垚4歲的時候就能認500多個漢字,5歲的時候能認1000多個漢字,並且張琴教的唐詩宋詞裏,小肖垚能背上一大半。這可把張琴和肖垚的外公外婆樂壞了,兩老教了一輩子書,和學問打了一輩子教導,最喜歡的不就是學生嗎?如今看到自己的孫子從小就那麼熱愛學習,自己能不高興嗎?海貴有時候靜靜的看著肖垚和妻子學習,心裏也是萬分的欣慰。作為一個父親,他想的並不是太多,隻是希望肖垚能健康的成長,將來能夠找一份輕鬆一點的工作,然後傳宗接代。
肖垚和大多數村裏的孩子一樣,平時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海邊度過的,自從五歲的時候,海貴教會了肖垚遊泳,肖垚便每天都和小夥伴們到海邊去遊泳,釣魚,撿海貨。雖然隻
有五歲但是小肖垚的遊泳技術是最好的,在潮位低的時候,能一口氣潛到三四米深的海底,抓一些海參啊,海螺啊之類的東西。抓上來後,就和夥伴們一起在沙灘上烤來吃。海螺本來就帶有鹽味,隻需要稍微一烤,就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吃到嘴裏清脆可口,這就漁民孩子們的零食。哪怕是冬天也如此,因為東興地處南亞熱帶季風區,附近海域的海水都保持在23度左右,除非是刮大風,不然肖垚同樣會和小夥伴們下海玩。遇到刮風的天氣,那也是老天爺對漁民孩子的一種恩賜。冬季每當刮北風的時候,就會有無數的海鳥在周圍樹林裏停留,孩子們就手持彈弓,成群結隊的到樹林裏打鳥改善夥食。肖垚遊泳極快,打彈弓的技術也不賴,百發百中,6歲的他儼然成了附近孩子的孩子頭,一些比他大兩三歲的孩子也跟在他的屁股後麵跑。
當孩子們打到鳥後,剖皮去毛除內髒,一隻海鳥隻需要三五分鍾就能清理幹淨。然後拿出從各自家裏偷出的鍋具,精鹽,粗鹽,開始烹飪。漁民一般都吃散裝的粗鹽,便宜。袋裝的精鹽隻有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才用,每家都備有的。一般肉多的海鳥用來燒烤,撒精鹽。肉少的用來燉湯,再加上一把黃豆,撒粗鹽,不用味精,
那鮮味無與倫比。
這天,海貴出海去了,張琴也到香蕉地裏幹活去了。肖垚和以往一樣,帶著一群孩子到海邊遊泳,剛走到沙灘上就看到遠處山腳下被海浪衝上一黑色布袋。
肖垚急忙招呼大家上前查看,走到近處一看,這哪是布袋啊,分明是一隻剛死不久的海豹啊!大夥看到海豹後,都不由一愣,然後隨即發出咽口水的聲響。
肖垚一拍身旁的小胖子道:“饞什麼饞,又不是沒吃過?阿青,你回去拿你家那口大鍋,肥仔,阿強,你們去家肥仔家小賣部拿點鹽巴,阿海,你家不是種有土豆嗎?去偷點土豆來,阿濤,你們到隔壁村看看還有沒有蔬菜,弄點過來。其他人去撿柴火。”肖垚分配完工作後,自己脫了上衣,露出黝黑的皮膚,然後扛著海豹來到大家經常燒烤的地方。
這是沙灘上的一個小盆地,海風吹不到,旁邊有一顆大石頭,如果是夏天,在太陽直射的地方燒烤,可是非常熱的。肖垚在大石頭下麵摸出了一把小刀,然後在其他夥伴的幫助下,把海豹掛在了石頭上,開始處理起海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