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正題:
代入感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一種東西。
想要讀者對你的書產生代入感,就必須讓你的書貼近於生活,讓讀者們可以很容易的聯想到自己身邊周圍的事情。
個人又將代入感分成了數種:
1:人物代入感2:背景(景色)代入感3:劇情代入感4:XX代入感
人物代入感
這種很容易。
記得很久前看過這麼一個帖子。
它的意思是【主角的身高應該要多高?】而回答是【一人高!】
這就是最簡單的人物代入感。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亦或是龍套,都應該有他特有的相貌和性格。也是方便區分…
人物的性格要明了,這才是最主要的。
其中一種最好的方法就是外號!一個外號則是讓讀者最快對這個角色產生意識和記憶的方法。
例如:棍子。
你們想到了什麼。【高】和【瘦】
例如:火炮。
你們應該會想到:【衝動】
這就是最簡單的方法。
那麼該怎麼樣描寫人物的性格,動作等加強代入感呢?
還是一句話,貼近生活。
例如:形容一個人嘴巴大。
那麼到底有多大呢?可以用誇張的手法,【笑起來的時候能咧到耳畔】【張大嘴巴的時候能吞下一隻椰子】
這並不是直接的描寫,卻能夠給讀者最為直觀的印象。因為他們看到這裏的時候,會不自覺的代入…咧到耳畔,能吞下椰子的嘴巴到底有多大。雖然那僅僅隻是誇張,但卻很
適合。
那麼性格
衝動的用【火炮】
冷漠的用【冰塊】……
那麼動作
例如:揮起胳膊
那麼究竟是怎麼揮起的呢?XX抓起一塊石頭,在身前【掄了一個半圓】
又例如:……我沒有那麼多例子了
凡事想辦法貼近生活……人物的代入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
當然還有其他的辦法。我會在下一點提到。
【另加一點——剛才看了阿古給另外一個人的評,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弑父,主角已經泯滅了基本的良知**這種事情是要不得的。這樣的主角在現實中千萬之一的幾率有木有?另類的文…請作者不要逾越雷池。】
外貌、衣著。
【崔判官從桌子底下爬了出來,他穿著紅色的古代官袍,烏紗帽上兩根桃葉兒似的紗翅,有點兒象戲台上的七品知縣,八字眉、小眼睛,皺巴巴的小臉好象包子摺似的,看起來比較滑稽。】
首先,非常的細微,並且到位。
【紅色的古代官袍】,這一種描寫非常具有代入感。雖然沒有人去過古代,但是都或多或少從電視劇中了解了一些。以讀者記憶中的影響來寫,來帶入。
【烏紗帽上兩根桃葉兒似的紗翅。有點兒象戲台上的七品知縣】這句話同上。
【八字眉、小眼睛,皺巴巴的小臉好象包子摺似的】這兩句異常的簡單。但無一不表露著特點……這也是除人物描寫之外,最常用的一種手法。用以特點來敘述…無一不加深人物
(這是回明的片段)
記住一點,抓住細節,抓住特點。當然,這裏也需要一個度的恒量。
背景(景色)代入感
在這裏我舉一個例子,同樣也是用生活中的東西。
【一盞燈在燒】
一展什麼樣的燈?很空白的描寫。
【一展青銅燈在燒】
什麼樣的青銅燈?依舊空白!
【一展鏽跡斑斑的青銅燈在燒】
我們還可以繼續下去。
【一盞鏽跡斑斑的青銅燈,呲呲的燒著,冒著豆大的火。被風一吹,頓時搖曳起來,屋內一陣光影斑駁】
看看,這樣的話,景色描寫是不是就讓人自動的代入進去了?再加上其他氣氛的渲染。不管是懸疑,還是兩大高手對決……隻要這麼情節、背景一鋪墊,自然會讓人看的熱血
沸騰。
那麼也可以由作者自由的來想……
【一條魚】
【一條快要窒息的魚】
【一尾無力顫抖……MD我想不下去了。哪有那麼多例子來舉!!!】
貼近生活來思考,循序漸進的增加代入感。使得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那麼這裏我再說另外一種手法可以增加代入感——襯托和對比
這裏用背景來敘述吧
有人問過我——主角從一個大陸到另外一個大陸的時候,是不是要把第二個大陸的大概情況全部敘述一遍?
我的回答是不要。
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方法來做這些。
我舉個例子:
【假如各位不知道】中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物資。五十六個民族,長江和黃河。珠穆拉瑪峰……非常和諧的一塊大陸
小日本:屁股一點大的地方,連毛都沒有,都不是人。一個沒有千八百米的小土丘也敢叫富士山……盛產AV*
這對比的不是很好……
但是卻有很直觀的印象。假如一個不知道我以上兩個例子的人,先去了中國,深知了中國。一旦和我以上敘述的小日本的特點一比較,就襯托出來了。雖然依舊不知道日本到
底是什麼情況……
對,就是對比
突出兩者之間的特點來對比。
別人有的,你沒有,這就是對比。
我一米七,你比我高一個頭。雖然沒有說他多高,但是卻有了代入感…
而背景也是這樣
劇情代入感
劇情代入感很可能是最簡單的了。
我從很多作者那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編輯讓我盡快搞一個**。
這裏我不得不多說一下。很多作者都認為【**就是打鬥】。很遺憾,其實並不是這樣。個人認為,【**是人物角色之間,矛盾的激化】至於怎麼激化,那就不是我的事情
了。
為什麼要有**呢?增加讀者對故事的代入感。
【起—伏—起—伏—起—伏】
一本書主角的遭遇如果按照這樣的模式來寫的話,絕對不會撲…
主角悲慘的時候,讀者會覺得憋屈。主角出氣的時候,他會覺得開心。
但凡是都會有個度…如果主角悲慘的太久,那麼讀者自然不樂意。如果主角總是找人出氣,那麼讀者會認為他是SC
而最為重要的就是伏筆,懸念和壓迫感……這三點就不細說了,上個帖子已經講過了。
4XX代入感
東幻的小說中總會出現很多打鬥的場景……
這裏該如何讓讀者增強代入感呢?
第一,是形容。第二,就是襯托。
【水陣剛罷,張津便搶先攻來。雙袖端的舞起,帶起狂風肆虐,當下猶如一陣驚濤駭浪。
他雙袖雖未及地,但也較之尋常衣物長上些許。陳寒怕他袖中藏有古怪,著實不敢硬碰。‘噔噔澄’一連退了三步,卻仍還在雙袖籠罩範圍內。袖影之中,風起雲湧端的淩厲,其
中竟隱隱帶上了風雷之音!
陳寒瞧得那青袖上下翻騰,虛影閃現近乎連成一片。隻得將靈力聚於雙眼之中,同時以鬼影手掃開襲來青袖,想要瞧出此招的破綻來。】
這是某去年新書中的一段小打鬥。
東幻的打鬥場景容易寫一些。隻要形容、比喻夠了就到了。
【張津見陳寒目露堅毅之色,索性也不謙和。當即雙掌揮出,直劈對方胸口。
手是兩扇門,一攻一守皆為護住前胸。陳寒習得‘三千鬼影手’,手上功夫甚至了得。見他這招全然不像之前攻擊淩厲,反倒軟綿綿的沒有半分力氣。當下再次將雙手放出,迎了上去。四掌再次相貼,陳寒麵色一滯。他隻覺得手心中一股大力傳來,如同滔滔江水奔騰浩蕩,司木靈力與之相接,還未阻得對方半分便被瞬間衝開。所過之處猶如大堤崩口,一泄千裏!若在此時罷手,或許還能夠留的一分性命。】
這是襯托
有心人能夠看出,我舉的這兩個例子,是一個章節裏的上下文。
上文寫張津的招式精妙。而下文卻寫張津一招軟綿綿的一掌……這裏著重點出下文。
下文中:要寫出兩個角色的強弱,並非不得不寫A是元嬰期B是大乘這是直觀的。
用揄揚先搓的手法來寫角色的厲害
用欲搓先揚的手法來寫角色的軟弱……
這是比直觀的寫出某某是什麼階段的修為效果來的更加明顯。同時也可以增加字數和代入感
網絡小說中,作者常常把出場時的主角設定得普普通通,在後續的情節裏逐步成長提升,或成為某方麵的高手被眾多配角敬仰,或大權在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或******連連。這些都是激發憧憬美好未來的普通年輕人——小白文目標讀者群——“相近情感”與“類似聯想”的理想設定。
男性角色:
配角:跟主角關係糾葛。與主角曾經不對路,甚至有大仇,實力也在伯仲之間,雙方經常處於打打合合的狀態,但在共同的敵人麵前,不得不團結起來,最後在並肩戰鬥中化敵為友。
反麵角色:大奸大惡。惡到極致,無惡不作,殘暴無道,令人發指!
偏執狂人。他不是為了壞而壞,他有一種死也要追求的東西,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可以毀滅自己或者整個世界。
矛盾:個人恩怨、感情糾葛、私人衝突、老一輩與新一輩、國與國、民族與民族……(小矛盾、、集體矛盾)
整體樣貌:美、靈、媚、氣、妖、稚、平、柔、性、才、醜
局部樣貌:眼、眉、鼻、嘴、唇、舌、齒、手、指、臂、腿、足、味、音、頸、汗、著、發、臀、腰、胸、麵、膚、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