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湊字數二(3 / 3)

那麼這裏我再說另外一種手法可以增加代入感——襯托和對比

這裏用背景來敘述吧

有人問過我——主角從一個大陸到另外一個大陸的時候,是不是要把第二個大陸的大概情況全部敘述一遍?

我的回答是不要。

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方法來做這些。

我舉個例子:

【假如各位不知道】中國;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物資。五十六個民族,長江和黃河。珠穆拉瑪峰……非常和諧的一塊大陸

小日本:屁股一點大的地方,連毛都沒有,都不是人。一個沒有千八百米的小土丘也敢叫富士山……盛產AV*

這對比的不是很好……

但是卻有很直觀的印象。假如一個不知道我以上兩個例子的人,先去了中國,深知了中國。一旦和我以上敘述的小日本的特點一比較,就襯托出來了。雖然依舊不知道日本到

底是什麼情況……

對,就是對比

突出兩者之間的特點來對比。

別人有的,你沒有,這就是對比。

我一米七,你比我高一個頭。雖然沒有說他多高,但是卻有了代入感…

而背景也是這樣

劇情代入感

劇情代入感很可能是最簡單的了。

我從很多作者那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編輯讓我盡快搞一個**。

這裏我不得不多說一下。很多作者都認為【**就是打鬥】。很遺憾,其實並不是這樣。個人認為,【**是人物角色之間,矛盾的激化】至於怎麼激化,那就不是我的事情

了。

為什麼要有**呢?增加讀者對故事的代入感。

【起—伏—起—伏—起—伏】

一本書主角的遭遇如果按照這樣的模式來寫的話,絕對不會撲…

主角悲慘的時候,讀者會覺得憋屈。主角出氣的時候,他會覺得開心。

但凡是都會有個度…如果主角悲慘的太久,那麼讀者自然不樂意。如果主角總是找人出氣,那麼讀者會認為他是SC

而最為重要的就是伏筆,懸念和壓迫感……這三點就不細說了,上個帖子已經講過了。

4XX代入感

東幻的小說中總會出現很多打鬥的場景……

這裏該如何讓讀者增強代入感呢?

第一,是形容。第二,就是襯托。

【水陣剛罷,張津便搶先攻來。雙袖端的舞起,帶起狂風肆虐,當下猶如一陣驚濤駭浪。

他雙袖雖未及地,但也較之尋常衣物長上些許。陳寒怕他袖中藏有古怪,著實不敢硬碰。‘噔噔澄’一連退了三步,卻仍還在雙袖籠罩範圍內。袖影之中,風起雲湧端的淩厲,其

中竟隱隱帶上了風雷之音!

陳寒瞧得那青袖上下翻騰,虛影閃現近乎連成一片。隻得將靈力聚於雙眼之中,同時以鬼影手掃開襲來青袖,想要瞧出此招的破綻來。】

這是某去年新書中的一段小打鬥。

東幻的打鬥場景容易寫一些。隻要形容、比喻夠了就到了。

【張津見陳寒目露堅毅之色,索性也不謙和。當即雙掌揮出,直劈對方胸口。

手是兩扇門,一攻一守皆為護住前胸。陳寒習得‘三千鬼影手’,手上功夫甚至了得。見他這招全然不像之前攻擊淩厲,反倒軟綿綿的沒有半分力氣。當下再次將雙手放出,迎了上去。四掌再次相貼,陳寒麵色一滯。他隻覺得手心中一股大力傳來,如同滔滔江水奔騰浩蕩,司木靈力與之相接,還未阻得對方半分便被瞬間衝開。所過之處猶如大堤崩口,一泄千裏!若在此時罷手,或許還能夠留的一分性命。】

這是襯托

有心人能夠看出,我舉的這兩個例子,是一個章節裏的上下文。

上文寫張津的招式精妙。而下文卻寫張津一招軟綿綿的一掌……這裏著重點出下文。

下文中:要寫出兩個角色的強弱,並非不得不寫A是元嬰期B是大乘這是直觀的。

用揄揚先搓的手法來寫角色的厲害

用欲搓先揚的手法來寫角色的軟弱……

這是比直觀的寫出某某是什麼階段的修為效果來的更加明顯。同時也可以增加字數和代入感

網絡小說中,作者常常把出場時的主角設定得普普通通,在後續的情節裏逐步成長提升,或成為某方麵的高手被眾多配角敬仰,或大權在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或******連連。這些都是激發憧憬美好未來的普通年輕人——小白文目標讀者群——“相近情感”與“類似聯想”的理想設定。

男性角色:

配角:跟主角關係糾葛。與主角曾經不對路,甚至有大仇,實力也在伯仲之間,雙方經常處於打打合合的狀態,但在共同的敵人麵前,不得不團結起來,最後在並肩戰鬥中化敵為友。

反麵角色:大奸大惡。惡到極致,無惡不作,殘暴無道,令人發指!

偏執狂人。他不是為了壞而壞,他有一種死也要追求的東西,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可以不顧一切,甚至可以毀滅自己或者整個世界。

矛盾:個人恩怨、感情糾葛、私人衝突、老一輩與新一輩、國與國、民族與民族……(小矛盾、、集體矛盾)

整體樣貌:美、靈、媚、氣、妖、稚、平、柔、性、才、醜

局部樣貌:眼、眉、鼻、嘴、唇、舌、齒、手、指、臂、腿、足、味、音、頸、汗、著、發、臀、腰、胸、麵、膚、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