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發明聖君之伏羲
卻說上一章講到在上皇三紀的時候,基本上是元人群生活在大地上,那時還沒有什麼語言,服裝,禮儀,羞恥等等的話題,當然那些故事都是與自然界中最可怕的力量進行著抗爭與戰鬥,表現出三皇的無比法力。
而在這幾萬年中,大地上已經有了新的人群,叫做新人。
新人相比元人要大大地前進了一步,他們已經知道用獸皮裹在自己的身上,因之他們身上已經沒有元人那樣很厚的毛了,身後的尾巴基本上要小到看不見的程度。他們已經知道用最簡單的語言來通消息傳命令,也知道相互間見麵要打個招呼什麼的。
再說當時成紀今陝西西安附近的地方,有個叫做華胥氏的姑娘在外遊玩,剛一走入山口,突然看見地上有個很大很大的,差不多有兩個人那麼大的巨人腳印,感到非常好奇又好玩,就一下子跳到裏麵踩踏蹦跳起來,誰知卻突然心頭一跳,身上化起一道紅光環繞而下,也不知道什麼。那肚子就漸漸地大了起來,據說足足有十六個月,生下了一個頭有肉角身後有蛇尾的小孩,起名伏羲。
如果我們今天用醫學來講,可能叫做返祖現象,但在我們這一部龍脈華夏中說,就是屬於龍脈一族,越是接近始祖越是法力高強,伏羲就是這樣的一位有法力的,傳續了龍脈的聖君。
說到伏羲的聖德,要講幾件小故事。
元人群是隻知道采摘現成的果實來吃,並不知道其他的一些方法,更不用說去做什麼船了。
到了伏羲出生,他的周圍都是新人,已經知道簡單的語言和交流,但是要做一些比較複雜的動作,還是很困難,這時,他們大部分還是采摘尋找一些現成的食物之類來充饑。
隨著伏羲的長大成人,他首先教新人群將那些植物的細藤編織起來,其中漏出空洞,做成網罟,用來捕魚捉蝦,比起單用手下水撈,一下子要多捉許多的魚,新人群對伏羲是敬若神明。
伏羲又教新人群砍來大樹,截去樹尖根梢,從中間再砍開,用火來烘烤,使得樹木逼去水分,定下形狀,不再改變大小。在中間部位砍出凹型,底部砍成宛轉的鼓出,前部略尖些,後部略寬些,這樣就叫做樹船,也就是後人叫做舟船的雛形,再砍一根有兩人長的樹枝,砍去枝葉,拿著把樹船推進河裏,伏羲自己站在樹船上,手持樹枝,逢左推左,遇右支由,在河裏是左右逢源,進退自如,實在好用極了,新人群就可以借樹船渡河,更可以在河中心用藤網來捕捉魚蝦了。新人群對伏羲更加敬服。
伏羲又叫信任群不要將圍捕到的動物全部殺死烤吃,對那些太小的,形狀有些特殊的就留下來,想不到,那留下來的有些怪怪的大肚子元馬竟然生下了一頭小元馬。新人群感到是伏羲的法力,從此對伏羲是敬服更敬服,凡是伏羲所說,沒有不聽從的。
這樣,新人群裏留在駐地的小孩等就將一些采集來的果子,野草喂這些留下的動物,不想它們也就繁衍起來,不知不覺中就有了元馬群,始牛群,原養群。在新人群無法出去圍獵的時候,有時就會在這喂養的動物群中找一些出來,殺來烤吃,新人群已經有了自己簡單的語言,有了簡單的思想,他們感覺要有比自己更加聰明的人來組織自己,管理好新人群,所以就推舉伏羲成為大家共同的“君王”,要知道,這不是後來所謂的君王,早期的君王可是全族的英雄,在災難來臨之際是要用法力去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