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三年級山東教育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三年級\/王治芳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7(家庭教育必讀叢書)ISBN978-7-5701-1025-4Ⅰ.①學…Ⅱ.①王…Ⅲ.①小學生-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教材Ⅳ.①G7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57305號?

JIATINGJIAOYUBIDUCONGSHUXUEHUIPEIBANXUEHUIAI:JIAZHANGXUETANGSANNIANJI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三年級王治芳?主編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山東教育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緯一路321號?郵編:250001?????電話:(0531)82092660網址:www.sjs.com.cn印??刷:濟南報業文新印務有限公司版??次:2020年7月第1版印??次:2020年7月第1次印刷開??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印??張:13印??數:1-6000字??數:195千定??價:27.50元(如印裝質量有問題,請與印刷廠聯係調換)印廠電話:0531-87295267前言與孩子相遇是美麗的緣分,在平凡的日子裏,親子相伴,孩子從二年級邁入三年級。花開有聲,成長有徑,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他們提供適宜成長的土壤,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助推他們成人成才。

家庭是開啟智慧、培養品德、塑造個性的搖籃。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此,我們依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和《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課程指南》,研發了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

本叢書共18冊,按照孩子年齡,0—18歲每年一冊,按序排列,幫助家長依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叢書分孩子發展、教養策略、家庭建設和合作共育(3—18歲增設)四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若幹主題,每個主題圍繞典型案例展開論述。孩子發展指家長在了解孩子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其積極發展;教養策略指家長在科學育兒理念指導下,運用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養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含特殊家庭的教養策略;家庭建設指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家人和諧關係的構建、家庭生活資源的管理、家風家訓的傳承等;合作共育指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含家長學校、家委會、社區活動等形式。叢書內容螺旋上升,多維展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中的學業適應、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及關係處理等家庭教育常見問題,幫助家長跟隨孩子成長的節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議。本叢書旨在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發展觀,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發掘孩子的積極品質,培育孩子的探索與專注、依戀與共情、表達與溝通、獨立與責任、思維與創造、規則與安全、分享與合作等基本素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發展資源,使孩子自身蘊藏的潛能得以激發,同時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叢書中案例皆來自家庭生活及教學一線,具有代表性。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作者團隊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和社會學等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叢書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是一套難得的有梯度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操應用相結合的教子叢書。

本書適合三年級學生家長閱讀。三年級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轉折點,孩子和家長都需學會適應,尋找適合的應對方法。三年級的孩子對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更感興趣,外部學習動機占主導地位,家長采用合理獎賞、適度競爭等方式,可激發學習動機;注意的範圍小,分配能力差,不能邊聽邊記,書寫速度慢,需關注專注力的培養;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培養主動思考、主動閱讀的關鍵期;情緒具有外顯性,喜怒哀樂易從表情上反映出來;初步建立同伴關係,需要家長合理引導;自我評價以他人評價為主要參照,多從行為後果對他人的道德行為進行評價。

本叢書是山東省家校共育課程建設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由教育科研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和高校相關人員撰寫,並經過多輪課程實驗及專業人員審校。

本叢書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治芳策劃主編,劉立新、徐繼存、孫家齊等任副主編。本冊由張紅麗任主編,劉少華、韓瓊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有張紅麗、劉少華、韓瓊、於冬麗、畢永紅、孫春、王靜、郭姣娜、馮立梅、陳靈芝、郭斐;另有宋寶麗、王姣姣、林靜靜、宮玉婷、馬瑞娟、曲學傑、張曉麗、馮利華、李盼、程化珍等參與編寫。王治芳、張紅麗、秦濤、劉立新等修改統稿。

本叢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省內外相關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002目錄第一篇?孩子發展第1課?幫孩子認識“多姿多彩的我”…………………002第2課?抓住獨立閱讀關鍵期……………………………007第3課?激發孩子科學探索的興趣………………………012第4課?專注讓學習更高效………………………………016第5課?交友的正確方式…………………………………020第6課?在勞動體驗中獲得成長…………………………025第7課?善良之心要從小培養……………………………029第二篇?教養策略第8課?對完美守護說“不”……………………………034第9課?孩子的“玻璃心”從何而來……………………039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第10課?看見孩子的小委屈……………………………044第11課?讀懂孩子的“畫中話”………………………049第12課?應對孩子的小磨蹭……………………………054第13課?幫孩子正確認識他人的偏心…………………058第14課?孩子沉迷於網絡怎麼辦………………………063第15課?讓孩子敢於麵對錯誤……………………………069第16課?在陌生人麵前不再沉默………………………072第17課?培養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076第18課?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同伴矛盾…………………081第19課?理財教育莫忽視…………………………………086第20課?孩子成績陡然滑坡是怎麼回事………………090第21課?課本劇是思維訓練的一種形式………………095第22課?學習的意義在哪裏………………………………100第23課?幫孩子提升寫作能力…………………………106第24課?和孩子一起做科學小實驗……………………111第25課?引導孩子製訂假期計劃………………………116第三篇?家庭建設第26課?家規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斑馬線”…………122第27課?在大掃除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127第28課?餐桌上的教子時機……………………………132第29課?巧借生日聊童年…………………………………137002目?錄第30課?五彩香包裏的文化味道………………………141第31課?莫把壞情緒帶回家……………………………146第32課?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152第33課?做言行一致的家長………………………………157第四篇?合作共育第34課?做孩子尊師的好榜樣…………………………162第35課?做家長課堂的好老師……………………………167第36課?我要競選家委會…………………………………172第37課?做校園書吧的守護員………………………………177第38課?和孩子一起去“上學”……………………………183第39課?和孩子一起去研學………………………………188第40課?鼓勵孩子參加誌願服務活動………………………193參考文獻………………………………………………………198003第一篇?

孩子發展孩子上三年級後,學習力逐漸增強,學習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內部學習動機不斷發展,需要增強其自我效能感,促使學習動機從外向內轉化,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一、二年級的孩子對學習過程和相關的活動更感興趣,到了三年級,對需要獨立思考的功課、作業更感興趣;學習興趣從一、二年級的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思維發展特點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處於辯證思維的萌芽期。

麵對各學科對思維訓練力度的加大,家長應幫孩子認識“多姿多彩的我”,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激發對科學的探究興趣,關注勞動教育,培養孩子的良善和禮儀,讓孩子獲得全麵的發展。

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第1課幫孩子認識“多姿多彩的我”三年級的孩子開始探索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往往有所偏差,不夠全麵。因此,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和悅納自我,是家長在這一時期需要關注的重要事情。

案例雲浩媽媽近來很苦惱,因為孩子班主任打來電話說,學校的“夢想講壇”開始了,同學們想邀請雲浩一起參加,而雲浩卻說:“我長得太矮,夾在你們中間不好看,而且我聲音小,根本不是演講那塊料!”老師還反映,孩子在學校不愛參加集體活動,自信心明顯不足。

更讓她著急的是,上三年級後,雲浩學習數學一直很吃力,媽媽常常訓斥他:“上課沒聽明白,為什麼不問老師和同學?簡直就像‘悶葫蘆’一樣!”媽媽話音剛落,雲浩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吃飯時,你說我不好好吃飯,瘦得像‘豆芽菜’,說話聲音像蚊子叫,做起題來又像是‘悶葫蘆’,我發現自己一無是處!”聽著孩子的哭訴,媽媽心頭一震:自己給孩子起的那些外號,其實就是隨口一說,隻是恨鐵不成鋼,可沒想到竟然傷到了孩子的內心。

分析三年級的孩子隨著身心快速發展,自我意識逐漸提升,對自己的外貌、性格和興趣愛好等都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這一時期,孩子對自我的探索還處於片麵和模糊的階段,往往受周圍人評價的影響較深,從而對自己002第一篇?孩子發展的認識不夠客觀,有所偏差,容易產生自卑或自負心理,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情緒與行為方式。

一家長的評價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孩子最初是通過他人,特別是自己心目中的權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而平時,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評價不是誇大就是貶低,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不恰當的標簽,容易讓孩子的自我認知成為刻板印象,無形中給自己的人生設了限。

誇大型標簽。有些家長喜歡對孩子大誇其誇,比如經常把“你最棒”“兒子最聰明”“誰家孩子也比不過我們”等評價掛在嘴邊。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同這些虛假的標簽,在生活中聽不進他人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容易我行我素,產生自負心理。而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實際能力達不到這些設定的標簽時,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遇事氣餒、焦慮。

貶低型標簽。還有些家長,像案例中的雲浩媽媽一樣,喜歡對孩子貼貶低型的負麵標簽,如“悶葫蘆”“搗蛋王”“大馬虎”“偏科嚴重”等,還有的家長愛用“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進行比較,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認同這些負麵標簽,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從而產生羞愧感,以致自暴自棄,感受不到自我價值。

二體驗的缺失影響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像雲浩這樣的孩子,平時不敢主動發表意見,較少參與集體活動,不敢主動與同學交往,總是跟在他人的後麵,封閉退縮,害怕挑戰新任務,缺少“我能行”的成就感體驗。在家庭生活中,雲浩媽媽隻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溺愛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動手體驗的機會,更會剝奪孩子通過體驗來探索、確認自己的能力與獲得自我價值感的機會。

所以,如果家長不注意給孩子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鼓勵孩子走進不同的情境,多接觸、多表達、多行動,他們將很難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00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來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價值感,也不會發現自己的獨一無二。

建議每個孩子都是多姿多彩的獨立個體,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如何幫孩子認識到這一現實呢?家長可以借助以下幾麵“鏡子”。

一用好“望遠鏡”,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處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我價值。家長更要撕下一切標簽,放眼未來,立足當下,學會就事論事。比如孩子考試成績好,表揚他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孩子家務做得不好,指出他方法或態度的問題;當孩子不敢和其他同學交流時,鼓勵他大膽邁出溝通交流的第一步。對於一些生理因素,如身材矮小或肥胖等,家長首先要學會不焦慮,冷靜分析,和孩子製訂合適的營養食譜和鍛煉計劃,在幫助孩子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讓孩子在運動中重塑自我。

二用好“放大鏡”,提升孩子的自信家長要善於用“放大鏡”尋找孩子的優點。比如,如果孩子004第一篇?孩子發展數學成績差,但字寫得很漂亮,家長可以帶著欣賞的眼光,誇獎孩子的字寫得漂亮,讓孩子感覺到被認可,增強孩子的自信。有了自信,即使麵對不擅長的問題,孩子也敢於主動尋求家長、同學或老師的幫助。這樣,孩子的內動力就會被調動起來,各項潛能不斷被激發,從而展現全新的自我。

三引導孩子用好“平麵鏡”,以平常心看待不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家長需要給孩子一麵“平麵鏡”,引導孩子既看到自己各方麵的長處,也看到自己實實在在的不足。優點和不足是硬幣的兩麵,家長要教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不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貶低,既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能接納自己的不足。同時,對於通過努力能改變的部分,鼓勵孩子多嚐試,不斷完善自我;對於很難改變的部分,也要坦然接納。

四引導孩子用好“多棱鏡”,多角度挖掘潛能家長要引導孩子多實踐,多體驗,多和朋友交流互動,聽一聽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不同的視角發現自己。這些不同的情境為孩子提供了一麵大大的“多棱鏡”,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自我價值有了更多、更全、更新的認識,有利於發現更加“多姿多彩的我”,這種美好的情感體驗會讓孩子的潛能不斷被激發,自我認知會更加完善。

00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思考與應用利用假期或周末,帶孩子接觸不同的行業與職業,並進行職業角色體驗。事後與孩子交流感受與體會,讓孩子從多角度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006第一篇孩子發展第2課抓住獨立閱讀關鍵期當前,語文課程改革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長普遍關注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呢?

案例小剛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剛上一年級時,他學東西很快,無論是基礎字詞,還是詩歌背誦,輕而易舉就掌握了,學習成績優秀。可自從上了三年級,他每次做語文閱讀理解題時,總是愁眉苦臉。冥思苦想一番之後,還是不得要領,完成得不理想。看到小剛這樣的學習狀態,媽媽也很犯愁。為了幫助小剛提高閱讀能力,媽媽從書店買來相關的應試練習卷,希望小剛通過多做練習,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可小剛總是不耐煩,覺得多做這麼多的練習題太耽誤時間,沒心思做。聽說多讀書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媽媽又從書店買了許多課外書讓小剛讀,可小剛總是靜不下心來,一本書讀了不到一半,就束之高閣了。為此,媽媽很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分析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後,許多家長總是習慣性地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小剛在閱讀理解類型題上出現了問題,家長認為多練習、多讀書就會改善。仔細分析小剛遇到的這種困難,其實原因是多方麵的。

00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一沒有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剛在閱讀理解方麵出現了問題,媽媽的關注點是讓小剛多做練習,期望通過反複練習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但實際上,語文學科並不是僅靠多做練習就能提高成績的,而是需要在平時進行深入地閱讀積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首先需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小剛媽媽卻忽視了這一點,僅憑著自己的主觀判斷就買回了很多練習冊和課外書。媽媽對課外書的喜好多源於是否能提高閱讀理解成績,具有功利性。

而孩子對課外書的喜好,則多以是否點燃興趣為標準。家長忽視了孩子對書的喜好標準,在沒有尊重童心的基礎上進行選書、購書。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單純為了提高考試分數而為,致使無法有效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各方麵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處於上升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孩子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除了課本以外,什麼書都沒讀過,閱讀的質量、深度明顯不足,那麼,他的閱讀理解力就會停滯在一、二年級的水平上,且狀況會越來越糟。一般而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閱讀理解的深度會隨之不斷加強,但如果孩子缺乏閱讀興趣,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想要進行提升,是難上加難的。

三欲速則不達對於一個剛上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讀書的要求往往是“讀過了”,至於怎麼讀,讀出了什麼,有什麼感悟,則往往不得要領。“讀過了”僅僅是孩子將書籍內容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就覺得自己完成任務了。當孩子將讀書看成是任務時,主動閱讀與獨立思考就被束之高閣,孩子自然就不會根據不同題材的讀物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更不會擁有獨立的008第一篇?孩子發展觀點和創造性的見解。家長如果沒有意識到要在閱讀中引導孩子有方法地閱讀和理解,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孩子就隻會囫圇吞棗地閱讀。可見,缺少有針對性的引導,會影響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建議如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呢?家長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法。

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不是簡單說說就能激發出來的。這需要家長關注以下三個方麵。

首先,要努力創建家庭讀書氛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當他看到家長喜好閱讀,自己就會自然而然地捧起書讀。可以設立家庭閱讀空間,在這個空間裏,人人都要安靜,人人都要讀書,一切電子媒介都要在此消失。還可組織家庭讀書沙龍活動,可以同讀一本書,共同分享自己當天的閱讀收獲和體會;也可以是各讀各的書,然後分享自己的感悟。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對孩子的觀點進行觀點再分享。引導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關注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其次,要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在與孩子的閱讀互動中吸00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引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聲情並茂地講故事,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在親子共讀中,要常與孩子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體會,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在這樣的互動活動中,孩子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最後要尊重孩子對課外書籍的選擇。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去書店選書、購書。在孩子選書、購書的時候,家長切忌指手畫腳,對孩子的愛好品頭論足。孩子對自己選的書,一定會特別感興趣,讀書興趣自然高漲。

二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在閱讀理解中,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答案或是技巧套路,而是通過思考與分析獲得答案。

一是選擇適宜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多種多樣,到底在讀書的時候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閱讀方法呢?這需要孩子根據所讀書籍的類別進行選擇。當孩子能恰當地運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訓練時,讀書的效率自然會提高,閱讀的質量也會逐漸提高,其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也會慢慢提高。

二是確定適宜的閱讀目標。三年級的孩子需要帶著閱讀目標去閱讀,不讀則已,要讀有所得。引導孩子養成帶著問題去讀書、帶著目標去讀書的閱讀習慣,一邊讀一邊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培養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隻有這樣,才能盡快地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010第一篇?孩子發展思考與應用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討論。

01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第3課激發孩子科學探索的興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有意識地激發孩子對科學知識和科技產品的探究興趣,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案例明明家裏有很多汽車模型,都是他小時候玩過的。一天,明明把坦克的遙控器給拆開了,想看看為什麼它能遠遠地操縱坦克,卻不能操縱救護車。結果,卻怎麼也安不回去了。

爸爸並沒有責怪明明,反而和明明一起,針對遙控器裏麵的零件進行了分析,還上網查詢了遙控器的工作原理:遙控器裏麵有一塊芯片,操作者按下的按鍵會被翻譯成不同的代碼,通過無線電發射出去。遙控車上麵的接收模塊接收到無線電信號後會翻譯成不同操作指令,然後執行相應的動作。爸爸通過分析,告訴明明:“遙控器和模型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用。”接著他們一起把遙控器安好,並進行了實驗,最後得出結論:遙控器隻能操縱它指定的玩具。

後來,爸爸又和明明一起拆開了家裏許久不用的鍾表,研究鍾表的機芯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工作的原理是什麼。為了滿足明明的探索興趣,爸爸允許明明對家裏的一些物品進行探索研究,不過,為了安全,必須在家裏大人的看護下才可以。這樣,明明探索並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012第一篇?孩子發展分析案例中,明明爸爸的做法極大地保護了孩子的科學探索欲望,通過探索,明明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思維也得到了拓展和提升。生活中,很多孩子因為探究,破壞了很多家裏的小物件,有些家長會直接、粗暴地禁止孩子的探索行為,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事實上,好奇心強的孩子通過不斷地探索發現,能夠對事物有更深刻的洞見和思考,更容易擁有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創新思維。

一探究科技產品有助於培養科學思維皮亞傑將兒童智力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其中,7—11歲被稱為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是兒童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此時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其思維還需要有具體事物的支持。三年級的孩子通過具象的方式(如直接探究科技產品)可以更好地鍛煉思維能力,使孩子可以輕鬆地向抽象思維的模式過渡。

孩子的思維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的,適當的幹預有助於培養、豐富和支持孩子對科學知識及其研究過程的興趣,對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擺弄玩具或物品是破壞東西,浪費時間,其實,孩子在探究和摸索的過程中,也進行了思考和創新。

二科學探究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家長可以通過科技探究,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學習身邊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和探究欲望,從而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自然觀。同時,能夠幫助孩子理順學習思路,激發創造潛能,學會探究問題的策略和技巧,提高綜合素質。

三時代發展需要科技創新型人才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01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進步的核心要素。孩子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小學則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起點,培養孩子的科技創新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研究興趣,為國家培養具有科技開拓精神的下一代。

建議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應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珍惜科學思維的萌芽兒童發展存在關鍵期,即個體發育中的某個時期,會對某種類型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而且這種類型的環境影響會對這一時期發展的方向及進程發揮重大作用。在這個特殊時期,孩子的行為與技能、知識與思維會快速發展。家長可以抓住這一關鍵期,珍惜孩子思維的萌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疑問,實時地進行思維的引導、訓練和激發。利用好網絡這一工具,鼓勵並幫助孩子查詢、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原理,進行實驗和探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導孩子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家長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入手,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的熱情,並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方法。如鉛筆和橡皮可以組合成橡皮鉛筆,鍾表和鈴鐺可組合成鬧鈴。當孩子對花盆產生興趣時,家長可和孩子進行交流:如果家裏沒人,怎樣才能給花兒澆水呢?家014第一篇?孩子發展長可與孩子一起查詢“自動澆花器”,認真學習其工作原理。通過為孩子提供充分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協同科研的精神,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孩子的研究興趣。

三創立自由的生活實踐環境創新意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踐。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激發他們的探究和創新意識,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成為他們手中的科技創新素材。家長要引導孩子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研究,並進行深度思考;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家長可以主動和孩子交流一些新鮮的話題,以此激發孩子的興趣,並且給孩子提供一些觸手可及的科技材料,讓孩子靜下心來,發揮自己的智慧,專注地進行研究。對於孩子來說,盡管他們的一些小發明可能會顯得簡單,但在無形中培養並提高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和探究能力。

思考與應用科學探究體溫計:玻璃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有什麼不同?它們的工作原理分別是什麼?體溫計還有哪種類型?哪種體溫計測量的效果最準確?為什麼有的體溫計要放在腋下,有的則是在額頭,還有的用在口中?鼓勵孩子將發現的問題和探究的結論總結成學習筆記。

01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三年級學堂第4課專注讓學習更高效孩子進入三年級,課程難度逐漸加大,有的孩子在課堂上和寫作業時出現開小差、走神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學習效率低下。家長一定要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和應對措施,從根本上幫到孩子。

案例上三年級的程程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這讓媽媽很欣慰。自己從一、二年級開始對孩子進行的習慣培養看來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一些小細節還需要時時提醒。這不,媽媽發現正在寫作業的程程握筆姿勢不對了,便上前一番示範糾正。孩子寫著寫著就坐姿不正了,媽媽隔上五六分鍾就得提醒一次:“坐如鬆,坐如鬆!不長腦子呀!”媽媽對作業的要求也很高,如果發現程程寫錯了字,立馬就要讓他改正過來,而且要在錯字旁邊連改三遍;做數學題時,她最受不了孩子浪費時間,一旦發現,就會立刻啟發引導:“多找找有用的信息,別在那兒幹耗著!”孩子在媽媽的幫助下,每次作業都能得優,但一考試,成績就不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