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家庭事件中,家長要把孩子當作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嚐試讓他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孩子提出的好建議好想法要積極采納,讓孩子體驗在家庭中的存在感。

156第三篇?家庭建設二科學施策,鞏固責任意識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家務能力,並有自己的見解。

因此,家長在布置任務時切記不要嘮叨,而應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並做具體的技術性指導,要讓孩子在家庭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孩子做得好,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做得不好也不要越俎代庖。要容忍孩子的不完美,要求其改正並堅持做完,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強化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責任心。隻有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在實踐中得到對責任的寶貴體驗。家長也可以製定責任規劃,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做不到將會受到哪些懲罰,樹立起對事情負責到底的責任感。

三拓展延伸,提高責任意識智慧的家長會抓住關鍵時間、關鍵事件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勞動節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體會勞動的含義,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有貢獻的一員,這對孩子責任感的形成至關重要。

勞動節前夕,可以舉行家庭會議,和孩子探討勞動節的意義,鼓勵孩子製訂節日勞動計劃,並進行家庭角色分工。首先,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規劃。規劃時,一定要讓孩子了解勞動節的特點,並確立好規劃的時間節點。可以全家一起列出家務清單,既要有合作完成的項目,也要有獨立完成的項目。合作項目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溝通,感受到家庭合作的快樂;獨立完成15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的任務,要讓孩子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獨立完成,逐漸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幫助別人的項目,例如幫家長熨衣服、洗車等,可以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其次,每一項家務勞動都要有責任人及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和完成時限,家庭成員輪流做監督者,讓孩子在參與監督的過程中,增強責任意識。勞動節過後,家務計劃要進行延伸,讓家務勞動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常態。

根據六年級孩子特點,家務分工建議如下:家務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建議從小事做起,但是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家務,例如定時倒垃圾、洗碗、疊被子以及做完作業後將房間物品歸位等;家務能力強一點的孩子,建議每周做一頓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管理家中綠色植物、外出購買家庭生活用品等。

思考與應用製訂家庭勞動計劃,共同推進實施,定期評價勞動成果。

158第三篇家庭建設第32課優良家風代代傳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在家風建設和傳承的道路上,家庭教育任重而道遠。

案例露露和躍躍是一對姐弟,他們酷愛讀書,都曾獲得十佳少先隊員。

他們的爸爸時常為他們講起小時候的故事。爸爸說,有一次和三個弟兄一起逃學,並為搶西瓜和鄰居家孩子打了起來。爺爺脾氣好,從沒打過孩子。可是這次,爺爺罰他們跪了一個晚上。並寫了四個字“勤、忍、毅、奮”送給他們,告訴他們學習要勤奮,做人要忍讓,做事要有毅力,人生要不斷進取、奮發圖強。從此,這幾個字便成了他們的家訓。當時家裏窮,但隻要有利於學習的東西,爺爺省吃儉用也會買,特別是書籍。爸爸熱愛讀書的習慣就是那時養成的。

爸爸還講起過村裏的小亮,是家裏的小霸王,學校裏有名的刺頭。有一次,小亮偷拿了老師的東西,老師覺得他年齡小,讓他退還不再追究。沒想到小亮媽媽卻跑到學校大吵大鬧,說老師冤枉小亮。

爸爸接送小亮時,經常把車停在學校門口,擋住學生的通道。小亮也會大搖大擺地從車裏下來,直接插隊後站到別的同學前麵。執勤老師告誡他們不能違規,可父子倆誰也不聽。後來,小亮迷上了網絡遊戲,不久,就被學校開除了。

15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分析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重要影響。案例中的爺爺注重優良家風的傳承,給兩代人的成長帶來積極影響;而小亮爸爸不注重優良家風的建設,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一?優良家風是家庭興旺的密碼家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家庭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

案例中的爸爸,把爺爺的“勤、忍、毅、奮”四字家訓傳承下來,在爺爺的支持、鼓勵下,不但自己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也影響了兩個孩子。爸爸很好地完成了優良家風的傳承,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成功地傳給了下一代,讓露露和躍躍都酷愛讀書,並且成了優秀的少先隊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都可以作為家風,深遠地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二?不良家風會導致家庭敗落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征,是一種不必刻意的教誡或傳授,是僅僅通過耳濡目染就能獲得的精神氣質,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案例中的小亮爸爸,跑到學校大吵大鬧、違規停車擋住學生的通道、對孩子的偷竊和插隊不以為然,從這些行為中我們看到了家長身上的不良習氣:霸道、自私、無視社會規則。雖然他並不想培養出一個小霸王,不想讓孩子違法犯罪,但是耳濡目染家長的行為舉止,無須刻意教唆,小亮不知不覺地養成了惡習,最終被學校開除。不良家風的力量是強大的,產生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修身養性,不要讓自己的不良習氣成為家風,影響孩子發展。

160第三篇?家庭建設建議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家風教育呢?

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嚐試。

一率先垂範,言行一致家風傳承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有意識地直接言傳,更要示範引領。就像案例中的爸爸,不但要講“勤、忍、毅、奮”的故事,更要把“勤、忍、毅、奮”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將家風傳承下去。

首先,要把家風的精髓轉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其次,利用每一次家庭教育的機會,將其具體化為家規、家訓、家風,並落實在生活的點滴之中,融入對孩子教育的每一個細節;再次,發揮父母在家庭中的權威作用,凝聚家庭的向心力,激發所有家庭成員的內在動力,共同傳承好家風。

二順勢而為,潤物無聲良好的家風要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家長們不妨這樣做:和孩子一起誦讀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在學習誦讀的過程中,教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規範和禮節;陪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引領孩子把看過的書捐給貧困山區,與山區孩子實現圖書共享;過年過節時,陪孩子一起去敬老院看護孤寡老人,感受16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中華民族的尊老敬老傳統。

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的節日,更適合進行家風教育。比如,一家人要盡可能聚到一起,共同祭掃並緬懷仙逝的親人;家長陪孩子查閱家譜,在查家譜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製作一個家庭影集;和孩子一起尋根問祖,看看祖先身上都有哪些優秀的事跡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一起圍坐在家中共話家風,或者共同出遊等。

三家校合作,傳揚家風學校經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家長學校、父母講堂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家長要踴躍報名,積極參與學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我們的節日”手抄報;協助孩子搜集關於傳統節日的曆史習俗,幫助製作活動影集;走進學校,給孩子們開一堂“傳統節日話家風”的公益課,努力成為家校共育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助推家風深化和傳揚。

思考與應用家長和孩子一起查詢資料,了解清明節的來曆和當地習俗,並在清明節帶孩子一起去祭祖、踏青。借此機會,家長給孩子講述自己童年時代所接受的家風影響,並分享成長感悟。

162第四篇?

合作共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隻有緊密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六年級孩子開始擁有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但能力略顯不足;想擺脫家長和老師管控,內心卻糾結、依戀。此時,需要家長和老師通力合作,洞察孩子行為動機,給予恰到好處的尊重,適當放手,合理約束,創設適宜的成長空間。

家長應做尊師重教的榜樣,與老師保持良好溝通,積極主動校訪,了解孩子在校情況;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研學;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和孩子一起參加社區誌願服務活動,與孩子共同成長;引導孩子妥善處理同學關係,融入集體,幫助孩子安然度過小學最後一年,坦然邁入新的初中生活。

合作共育,合則達,共則贏。誠心相牽,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為孩子的一生奠基。

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第33課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半是在家長或學校的要求下進行,常常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案例爍爍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在每次家委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他都能做到主動參加,家長也積極報名全程陪同。一次在某軍區參加拓展活動時,以爍爍為首的好幾名學生表現得特別興奮,拍拍這兒,摸摸那兒,拍照留念,忙得不亦樂乎。當軍區輔導員在講解“豆腐塊”被子是如何疊好時,他根本沒聽進去。在後來孩子們比賽疊被子時他不僅疊不好,還嘲笑同學“瞎認真”。接下來的拓展環節,很多孩子不願意和他一組,最終導致爍爍精神沮喪。活動總結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談活動感受,爍爍因為沒有積極參與,缺乏深入思考,發言浮於表麵。老師針對這個問題和爍爍媽媽進行了交流,爍爍媽媽對老師給予孩子的評價非常不滿意。媽媽認為周末的實踐活動就是讓孩子玩,沒有必要那麼較真。

分析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爍爍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不但收獲甚微,而且自信心倍受打擊,出現這種情況,與家長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態度密不可分。

164第四篇?合作共育一?家長對實踐活動認識不足從思想認識上看,家長對社會實踐活動不夠重視。家長認為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放鬆一下心情,玩玩就行,不用有目標,也不必有壓力。正是因為抱著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導致孩子的自由散漫。因為孩子不了解實踐活動的目的,在參與過程中,看到同伴做什麼,自己也去做什麼,隨波逐流。孩子並不了解自己的興趣點,不知道參與活動的方式方法。其原因是家長沒有在活動前,正確引導孩子了解參加實踐活動的重要性。案例中的爍爍媽媽就是因為從思想上不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導致爍爍感覺活動內容和自己關係不大,不需要對此負責任。

二?家長忽視能力培養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家長重課堂知識積累,輕社會實踐育人,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責任能力。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最重要,隻要能夠取得好成績即可,所以有的家長用“小升初倒計時”的方法逼迫孩子全力以赴投入學習;有的家長則根據孩子的考試分數,給予不同的獎勵,比如買喜歡的玩具,去喜歡的地方旅遊等。

三?家長缺少科學評價就學校而言,每次社會實踐活動都會事先擬定詳細方案,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同時老師會根據孩子們的表現進行評價。但家長認為參加就行,沒有什麼好評價的,個別家長有評價也隻是停留在表麵。比如認為自己的孩子能樂於參與這次社會實踐就是好樣的,至於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孩子應該得到哪些能力的提升,孩子應該形成哪些品格,家長並沒有細致的評價和深入的思考。

16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建議如何讓孩子帶著自己的思考,以正確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社會實踐中,是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麵的責任。

一家長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六年級的孩子心智漸漸成熟,但逆反心理增強,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家長正確積極的做事習慣就是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孩子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在參與活動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活動方案,製定具體的活動目標,如這次活動我要做什麼,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等。製定活動方案時家長要擺正位置,自己的角色是協助孩子而不是包辦代替。通過家長的積極引導讓孩子認識到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形成家校合力家長不僅要為孩子的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還要認真對待每一項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孩子的獨立動手實踐能力。家長要主動與學校老師溝通交流,積極配合,不要把實踐活動當成作業來完成,要充分發揮活動的內在效能。在實踐活動中,家長不懂的地方要虛心詢問設計和組織本次活動的老師,通力培養孩子大膽實踐、獨立自主的能力,誘發孩子充滿靈性的創造活力。長此166第四篇?合作共育以往,孩子的自理能力會逐步提升,獨立意識和責任心會不斷增強,活動體驗和感悟將會終生難忘。

三家長對孩子參加實踐活動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家長要學會對孩子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予積極有效的評價。

首先可以引導孩子回顧與反思,通過回顧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其次要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惑及時與同伴交流,促使孩子從同伴的交流當中獲得信息。比如,在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大家是如何解決的,解決了幾個困難。再次要引導孩子遷移經驗、運用經驗,及時展示自己的成果並總結成功經驗。家長在陪同孩子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及時挖掘活動過程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善於捕捉有利於孩子發展的教育契機和評價信息,在孩子做人方麵(與人為善、善於合作、甘於奉獻)、做事方麵(態度認真、執行力強、有開拓性)給予有效引領,讓評價環節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起到根植於心的作用。

四家長整合資源,為孩子參加實踐活動創造機會在生活中,家長要給孩子創造實踐活動的機會,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優勢,聯係福利院、敬老院等部門,幫助孩子走出家門,走向社會。還可以發揮社區的功能,以社區為中心,組織一些有利孩子成長的活動。例如義賣活動、捐獻活動、敬老活動、環保活動,等等。

16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思考與應用和孩子一起製定一份社區護綠實踐活動方案,並製定出詳細具體的評價方法,然後付諸行動。

168第四篇合作共育第34課參加學校研學家長該做什麼當孩子用自己的雙腳走出去,用自己的雙眼看世界,所帶走的來自心底的紀念品,將會是一輩子受用的資產。學校研學將會把教育延伸到更廣闊的場景,增長孩子的見識,豐富孩子的生命。

案例成成是一位性格內向的小男孩,他平時沉默寡言,有些自卑。他的同伴明明,也是這樣一個孩子—內向,不善交流和言談。

學校組織研學活動,家長可以根據研學活動通知,自願給孩子報名參加。成成的爸爸媽媽一看研學內容,同伴團結合作的項目很多,這正好是孩子與夥伴交流、學習的機會,毫不猶豫地給孩子報名參加。成成很想和他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參加。可是明明的家長認為研學不就是外出遊玩嗎,孩子快上初中了,還不如讓孩子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不同意明明參加。

這次研學中,“翻山越嶺”的活動對成成的影響最大。成成看到同學們跨越障礙奮力向前的身影,聽到同學們一陣陣的加油呐喊聲,膽怯的他低下了頭,甚至產生了要放棄的想法。當耳畔傳來夥伴們“你能行”“加油”的喊聲,他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隻見他手握繩索,腳踩木梯,一步步向上攀爬。終於,他戰勝了自己,挑戰成功。他高興地揮舞著雙手奔向同學們,臉上的汗水和淚水交織在了一起,眼睛裏流露出激動和驚喜,這一刻,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做到了。

16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分析從成成的變化不難看出,學校組織的研學活動以集體生活的形式,讓孩子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在活動體驗中,戰勝和完善自我,這是令家長倍感欣慰的事情。研學究竟有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一?研學對孩子思想方麵的激勵作用研學是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學校研學,以課程為目標,以體驗和感悟的形式幫助孩子成長。案例中的成成因為膽小不願意麵對挑戰,尤其是有困難的項目,從思想上他首先想到的是排斥。“翻山越嶺”是集體項目,他不能拖後腿,同學們的團隊精神和他的集體榮譽感說服了自己,從而邁出勇敢的一步。由此可見,孩子在這樣的活動中,潛能被激發出來,自信心在同伴的幫助下也逐步樹立起來,促進了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研學對孩子行為方麵的指導作用從開始的遲疑到邁出第一步,再到最後的挑戰成功,成成在行動上的每一次變化,對他來講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麵對有難度的挑戰選擇退縮,是膽怯者最常見的表現,而要改變這一思維定式是很艱難的,可見他鼓足了多大的勇氣才把這種變化落實到行動上。沒有這次研學體驗,他也不會發現其實自己也能做到和大家一樣。還有成成的夥伴,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麵對身邊同伴出現的實際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促進了同伴間的交往,增強了集體觀念,培養了社會角色,獲得了直接經驗,更習得了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三?研學對孩子性格發展的引領作用研學是一個團隊體驗活動,在角色扮演和情景體驗中,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長。就如案例中的成成。他以前是一個生性膽小、內向170第四篇?合作共育自卑的學生,有著這種性格的他在困難和挑戰麵前流露出緊張、恐慌甚至退縮是極其正常的。當他經過複雜的心理鬥爭超越自己最終取得成功時,他感受到的激動和驚喜是非常難得的,如果這種體驗和感受能夠多一些,他一定會變得更加自信。

在研學中,同伴們在集體生活中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享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感受到同伴的成長變化,這在自己的成長中也是一種經曆和財富。集體生活的交往體驗和無形的熏陶,會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起到促進作用。

建議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和需要選擇適合的研學項目,這樣孩子能真正投入到其中,享受這個過程。

一巧用自身的優勢,協助學校開發研學課程有的家長,因為工作環境、自身經曆、家庭關係等因素,身邊可能會擁有比較好的研學課程資源。這時應該積極向學校或老師提出,盡自己的能力協助學校開發好研學課程。如果家長是專業技術人員,有著紮實深厚的專業功底,可以參與到研學課程的開發設計中來;如果擅長琴棋書畫,有較深的藝術造詣,可以通過講座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如果是醫學、法律、體育方17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麵的專業人士,有著豐富的見識和經驗,可以參與到學生飲食營養、體力分配、安全保障的培訓中。如果熟悉旅行地的具體環境和文化特點,也主動參與到遊學路線設計和課程開發中,豐富課程的內涵。總之家長要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研學旅行的深入開展。

比如有位家長,在一家農業種植園負責草莓種植區的工作,為了讓學生認識自然、走進自然、熱愛自然,他協助學校開發了“與草莓一起成長”的研學實踐活動。組織孩子們來到他工作的地方,通過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草莓,培養學生愛上觀察、愛上學習的習慣。活動設計中將觀察活動的設計課程化,指導學生借助“形色”等軟件識別植物,學生每到一處,都提前設計了對應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活動形式。家校聯手,讓研學實踐教育最大化地實現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教育目的。

二家校攜手,組建研學實踐團隊研學實踐教育首要就是行,要走出去,才能接觸自然、了解社會。戶外活動不僅涉及收費還關乎安全,仿佛兩條“高壓線”,讓許多教師都會因不敢擔風險而不願意涉足其中。其實研學實踐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支持力度。因此,家長更需要積極地參與其中,如組建“家長義工”“愛心互助”“實踐活動”等家委會團隊。每次研學之前,家委會都要與學校積極配合設定研學時間、方向與主題,與學校及研學機構聯手設計研學課程,聘請教師誌願參與行程。

172第四篇?合作共育三做好研學的準備、配合工作一項活動要想最大化發揮其教育價值,家長需要知道自己在活動的各個階段應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首先是研學前的安全教育與物資準備。家長在給孩子挑選研學旅行的時候,需要挑選一些有保障的大機構,選擇安全係數比較高的研學旅行。比如旅行的環境、師生配比,安全應急措施等。孩子在參加研學旅行的時候,一般會帶一些生活用品。家長需要提前按照要求準備。應急的食物、簡單的藥品、替換的衣物、手電筒、防蚊水乃至孩子離不開的玩具之類的常規旅行物資,都需要家長全麵考慮,與孩子共同提前準備。

其次是研學中的心理建設與保持關注。如果家長陪同孩子或參與孩子班級的研學活動,在活動中,請時刻銘記自己作為家長的身份,做好相關的規則樹立與心理準備。鼓勵孩子勇敢麵對、積極嚐試的同時,還要叮囑孩子聽從老師安排、和夥伴團結協作。如果不能陪同研學,在孩子參與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每天與孩子通話聯係,通過微信等方式關注孩子的行程與安全,如果發現孩子有任何不妥,及時與帶隊老師溝通,確保孩子的身心安全。

再次是研學後的及時總結與後續延伸。在孩子參加完研學活動之後,要及時了解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孩子表現好的方麵,給予肯定。也要明確孩子還需要努力的方向,以便於在以後的延續活動中加以改進。同時可以根據學校或老師的建議,自己規劃和孩子的研學旅行,讓研學真正為孩子的成長服務。

17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思考與應用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參加過的研學活動,有哪些方麵值得以後繼續堅持,有哪些方麵還需要努力,一起加油,讓每一次研學活動發揮它的教育價值。

174第四篇合作共育第35課做尊師重教的榜樣孔子曰:親其師,信其道。令人遺憾的社會上仍有諸多不尊師重教的風氣,這不但嚴重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給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