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六年級)七年級山東教育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六年級\/王治芳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7(家庭教育必讀叢書)ISBN978-7-5701-1028-5Ⅰ.①學…Ⅱ.①王…Ⅲ.①小學生-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教材Ⅳ.①G7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57470號?

JIATINGJIAOYUBIDUCONGSHUXUEHUIPEIBANXUEHUIAI:JIAZHANGXUETANGLIUNIANJI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六年級王治芳?主編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山東教育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緯一路321號?郵編:250001?????電話:(0531)82092660網址:www.sjs.com.cn印??刷:濟南報業文新印務有限公司版??次:2020年7月第1版印??次:2020年7月第1次印刷開??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印??張:13.25印??數:1-6000字??數:200千定??價:28.00元(如印裝質量有問題,請與印刷廠聯係調換)印廠電話:0531-87295267前言前言與孩子相遇是美麗的緣分,在平凡的日子裏,親子相伴,孩子從五年級邁入六年級。花開有聲,成長有徑,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他們提供適宜成長的土壤,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助推他們成人成才。

家庭是開啟智慧、培養品德、塑造個性的搖籃。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此,我們依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和《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課程指南》,研發了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

本叢書共18冊,按照孩子年齡,0—18歲每年一冊,按序排列,幫助家長依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叢書分孩子發展、教養策略、家庭建設和合作共育(3—18歲增設)四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若幹主題,每個主題圍繞典型案例展開論述。孩子發展指家長在了解孩子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其積極發展;教養策略指家長在科學育兒理念指導下,運用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養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含特殊家庭的教養策略;家庭建設指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家人和諧關係的構建、家庭生活資源的管理、家風家訓的傳承等;合作共育指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含家長學校、家委會、社區活動等形式。叢書內容螺旋上升,多維展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中的學業適應、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及關係處理等家庭教育常見問題,幫助家長跟隨孩子成長的節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議。本叢書旨在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發展觀,發掘孩子的積極品質,培育孩子的探索與專注、依戀與共情、表達與溝通、獨立與責任、思維與創造、規則與安全、分享與合作等基本素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發展資源,使孩子自身蘊藏的潛能得以激發,同時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叢書中案例皆來自家庭生活及教學一線,具有代表性。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作者團隊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和社會學等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叢書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是一套難得的有梯度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操應用相結合的教子叢書。

本分冊適合六年級學生家長閱讀。六年級的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始關心社會事件,與同伴的交往日益密切,內心情感更加豐富,情緒容易波動,隨著自主意識增強,開始排斥老師、家長的管理。本書結合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以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社會學等理論為依據,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同時,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希望家長在學習實踐中,進一步和諧親子關係,與孩子共同成長。

本叢書是山東省家校共育課程建設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由教育科研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和高校相關人員撰寫,並經過多輪課程實驗及專業人員審校。

本叢書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治芳策劃主編,劉立新、徐繼存、孫家齊等任副主編。本冊由劉瑩任主編,孫麗麗、孫豔豔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有劉瑩、孫麗麗、孫豔豔、郝俊峰、繆興萍、李霞、褚慶洋、李愛波、劉遠達、李秀蓮、王萍;另有宋潔、董江波、徐清、王暖翠等參與編寫。王治芳、劉瑩、管相忠、劉立新等修改統稿。

本叢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省內外相關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002目錄目錄第一篇孩子發展第1課支持孩子獨立性發展???????????002第2課和孩子一起解讀生命密碼?????????007第3課孩子的青春萌動不可怕??????????012第4課關注青春期孩子身體變化?????????017第5課和孩子輕鬆談性?????????????022第6課讓孩子在反思中成長???????????026第7課高效複習是學習製勝的法寶????????032第8課幫孩子緩解考試壓力???????????038第9課與孩子共探初中規劃???????????043第二篇教養策略第10課請尊重孩子的隱私???????????050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第11課孩子在交往中不受歡迎怎麼辦??????055第12課如何麵對孩子的異性交往????????061第13課引導孩子在團隊活動中尋找角色定位???066第14課孩子總擔心別人批評自己怎麼辦?????071第15課引導孩子正確對待他人意見???????076第16課引導孩子尊重他人勞動?????????081第17課幫孩子建立問題意識??????????086第18課學會舉一反三的方法??????????091第19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096第20課如何麵對孩子的情緒波動????????101第21課不盲目拿孩子與他人比?????????106第22課引導孩子用好零花錢??????????111第23課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115第三篇?家庭建設第24課旅行有規劃?怡情又怡誌????????122第25課讓親情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流淌?????127第26課利用家庭公約建設民主家庭???????131第27課打造家庭科學實驗室??????????135第28課有規劃的假期更充實??????????140第29課二胎家庭中大寶不應受冷落???????145第30課從父親身上獲取成長的力量???????150第31課在勞動教育中種下責任的種子??????154002目錄第32課優良家風代代傳????????????159第四篇?合作共育第33課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164第34課參加學校研學?家長該做什麼??????169第35課做尊師重教的榜樣???????????175第36課家長校訪助力孩子成長?????????180第37課和孩子一起參加社區誌願服務活動????185第38課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有衝突怎麼辦?????189第39課辯證看待住宿與走讀??????????194第40課家校攜手共同麵對小升初????????199參考文獻???????????????????204003第一篇?

孩子發展六年級孩子處在青春初期,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之麵臨小升初的壓力,需要家長特別關注。

六年級孩子出現明顯的生理變化,生理上的成熟逐漸引發心理上的微妙變化,在人際交往中更敏感,心中隱蔽的小秘密不再願意與父母分享,而更多地向同伴傾吐;情竇初開,開始關注異性,注重外表,有了自己的審美標準;自我意識增強,渴望被關注、理解、尊重;情緒越加具有隱蔽性,不會明顯地暴露自己的喜怒哀樂。

六年級孩子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發展,理解能力明顯提高,對待學習有了明顯的自覺性,求知欲日益增強,但意誌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遇到困難容易灰心。這一時期,既要做好小學六年的知識鞏固與複習,又要開始接觸初中的一些知識,學會合理安排和規劃對於孩子是極為重要的。

本篇選取六年級家教問題案例若幹,分析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幫助家長捕捉孩子的種種變化,積極引領,助力孩子成長。

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第1課支持孩子獨立性發展獨立自主的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麵對青春期想獨立又不能擺脫依賴的孩子,家長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有著巨大的影響。

案例小麗媽媽在打掃小麗臥室時,看到了小麗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信中寫道:“媽媽,您經常翻看我的東西,偷看我跟好朋友的書信,其中一個好朋友的父母離婚了,您就不希望我跟她來往,說是擔心我學壞。我很無語,我覺得媽媽您管得也太寬了!從小連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買什麼樣的文具都要過問,很多時候都替我作主,害得我現在去超市購物都要費好長時間,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有時您還會突然闖到我房間裏來,以找東西、倒水、送水果為由監視我。看到我學習就囑咐‘好好學,認真點’;看到我玩就催促‘作業完成了嗎’。我覺得好煩,我都多大了,做作業還用別人來叮囑、來安排嗎?即使我在玩也不希望有人出來進去地打擾。自己能做的事我希望媽媽您不要來插手,比如整理自己房間,倒自己房間垃圾等。您還經常借倒垃圾為由查看垃圾桶,企圖找到一點秘密出來,我很煩。我這樣對您說了,可您卻說:‘你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啥活都不讓你幹,不都是為了讓你專心學習嗎?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你還小,自製力差,沒有大人的監督指導怎麼行?’唉!我寧肯媽媽您沒有這份好心,給我一些獨立自主的空間!”小麗的話讓媽媽陷入了沉思。

002第一篇?孩子發展分析案例中的小麗迫切希望有獨立自主的空間,而媽媽卻遲遲地不放心、不放手,不但沒有教育好孩子,還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一?獨立自主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獨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自主,就是自己作主。獨立自主就是按自己的主張和權利行事,不受別人的控製或支配。青春期,由於生理上日漸成熟,孩子在心理上會產生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喜歡批判,喜歡譴責,喜歡否定一切,喜歡蔑視權威,喜歡不順從,希望獨立自主,不受約束。就像案例中的小麗一樣,不喜歡家長把自己從頭照顧到腳;討厭家長處處限製自己,不給自己自由。但另一方麵,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渴望家長的理解、鼓勵、支持與保護。

二?包辦幹涉導致孩子的依賴和懶惰孩子懶惰、沒主見,其實是家長一手造成的。青春期之前,家長老認為孩子年齡小,什麼事也做不好,幹脆什麼也不讓他做;認為孩子缺乏計劃性,不會安排日常,幹脆替他安排好一切;認為孩子自製力差,管不住自己,所以不斷地提醒和督促;認為孩子辨別能力差,分不出好壞,所以替他去選擇,替他拿主意;認為孩子的事沒什麼大事,沒有耐心傾聽,剝奪了孩子表達自我感受和想法的機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節約時間學習,什麼事情都代勞。家長的包辦代替多了,孩子的依賴性就強了,被動,懶散,不會做事,沒有主見,不思進取。因此可以說,是家長長期的過度保護、過度幹涉,造成了孩子的依賴、不獨立,這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加劇了青春期孩子的對抗和叛逆。就像案例中的小麗,由於家長從小對孩子事無巨細地包辦,導致孩子十幾歲了,去超市買東西卻因糾結而費很長時間。

00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建議青春期孩子的獨立自主,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應怎樣支持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呢?

一放手,支持孩子生活獨立家長要大膽放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去做。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房間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收拾。不用擔心他做不好,更不要求全責備。隻要孩子去做,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感到“我能行”,這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如果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勇往直前,那麼他的各種潛力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掘。如果家長對孩子包辦過多,孩子就會因為缺乏鍛煉機會而永遠不會做,永遠做不好,這不但讓孩子生活無法獨立,還會讓他變得不自信。

二放權,支持孩子獨立解決問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時候是在爭權,爭自主權。智慧的家長要學會放權:放選擇權、嚐試權、犯錯誤權。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嚐試,允許孩子犯錯。比如孩子的成績下降了,很多家長比孩子還著急,替孩子分析,找輔導班,請家教,結果並不理想。不如把困難還給孩子,讓他自己麵對,自己分析,自己想辦法解決。家長隻做引導和鼓勵:“孩子,學習004第一篇?孩子發展是你自己的事,成績的上下波動很正常。對於這次成績下降,你自己分析是什麼原因?接下來你準備怎樣應對?需要爸爸媽媽給你怎樣的支持?”這時孩子感覺到家長的尊重和信任,孩子會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信,增強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今天好冷要穿三件。”“孩子,這件衣服不好看,那件才好看。”家長認為這是關心,不,這是幹涉。那什麼是關心呢?關心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決策,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而家長保持關注著他,陪伴著他。當需要時,再出手,這是關心。如果他不需要,家長就出手了,這是幹涉。過度的關心,就是幹涉;過度的幹涉,就是剝奪。學會關心,就要學會放權,不去幹涉,這樣的孩子才能夠有自主的權力,才能學會獨立自主。

三放心,支持孩子獨立思維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家長不要立即回答。家長說了,孩子就不思考了,況且家長的答案也隻是一個角度,很局限。不如把問題還給孩子,引導他自己動腦筋去想,上網、查資料、問老師,全方位、多角度去尋求答案。即使孩子的想法很荒謬、很極端,家長也不要馬上去評判、去否定,隻需心平氣和地說:“你的想法很不錯,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接下來你想怎樣去實施?”當你準備認真聽取他的實施計劃時,你會發現他什麼計劃也沒有,他需要的隻是爸爸媽媽的肯定和認同,不一定非要付諸行動。假如反對他,他倒會堅決地去實施。青春期的孩子愛想象,時常冒出一些奇談怪論,家長隻需傾聽、尊重就好。

00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四放責,支持孩子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在給孩子放權的同時,家長要告知孩子:你的選擇、嚐試、錯誤有可能帶來什麼後果,並提醒孩子要承擔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比如,當孩子賴床要遲到時,家長不必發火、訓斥,更不必提前給班主任打電話為孩子找理由掩護,隻需冷靜告訴他:“賴床可以,遲到也行,隻是班主任問起來,家長隻能如實相告,學校班級對此可能采取什麼處罰,你要自己去麵對去承擔。”當孩子上學忘帶作業時,家長不必犧牲自己時間著急給他送,讓他自己去承受可能來自老師的批評,在承擔後果中長記性,調整自己的行為。同時,家長放責還表現在鼓勵孩子關心家人、孝敬老人,擔起對家人的責任;分給孩子適當的家務,比如拖地、倒垃圾、購物等,讓孩子負起對家庭的責任;鼓勵孩子主動為班級做事,熱心幫助同學,承擔起對集體、對同學的責任。在決定和擔責中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思考與應用家長與孩子共同約定,踐行“五要”“五不要”。

孩子踐行“五要”:一要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做;二要自主,自己的事自己作主;三要擔責,自己行為的後果自己負責;四要擔當,主動為家庭、班級作貢獻;五要慎行,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

家長踐行“五不要”:一不要用太多規矩限製孩子自由;二不要懲罰失敗;三不要說教;四不要包辦代替;五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事。

006第一篇孩子發展第2課和孩子一起解讀生命密碼生命的誕生、發展、衰老和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麵對的自然規律。家長正確引導孩子了解、接納和應對生活中的生老病死,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人生課題。

案例爺爺的去世讓家裏每個人都變得沉默。殯儀館舉行告別儀式,爺爺的黑白照片放在大廳中間,小虎看到爺爺微笑的照片,覺得爺爺並沒有離開。爺爺生前總會把好吃的東西留給自己,還講過很多以前的事情,現在再也看不到爺爺笑眯眯的樣子了,小虎的心裏很難過。

爸爸告訴小虎:“我的爸爸去世了,我很難過。以後,我也會變老,也會離開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這樣,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我們要接納。活著的人可以用記憶和行動緬懷逝者帶給我們的愛。我不會長時間沉溺於悲痛中,我還要工作、學習和生活,我還有你們。”爸爸的話讓小虎的心裏安慰了很多。

最近,科學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收集自己的照片,做一個成長相冊,並交流展示生命的變化。小虎的相冊與眾不同,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在爸爸的提醒下,他把媽媽懷孕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嬰兒照前麵,並解釋說:“這張照片裏看不到自己,因為自己住在媽媽的子宮裏。人的一生要經曆四個階段:出生、成長、衰老、死亡。爸爸告訴我,要想死而無憾,就要活得精彩,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為自己負責,也要力所能及地服務他人與社會。”小虎的話讓同學們陷入了沉思。

00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分析案例中,小虎爸爸能坦誠地和孩子談論死亡的話題,不回避,成為親子生命教育的典範。

一?家庭是形成科學生命觀的第一間教室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隻有家長對生命的意義和過程有一個理性的、積極的認識,才有可能引導孩子養成科學的生命觀。人的出生,涉及性教育,如果家長遮遮掩掩,欲說還休,反倒讓孩子對生命的初始有羞恥感和神秘感,會誤導孩子。如果家長坦誠地和孩子談論“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從講述微小的細胞如何演變開始,和孩子一起觀看孩子小時候的照片和視頻,回顧媽媽懷孕時的事情,能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溫暖。同樣,作為生命的組成部分,一個個重要階段—生病、衰老、死亡,都是親子間可以坦誠討論的話題。家長要引導孩子感悟每個人從一個弱小的嬰兒,成長為少年、中青年,後來白發、駝背,不能走路,慢慢衰老,走向死亡的生命曆程,從而樹立科學的生命觀。

二?家長是孩子身邊認識生命的榜樣年幼的孩子往往會發出“我從哪裏來”“人為什麼要死”“人可以長生不老嗎”這樣的疑問,充分反映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在科學教育課程中初步了解了人的誕生、發展,參與了一些與生命有關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此基礎上,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便是對生命誕生與成長最好的解釋。家庭的餐桌上,日常的對話中,家長可以主動聊聊人活著就要有目標、有追求,生病是身體的一種變化,要勇於接納,讓孩子對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有所接觸和思考。

008第一篇?孩子發展建議對家長來說,跟孩子一起探討生命的變化、生命的意義,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麵嚐試。

一親子閱讀相關書籍,幫助孩子認識生命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從微小的受精卵細胞經過不斷分裂、發展才能成長為一個可以自由行動、能夠改變自己和周圍環境的人。如何引導孩子認識這些美好的奇跡,作為家長,除了身體力行敬畏生命以外,最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親子閱讀。可以設置專門的家庭讀書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有關生命成長的繪本、科普和文學書籍。積極參與親子讀書活動,讓孩子現場朗讀、分享書中主人公的人生。到了周末、假期,帶領孩子走進書店,購置生命成長的相關書籍,讓多樣化的書籍進入家庭書架。當閱讀成為親子溝通的重要內容,家長就能借助文字的魅力、想象的力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感悟生命。

二陪孩子走進自然,共同探索生命曆程孩子想養寵物怎麼辦?有的家長不願意孩子接觸小動物,主要擔心衛生和健康問題。其實,在家庭裏,通過飼養和照顧小00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動物,一起給小動物起名字,一起為小動物布置溫暖、衛生的小窩,引導孩子觀察動物的成長變化,定期給小動物測身高、量體重,訓練小動物如廁、洗澡,對小動物進行有趣的訓練,提高小動物的反應能力,甚至在小動物死亡的時候寫悼詞。鼓勵孩子照顧寵物,通過共處,培養對生命的熱愛,可以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對生命的責任和生命的情感,學會珍惜生命。

家長帶著孩子走進自然,開展戶外運動,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陽春三月,陪孩子登山踏青,感受暖風拂麵和楊柳依依;酷熱的夏天,鼓勵孩子遊泳、打球,在大汗淋漓中感受生命的活力;涼爽的深秋,與孩子一起手挽手走進森林小道,看雲卷雲舒、黃葉飄搖;與孩子一起走進農家采摘,體驗收獲的喜悅。

四季輪回正如人的生命變化,經曆稚嫩的少年,向上的青年,火熱的壯年,最終走向恬淡寂靜的老年,這樣的人生圖景,需要家長引領孩子一起走過,一起感悟。

三重視家史教育,以良好家風建設培育生命價值觀念帶孩子走親訪友,了解家族的變遷,感悟生命的傳承。家族中的勵誌人物、曲折故事和重大變故,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家庭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家族中普通人勤勞簡樸的故事,充滿歡笑的趣事,和諧相處的小事,同樣可以印證忠厚、樸素的生活道理。清明節,帶孩子走進家族的祠堂或公墓,祭拜祖先,緬懷家世,了解家風,傳承家訓。春節,帶孩子回老家拜年,認識親戚家人,了解家庭成員關係。這樣的尋根之旅,讓孩子感受家族傳承、生010第一篇?孩子發展命延續。

四引領孩子時常回首自己的人生發展軌跡,從中感悟生命寶貴讓孩子獨立製作成長相冊。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從出生到現在的照片做成電子相冊,孩子自己動手配上文字和音樂,分享感受,交流對人生曆程的感悟。

人生是一條不可逆轉的旅程,家長要帶領孩子一起探究、體驗生命變化,培養孩子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讓生命教育更接地氣,親子感情更親密,家庭氛圍更和諧。

思考與應用請與孩子一起閱讀《不老泉》,共同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你一直生活在世上”。

01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第3課孩子的青春萌動不可怕六年級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初期,他們不僅生理上迅速發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發育及其功能的逐漸完善,心理上也發生著許多奇妙的變化,比如有了異性交往的需求,出現異性萌動。麵對孩子的性萌動,家長需要理性應對,幫助孩子度過這一美妙又困惑的時期。

案例媽媽無意中看到王建書中一張小紙條:“親愛的,作業寫完了,記得給我打電話哦!”當時媽媽就嚇了一跳,懷疑兒子是不是在早戀。才剛上六年級,這麼小,影響了學習,耽誤了前途怎麼辦?這麼敏感的話題,媽媽也不知道怎麼跟兒子談。這一係列的疑問讓媽媽著實感到焦慮。於是媽媽開始查看孩子的QQ聊天記錄、通話記錄,三番五次找孩子談話,弄得孩子整天像做賊一樣。媽媽的盤查與不信任,嚴重影響了王建的心情和學習,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分析案例中,王建的家長如此緊張焦慮,源於對所謂早戀的擔憂和恐懼,對青春萌動的錯誤理解和應對方式的無知。

一青春萌動不等同於早戀情竇初開是青春初期的性心理標誌。六年級孩子開始進入青春初期,隨著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也開始有很大的變化,出現對異性的看法和態012第一篇?孩子發展度的改變,這是引發青春萌動的主要原因,是正常現象,對異性的好感很純真也很美好。案例中,王建媽媽就是因為缺乏對青春期性萌動的正確認識,分不清楚萌動與早戀,因而小題大做,憂心忡忡。

事實上,青春萌動不等同於早戀。但是,若引導不當,青春萌動極有可能發展為早戀。從萌動發展到早戀,主要原因有:首先,親子關係的原因。事實證明,在親子關係融洽的家庭中,孩子度過青春初期會相對平順。親子關係好,家長給孩子的關愛和尊重會比較充足,孩子的不良情緒能夠被家長接納並得到及時排解,心理狀態好,對他人提供的情感需求就不大,對早戀的抵抗力就會比較強。親子感情好,孩子更容易聽從家長的建議,延遲談戀愛的時間,早戀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那些和家長關係緊張的孩子則正相反,因為情感缺失,心理壓力大,在家裏找不到溫暖和理解,自然會到外麵世界去尋求。當發現孩子有早戀跡象,家長首先要想想親子關係是不是出了問題。而導致親子關係出問題的原因,要麼是陪伴缺失,要麼是教育方式不當,如批評、指責多,鼓勵、肯定少,甚至出現動手打、開口罵的家庭暴力現象,這些因素都容易疏遠親子關係,使青春萌動走向早戀。

其次,好奇心驅動。有些青春初期的孩子,由於好奇心,也會引發早戀,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成熟。另外,還有來自報刊、網絡色情文字及視頻的不良影響,讓青春萌動的孩子難以抗拒不良誘惑。

二?家長應對方式不當,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異性交往是青春初期孩子的正常需求。青春初期的孩子喜歡廣泛交往,他們在與同性朋友交往的同時,也會與異性朋友正常交往,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比如,孩子可以學習異性同學的性格優勢,增強進取意識;也可以在學業上取長補短,促進學習進步。當然,孩子們在交往中,有可能因為相互吸引而產生好感。對此,家長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交往,而不是像案例中王建媽媽一樣,將好感認為是早戀,並如臨大敵,橫01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六年級學堂加幹涉。自身焦慮的家長,容易不斷提醒孩子,反複與孩子進行無效的談話。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感到壓抑,甚至從此產生逆反,或者對異性交往產生心理障礙。

建議和諧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產生對家長和家庭的親密依戀,滿足孩子安全、愛、歸屬和尊重需求。家長對異性好感和早戀需要保持客觀、理性的認識,采取恰當的應對方式。

一多學習,了解青春初期孩子的情感特點青春萌動引發的問題可能很多,除了案例中的傳遞紙條、異性網上聊天外,還有可能出現其他困惑,比如有了喜歡的同學要不要表白?收到“我喜歡你”之類的表白該怎樣應對?看到好朋友在戀愛,自己要不要也找一個?喜歡和愛有什麼不同?愛與責任有什麼關係?諸如此類,困惑孩子,也考驗著家長。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和一定的溝通技巧,引導不好還有可能誤導孩子。

所以,家長要多學習,努力成為孩子的情感顧問。可以通過購買一些相關的書籍,或瀏覽一些官方網站,了解青春期孩子特點以及青春萌動的問題,知己知彼,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給予科學的引導。同時,由於孩子認識上的不成熟,對於愛情沒有清晰的認識,加上周圍的輿論,很多孩014第一篇?孩子發展子容易把男女同學之間純潔的友誼、對異性的欣賞仰慕錯誤地當作愛情,影響孩子的正常交往。對此,家長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學習、探討,讓孩子知道萌動是正常現象,以及萌動與早戀的區別,做到不驚慌,坦然麵對,正常交往。

二多陪伴,主動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與父母關係疏離、家長陪伴缺失、孩子無處尋求情感的交流和心理的安慰,這是早戀的重要原因。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對孩子是否有長期的忽略,是否有陪伴的缺失,教育方式是否粗暴簡單,而讓孩子反感、恐懼、難以接受。冷靜覺察之後,要努力調整,對孩子多關注,多陪伴,多尊重,多表達愛,努力保持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拉近已經疏遠的親情,想辦法拉回孩子的心。比如,當發現孩子放學回家一直悶悶不樂,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可以對他提供哪些幫助,很多時候孩子可能隻是需要找個人傾訴,得到安慰。平時,可以在每天或每周設定一個親子時光,在這個時間內,家長要放下繁忙的工作,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分享最近發生的有趣的事、快樂的事,或者逛逛書店、商場,或者看看電影,互相傾訴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