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2—3歲)七年級山東教育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2-3歲\/王治芳主編.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7(家庭教育必讀叢書)ISBN978-7-5701-1018-6Ⅰ.①學…?Ⅱ.①王…?Ⅲ.①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教材Ⅳ.①G7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57301號?

JIATINGJIAOYUBIDUCONGSHUXUEHUIPEIBANXUEHUIAI:JIAZHANGXUETANG2—3SUI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2—3歲王治芳?主編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山東教育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緯一路321號?郵編:250001?????電話:(0531)82092660網址:www.sjs.com.cn印??刷:萊蕪文源印務有限公司版??次:2020年7月第1版印??次:2020年7月第1次印刷開??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印??張:15印??數:1-6000字??數:230千定??價:31.50元(如印裝質量有問題,請與印刷廠聯係調換)印廠電話:0531-75660878前言與孩子相遇是美麗的緣分。花開有聲,成長有徑,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他們提供適宜成長的土壤,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助推他們成人成才。

家庭是開啟智慧、培養品德、塑造個性的搖籃。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此,我們依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和《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課程指南》,研發了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

本叢書共18冊,按照孩子年齡,0—18歲每年一冊,按序排列,幫助家長依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叢書分孩子發展、教養策略、家庭建設和合作共育(3—18歲增設)四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若幹主題,每個主題圍繞典型案例展開論述。孩子發展指家長在了解孩子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其積極發展;教養策略指家長在科學育兒理念指導下,運用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養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含特殊家庭的教養策略;家庭建設指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家人和諧關係的構建、家庭生活資源的管理、家風家訓的傳承等;合作共育指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含家長學校、家委會、社區活動等形式。叢書內容螺旋上升,多維展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中的學業適應、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及關係處理等家庭教育常見問題,幫助家長跟隨孩子成長的節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議。本叢書旨在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發展觀,發掘孩子的積極品質,培育孩子的探索與專注、依戀與共情、表達與溝通、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獨立與責任、思維與創造、規則與安全、分享與合作等基本素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發展資源,使孩子自身蘊藏的潛能得以激發,同時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叢書中案例皆來自家庭生活及教學一線,具有代表性。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作者團隊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和社會學等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叢書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是一套難得的有梯度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操應用相結合的教子叢書。

本分冊適合2—3歲寶寶的家長閱讀。2—3歲寶寶有其獨特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淘氣,常伺機逃避家長的保護,掙脫他們的約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並形成較強的自我意識。家長首先要適應寶寶的這些變化,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該麵對並接納。同時,家長應該適時適宜的進行教育。本分冊案例皆來自生活和教學中的真實案例,具有普適性。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作者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和社會學等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本分冊將通俗易懂的理念和便於落地的策略結合,滿載著教育的深情和智慧,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本叢書是山東省家校共育課程建設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由教育科研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和高校相關人員撰寫,並經過多輪課程實驗及專業人員審校。

本叢書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治芳策劃主編,劉立新、徐繼存、孫家齊等任副主編。本分冊由辛明任主編,孫紀玲、李岩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有辛明、孫紀玲、馮天紅、於燕、於麗娜、吳飛、包茂鳳、胡玉霞、於誌磊、高明月,另有齊國豔、朱鳳麗、楊魯雲、李輝、李強、張潔、魏淑華等參與編寫,王治芳、辛明、李岩等修改統稿。

本叢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省內外相關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002目錄第一篇?孩子發展第1課?家有“小話癆”…………………………………002第2課?進入小小叛逆期…………………………………008第3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013第4課?寶寶總是自言自語………………………………017第5課?愛穿媽媽的高跟鞋………………………………022第6課?對捉迷藏情有獨鍾………………………………026第7課?玩具壘高又推倒是為何…………………………031第8課?執拗敏感期來了…………………………………036第9課?秩序敏感期的那些事……………………………041第10課?開始建立性別意識……………………………046第11課?為何如此黏媽媽………………………………050第12課?渴望與小朋友一起玩…………………………055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第13課?不願分享是自私嗎……………………………060第14課?音樂激發寶寶潛能……………………………065第15課?在遊戲中成長…………………………………069第二篇?教養策略第16課?耐心回答寶寶的問題…………………………076第17課?讓寶寶愛上兒歌………………………………081第18課?寶寶見人不打招呼怎麼辦……………………086第19課?如何正確地鼓勵寶寶…………………………091第20課?你會與寶寶玩“打電話”遊戲嗎……………096第21課?如何陪寶寶玩建構遊戲………………………101第22課?如何與寶寶玩角色扮演遊戲…………………106第23課?寶寶不聽話怎麼辦……………………………111第24課?寶寶不愛說話怎麼辦…………………………116第25課?寶寶喜歡摸自己的性器官怎麼辦……………121第26課?寶寶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126第27課?寶寶愛打人怎麼辦……………………………131第28課?寶寶亂塗亂畫怎麼辦…………………………135第29課?寶寶做事不專注怎麼辦………………………140第30課?寶寶成了“電視迷”怎麼辦…………………146第31課?寶寶一出門就亂跑怎麼辦……………………151002目錄第32課?寶寶愛“撿破爛兒”怎麼辦…………………156第33課?寶寶愛翻東西怎麼辦…………………………161第34課?寶寶“說謊”怎麼辦…………………………166第35課?怎樣給寶寶立規矩……………………………171第36課?允許寶寶犯錯…………………………………176第37課?培養寶寶規律的生活習慣……………………181第38課?引導寶寶學會自己吃飯………………………185第39課?讓寶寶學會自主如廁…………………………190第三篇?家庭建設第40課?做情緒平和的家長……………………………196第41課?家庭語言氛圍很重要…………………………201第42課?親子閱讀益處多………………………………206第43課?家務勞動“我能行”…………………………211第44課?不做“影子爸爸”……………………………216第45課?與寶寶一起做好入園準備……………………221附錄………………………………………………………227參考文獻…………………………………………………229003第一篇?

孩子發展從寶寶作為一個新生命來到家長身邊,家長就全身心地愛著他,關心他,希望他成為可愛、活潑、勇敢、自信的人。慢慢地,寶寶在家長的關愛與嗬護中長高了,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奔跑了……但不少家長發現,到兩歲後,寶寶好像變了:愛說“不”了,喜歡和家長“對著幹”了,好像不再把家長作為依靠了,吃飯時、拿東西時愛說“我自己來”。寶寶經常自言自語、自娛自樂,有時還會悄悄穿起媽媽的高跟鞋,偷偷模仿爸爸刮胡子……其實,2—3歲時,寶寶有了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一次飛躍,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家長不應簡單地將寶寶界定為“不聽話的孩子”,而要認識到這些“叛逆”行為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應在了解寶寶這個階段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穩定好自己的情緒,理解和包容寶寶的行為,耐心做好陪伴和引導,為寶寶成長提供適合的空間與環境,給寶寶需要的愛。

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第1課家有“小話癆”寶寶從咿呀學語到能說會道,是一個令人欣喜的過程。兩歲多的時候,寶寶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顯著提高,經常“語出驚人”。原來“笨嘴笨舌”的小寶寶突然之間變得“能說會道”起來,像個“小話癆”,一件事兒能囉唆半天,這就是寶寶語言爆發期的表現。

案?例歡歡兩歲七個月了,一天,歡歡和媽媽在樓下玩皮球,見到一個阿姨走過,歡歡快速跑過去問好,看到阿姨的提包,不停地問:“阿姨,你的包裏麵有什麼?”“阿姨,你要到哪裏去?”……媽媽有點尷尬,想製止歡歡,並解釋道:“最近歡歡太能說了!除了睡覺,她的嘴巴基本就沒停過,玩的時候也是邊擺弄手中的玩具邊嘟囔,看電視時指著畫麵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聽到大人說什麼,她就跟著學什麼,偶爾還會模仿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語氣和表情,有時還爆出一些她自己獨創的語言,搞得家人捧腹大笑。當大人忙著顧不上理她時,她還會不高興,非要讓人回應她,要不就可憐巴巴地一直叫我,真讓人受不了啊!”??分析?

很多寶寶兩歲後,會像歡歡這樣,變成一個“小話癆”:愛說話、愛提問,表現出較強的語言能力,能保持較高的說話興致,思維比較活躍。

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什麼寶寶突然之間愛上了說話,而且說個不停呢?其002第一篇?孩子發展實,這是寶寶進入“語言爆發期”的正常表現。寶寶學習語言不是一字一句地學習,而是存在突然的“語言爆發期”,在這個時期,寶寶的語言能力會飛速發展和進步,突出的表現是對詞彙和語法的掌握。

一?寶寶語言發展的特點兒童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把兩歲稱為“詞彙爆炸期”。多數兩歲左右的寶寶能掌握大約300個常用詞彙,有的寶寶甚至已能掌握500—600個詞彙。一般來講,這時寶寶的詞彙量以每月50個或更多的速度持續增加。

有了詞彙量的基礎,寶寶運用句子的能力也快速增長,能把一些新學的詞有序地排列,組成更多的語法句式。24—30個月之間,寶寶已經可以說3—4個字的句子了;31—36個月之間,寶寶的平均句長可以達到5—6個字,還有很多較為複雜的句型。三歲時,寶寶基本就能說出複合句了。通過越來越複雜的句子,寶寶能夠更好地表達心中的想法和意圖。

大多數寶寶在接近三歲時開始迎來“語言爆發期”。不過,不同個體出現的時間早晚會有所差異,男孩和女孩也有所不同,一般來看,女孩比男孩的“語言爆發期”出現的時間要早一些。

二?前期的積累影響語言的發展兩歲前,寶寶的語言發展經曆了一段較長的積累期,在日常生活中,寶寶每天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吃喝玩耍、看書講故事、做遊戲等,家人經常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和溝通,對寶寶說一些簡短的語句或詞語,寶寶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素材,積累得越多,到語言爆發期,爆發的力度就越大。

隨著生活經驗不斷豐富,寶寶想表達的內容越來越多,如自己看見的事物、擺弄的玩具、吃過的水果等,從而運用新掌握的詞彙,組合成句子,說起來反反複複、絮絮叨叨的,甚至自言自語,給人“小話癆”的感覺。

00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建議當寶寶的“語言爆發期”到來時,家長應如何應對,幫助寶寶更好地表達,提升溝通能力呢?

一學會傾聽,善於回應並啟發家長要接受寶寶的“話癆”現象,不要抑製寶寶說話的願望,更不要試圖把喋喋不休的小嘴“關掉”,而應該用更有效的方式來對待愛說話的寶寶。

家長應該每天都留出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蹲下來認真聽寶寶說話,看著寶寶的眼睛,不管寶寶說的是多普通的事,都要表現得有興趣,並且認真傾聽。家長學會做寶寶的忠實聽眾,而且要適當回應。家長的回應就是對寶寶的肯定和鼓勵,在家長眼裏看似簡單的附和,如“嗯、哦、好的、對呀……”以及微笑、點頭等,卻是寶寶的定心丸。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寶寶囉唆或者一時語塞,就著急打斷或者直接替寶寶說。否則,寶寶下次可能就不再開口了。因此,家長一定要謹記:寶寶說話,大人別打斷。

除了聽,家長還要注意啟發和引導。當寶寶有需求的時候,啟發寶寶說出來,比如當寶寶要香蕉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寶寶說,“寶寶請說:‘我要吃香蕉’,媽媽就把香蕉給你”。同時,家長還應注意正確引導,不要使用兒語和疊詞,如“吃飯飯”“洗澡澡”等,不要重複寶寶說錯的話,引導寶寶正確表達,讓寶寶004第一篇?孩子發展一開始就學說規範的語言。

二為寶寶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語言發展離不開溫馨和睦、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寶寶的影響很大,如果寶寶經常處在壓抑緊張焦慮的環境中,沒有安全感,語言表達容易受挫,出現煩躁焦慮、畏縮等問題。有研究表明,處在經常失和家庭中的寶寶容易出現口吃、緊張、易怒等問題。因此,家庭環境、父母的感情和溝通狀態,對寶寶來說都非常重要。家長要給寶寶提供感情支持和寬鬆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寶寶感受到輕鬆溫暖,有利於寶寶敢於表達。

三做好親子互動,讓寶寶變“愛說”為“會說”家長可以通過親子共讀、親子共唱和親子遊戲等,有意識地幫助寶寶練習口語表達。比如和寶寶進行親子閱讀,借助圖片、繪本等工具,讓寶寶看圖說話、複述故事等,提高寶寶的表達能力;陪寶寶一起聽和唱兒歌,在聽歌、唱歌中提高寶寶的口語表達能力。家長還可以為寶寶創設有趣的情景遊戲,讓寶寶在遊戲中學習,寓教於樂。例如讓寶寶扮演醫生,給媽媽“看病”,通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寶寶學會恰當地表達,培養寶寶即興表達的能力。

四正麵鼓勵,激發寶寶說話的積極性寶寶學語言的過程中,家長要多鼓勵少批評,激發寶寶說話00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的積極性。寶寶出現發音不準、用詞不恰當的現象是很正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會不斷對自身語言進行修正。因此,家長不要太心急,不必過於在意寶寶是否已經掌握了哪個詞語、哪句話,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隻要寶寶對語言學習有興趣並且處於適宜的語言環境中,最終都能把話說好。家長要循循善誘,給寶寶慢慢掌握的時間。當寶寶使用的詞彙、句子明顯進步,發音準確時,及時給寶寶讚揚和鼓勵,讓寶寶充滿信心。當寶寶發音不準、用詞不當,甚至有點口吃時,家長要有耐心,可以提醒但不要一味地指正、批評寶寶,否則容易挫傷寶寶的自信心,降低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五引導寶寶多觀察,從而“言之有物”家長應引導寶寶多觀察,幫助寶寶擴大眼界、增長知識,以便“言之有物”。寶寶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家長要引導寶寶多聽、多關注周圍的事物,當寶寶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家長應該引導寶寶進一步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等外部特征,感知物體的軟硬、冷熱等,啟發寶寶說出來。每天晚上一家人在一起時,引導寶寶說說一天生活中最高興的事,講講看到了什麼,和誰玩了,和爸爸媽媽去哪裏了等等,讓寶寶表達清楚,說話有邏輯,提高寶寶的表達能力。

006第一篇?孩子發展思考與應用和寶寶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如“賣玩具”遊戲:準備好幾件玩具,家長先扮演“營業員”,向寶寶介紹一件玩具,比如指著玩具小兔說:“小白兔白又白、三瓣嘴、四條腿、長耳朵、短尾巴,長得真可愛!你想買嗎?”接下來,互換角色,讓寶寶扮演“營業員”介紹這件玩具。如此反複進行幾次,讓寶寶通過模仿,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00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第2課進入小小叛逆期2—3歲的寶寶開始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蠻橫”“不講理”,變成活脫脫的“搗蛋鬼”。麵對寶寶的小叛逆,家長應該如何與寶寶溝通呢?

案?例丁丁,兩歲七個月了,最近很讓媽媽頭疼。原因是每次帶丁丁去遊樂場玩、超市買東西,丁丁總是鬧著不走,一會跑到這兒,一會跑到那兒,媽媽越讓他走,他越跑,氣的媽媽不得了,他則高興得又蹦又跳,媽媽很是無奈,大吼道:“你走不走?不走就把你自己扔在這。”丁丁則大聲喊:“不走,不走。”每次媽媽隻能硬生生地把他拖走,他則大哭、撒潑,讓媽媽很尷尬。

丁丁在家也這樣,到了吃飯時間,媽媽說:“丁丁,去洗手,吃飯了。”丁丁張口就說:“我不。”媽媽的火蹭一下就上來了,“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飯前要洗手,你再這樣,媽媽不要你了”。說著連拉帶拽地幫丁丁洗手,丁丁則大哭大鬧,還把香皂扔出去,這樣一鬧,哪還有心情吃飯。

??分析?

案例中丁丁的“蠻橫”“不講理”,讓家長很是頭疼。很多寶寶到了兩歲後也會出現各種不聽話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008第一篇?孩子發展一?寶寶進入“叛逆期”寶寶兩歲開始進入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其突出表現是喜歡和家長“對著幹”,不願聽大人的話。這一年齡段的寶寶逐漸有了自我意識,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什麼都想試一試,有時甚至出現偏執的行為,很多時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們來說並不奏效。其實對於這樣的行為,家長不用惱火,這正是寶寶認識周圍事物及社會的方式,寶寶隻有在“反抗受挫”中才能獲得有益的經驗。隻是,2—3歲的寶寶還不能完整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隻會通過哭鬧、撒潑、打滾、說“不”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讓家長誤認為寶寶很“不聽話”。

二?家長的應對方式不當2—3歲寶寶之所以出現問題較多,這是寶寶自我認識提高,渴望擺脫控製的表現。這時候寶寶的種種叛逆行為其實是在傳達“我有想法,我想表達”的心理。如果家長不理解寶寶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命令的語氣,傳遞家長單方麵的要求,不尊重寶寶的意願,強行製止寶寶的行為,這會讓寶寶的內心很痛苦,“拚命”地反抗。而且,家長的長期強行製止,不給寶寶表達的機會,也會阻礙寶寶語言的發展,寶寶感受不到家長的認可,還會影響親子關係,讓寶寶失去自信、缺乏安全感。如案例中丁丁不想洗手,媽媽強行讓丁丁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是不對的,這會讓丁丁對本應該做的事更加排斥,甚至影響丁丁的身心發展。

建議2—3歲的寶寶自我意識增強,想要自己做事情,對家長的要求喜歡說“不”“我就要”等。家長要了解寶寶叛逆期的特點,掌握與寶寶溝通的方法,幫助寶寶順利渡過這一時期。

00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一接納寶寶的情緒當寶寶無法控製自己,大發脾氣時,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接納寶寶的情緒。家長可以告誡自己:寶寶並非在與自己作對,此時的寶寶最需要得到嗬護與幫助。家長要控製自己的脾氣,陪在寶寶身邊,等寶寶情緒平和後,再用柔和的語言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但不知道你為什麼不高興,能告訴媽媽嗎?”與此同時,要給予寶寶適當的愛撫,鼓勵寶寶說出來。

當家長用這種平和的語氣與寶寶溝通時,寶寶就慢慢學會了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平和地與父母說話。家長的接納既能化解寶寶心中的不滿,也能引導寶寶用正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情緒,還能促進家長與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二給寶寶充分的表達時間當寶寶“叛逆”時,家長要給予寶寶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強行製止寶寶。在這一時期即使再乖巧的寶寶也有叛逆的時候,他會一邊看著你一邊“做壞事”,家長要學會理解,在這個時期寶寶做“壞事”也是學習的機會。

當寶寶表達不到位時,家長不要著急上火,要對寶寶多一分理解,順著寶寶的思路引導他把事情說清楚。寶寶年齡雖小,卻有著自己做事的邏輯。但因受語言發展的限製和環境的影響,寶寶有時不能迅速地想到用合適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願,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給予寶寶足夠的時間來理清思路、組織語言,這樣做也為寶寶練習完整表述提供了機會。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010第一篇?孩子發展通過傾聽了解寶寶,如果覺得寶寶做的“壞事”是可以接受的,就尊重寶寶的意願,讓寶寶去做,寶寶得到家長的認可,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了,會有利於良好性格的形成;如果不能接受,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或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拒絕寶寶的要求,總之不要與寶寶產生正麵衝突,幫助寶寶順利渡過這一時期。

三適當運用語言技巧有時孩子的想法讓家長很為難,家長要學會適當運用語言技巧來化解寶寶的抵觸情緒。比如家長想讓寶寶按時休息,寶寶卻玩得正起勁兒,如果家長說:“跟你說了好幾次,還不睡覺?”這樣的表達讓寶寶首先感受到的是家長的指責或抱怨,即便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因為情緒的抵觸不願配合。如果家長換一種肯定和認同的方式去問:“這麼晚了,寶寶一定準備好要休息了,對吧?”即使寶寶不想休息,他回答時的心情肯定也會不一樣,進而聽從家長的建議。

研究發現:自我控製感能讓寶寶的行為更積極,源於個體的心理自我保護機製,自己選的東西最特別。當寶寶自己做出決定和選擇後,會帶來積極的行為。因此,家長與寶寶溝通時要給予寶寶選擇的機會,這樣寶寶的配合度會更高。比如到了睡覺時間,家長可以問:“寶寶,我們是現在睡覺,還是5分鍾後睡?”這樣讓寶寶自己做出選擇,抵觸情緒就會少很多。

四為寶寶的叛逆樹底線作為家長,對寶寶既要柔風細雨,也要堅持守住愛寶寶的01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2—3歲學堂底線。愛寶寶是每個家長的天性,但若愛沒了底線,就等於害寶寶。特別是處於2—3歲叛逆期的寶寶,也是建立規則意識的重要時期。如果家長一味地向寶寶妥協,寶寶就無法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比如有的寶寶不分冬夏、不記數量的吃冷飲、喝飲料,若定下的規矩家長和寶寶不堅持執行,就會傷害寶寶的脾胃,影響寶寶的正常飲食。因此,家長也要學會適時向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大聲說“不”,讓寶寶真正明白,有些底線家長是不會妥協的。

等寶寶情緒穩定了,及時和寶寶溝通,講明不能做的真正原因,以正向引導為主,幫叛逆期寶寶建立明確的規矩。

總之,2—3歲叛逆期的寶寶自我意識正逐漸增強,喜歡用挑戰規則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作為家長要尊重寶寶的成長規律,對寶寶多點理解和耐心,針對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與寶寶真誠地溝通,以化解寶寶的不良情緒。

思考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練習運用肯定的表達方式,給寶寶充足的表達時間與寶寶溝通,幫寶寶順利渡過“叛逆期”。

012第一篇孩子發展第3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3歲寶寶身體機能迅速發展,具備了自我服務的能力,家長要把握這個時機,培養寶寶的自主能力,讓寶寶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洗手、穿衣等。即使現在家長需要花點時間,但隻要寶寶掌握了方法,形成了習慣,將來家長和寶寶都會很受益。

案?例今天是琪琪的三歲生日,媽媽邀請他的小夥伴一起慶祝生日。

媽媽拿來西瓜招待大家,小夥伴們都是自己拿著吃,琪琪也想自己去拿,但是媽媽卻說:“你小心別弄髒了衣服,來媽媽喂你。”琪琪口渴了,不是自己去喝水,而是跑到媽媽跟前,媽媽端著水杯喂他喝。小夥伴們在一位姐姐的帶領下開始玩遊戲。姐姐要求大家搬來小凳子坐成一排,其他小夥伴都照做了,可是,琪琪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姐姐提醒了好幾遍,可是他仍舊不動。最後,姐姐隻好幫琪琪搬了一個凳子讓他坐下。

??分析?

案例中的琪琪事事依賴別人,獨立性差,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過度保護的教養觀念,不重視寶寶自理能力的培養,忽略了獨立做事對於寶寶成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