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第四篇?合作共育建議校訪是促進家校聯係的渠道,如何才能讓校訪的路徑更多,成效更好呢?

一主動聯係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情況家長可以跟老師預約時間,親自到學校來參觀孩子的生活及其他表現。這樣不僅能了解學校的管理要求、管理特色及老師的教學情況,還能了解孩子的日常情況及發展動態。如果孩子呈現出的是好苗頭,學校、家庭雙方都能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樹立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出現了不良傾向,學校、家庭可以及時進行針對性教育和引導,把不良傾向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通過多種渠道及時與老師交流溝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家校溝通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交流方式,利用網絡溝通工具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溝通聯係,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校訪渠道。關注和留意家校群中老師發布的各種信息並積極做出反饋,可以及時獲知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表現,使家長可以在家針對相關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引導。家長還要積極參與到家校群的建設與管理中,溝通時尊重老師和其他家長,語言文明,不散布不實消息,不傳遞負能量信息,營造良好的家校15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溝通氛圍,為班級發展盡一份心力。

三通過主動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要想子女得到更好的發展,家長就要先讓自身有所成長。培養和教育孩子不僅是物質的付出,更需要心靈的支持與幫助。家長要樹立“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的理念,在教育之路上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家長要積極參與學校舉行的各種家庭教育講座及培訓,勤於向老師、專家請教家庭教育知識,主動閱讀相關書籍,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與老師溝通時能夠聽得懂、做得到,使自己的教育和引導真正取得成效。

四積極參與家委會工作,營造良好班級氛圍家委會是家長聯係學校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起著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支持學校發展、提升家長素養等重要作用。參與家委會工作,是深度參與家校合育的方式,也是隱性的校訪路徑。在家委會的工作中,家長可以通過與學校、老師的共商、共建、共享,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老師的教學與管理特點,從而更好地了解孩子在這種大背景下的發展情況,進而明確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積極參加家委會的工作,配合老師做好班級的每一項活動,身體力行地為班級服務,用實際行動關愛班集體,營造互助互愛、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氛圍,更好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156第四篇?合作共育思考與應用與班主任或科任老師預約一次校訪,到學校親自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

15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第35課利用教師節,引導孩子表達感恩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家長在教師節引導孩子向老師表達感恩,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師,敬重老師,培養孩子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質。

案例冬冬是五年級的學生,每年教師節爸爸媽媽都會幫他給老師準備教師節禮物。他們認為不管禮物貴重與否,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都要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儀式感,培養孩子對老師的感恩之情。馬上又要到教師節了,冬冬和爸爸媽媽商量說今年想給老師一個有新意的教師節禮物。爸爸媽媽對他的想法大加讚賞,誇讚他是個知道感恩的孩子,並詢問他對禮物有什麼好的想法。孩子想給老師買一種繡著“老師您辛苦了”幾個字的手帕,想讓老師看到手帕,就能想起自己。此時爸爸引導孩子,讓他想想有沒有比買東西更為有意義的禮物。同時告訴他,老師在前兩天已經在家長群裏說了學校的倡議,提倡學生自己動手給老師做禮物,不要花錢購買鮮花或其他禮物。後來,冬冬采納了爸爸的建議,決定自己動手構思為老師製作一張賀卡。同時,冬冬的爸爸也決定為自己的老師製作一張賀卡。就這樣,冬冬和爸爸一起動手,一起構思,各自為自己的老師送上了親手製作的卡片。爸爸的卡片,還是冬冬陪爸爸一起送去的。

158第四篇?合作共育分析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長的正確引導對孩子的影響意義重大。

一?家長重視教師節,因勢利導培養感恩之心教師節的設立有明確的尊師重教的社會導向性,通過這一節日的設立,引領全社會形成尊重教師、重視教育的良好風尚。老師不僅是孩子學習的指導者,還是孩子道德發展的領路人。家長應該抓住教師節這一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從小樹立了這種感恩之心,就會尊敬老師,處理好師生關係,學會共處。擁有感恩之心,無論是在今後的家庭生活中還是在學校生活中甚至是走向社會,都會獲得更高的幸福感。案例中,冬冬的父母非常重視教師節,將此節日作為很有意義的教育日,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儀式感,培養孩子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二?家長重視情感教育,潛移默化培養感恩之心感恩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會感恩是孩子的必修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教會孩子知書達理,遵紀守法,還要教會孩子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回饋別人的付出。案例中冬冬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借助節日引導孩子思考如何更有意義地感謝老師,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最後,不但在想法上鼓勵孩子,更是通過自己製作卡片送給老師的行為感染孩子。家長讓孩子陪同去看望自己老師的舉動,將這種感恩之心的培養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建議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利用教師節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呢?

15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一發揮家長榜樣的力量在培養孩子感恩老師的教育中,家長應成為孩子感恩老師的榜樣,不僅言傳,還要身教。案例中,冬冬的家長與孩子一起為老師製作卡片,並帶孩子去拜訪家長自己的老師,將自己親手製作的卡片送給老師,這種尊師重道的實際行動在無形中為孩子樹立了榜樣。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要時時表現出對老師的尊重,在與老師的交談中,語言、行為方麵都要尊重老師。孩子學習、生活取得進步,老師提出表揚,要主動感謝老師對孩子的幫助,教會孩子向老師說“謝謝”。學會感恩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要從日常學習、生活的點滴中對孩子進行浸潤式教育,發揮榜樣作用。

二充分利用節日的儀式感教師節,是為表達對老師的尊重而設立的節日,抓住教師節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是很有價值的。讓孩子給老師表達祝福,不在於禮物的貴重與否,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儀式中,培養孩子對老師真誠的感恩之心。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開一次關於教師節的家庭會議,但切忌空洞的說教,避免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如引入中國曆史上名人尊師重道的故事,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感謝老師;可以與孩子一起商量送給老師什麼樣的禮物最有意義,引導孩子親口向老師表達感謝。當然,不隻是在每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才感謝恩師,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每一個可以表達感恩的節日裏感謝老師。

160第四篇?合作共育三抓住生活細節家長要適當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從付出中感受到老師對自己付出的不易。家長對於孩子的需求,不要有求必應,而要讓孩子明白,他現在享有的美好生活,是有人在無私奉獻。在生活中要教會孩子表達感謝,給予他們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並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回報對方。可以引導孩子以日記的形式,把老師做的值得感恩的事情記錄下來。當孩子要對老師的付出作出反饋時,家長一定要給予最大的支持,讓他學會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感恩,感激在他成長過程中支持和幫助過他的每個人。

思考與應用1.利用課餘時間家長與孩子一起給老師做一張賀卡,由孩子寫上祝福的話;給老師寫一封信,感謝老師的培養,向老師說說自己的目標和今後的打算。

2.與家委會協商,組織一次全體學生參與的家庭學校教育會,以感謝師恩為主題讓孩子排練節目。

16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第36課做孩子與老師間的潤滑劑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自我意識增強,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不再完全遵循老師的意見,容易與老師產生分歧,出現矛盾。家長要關注和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做孩子與老師間的潤滑劑。

案例王明班裏新換了班主任,爸爸媽媽各種擔心。每次王明放學回到家,父母總是會問孩子:“這個老師怎麼樣啊?她講得能不能聽明白?老師對你們怎麼樣??”在爸爸媽媽平時的交流中,也總是拿新老師和原來的老師進行比較。時間一長,孩子也不自覺地拿兩個老師作比:“老師今天又拖堂了,原來的老師就不會。”“老師今天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成績也不如以前了。

最近,王明上課時有時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偶爾還會打瞌睡,作業也不如以前認真了。家長在得知情況後,火冒三丈,回到家把孩子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當天晚上不允許他吃飯。孩子認為是班主任故意向父母告狀,遂對老師產生了對抗心理,上課時故意搗亂,搞惡作劇,師生關係越弄越僵。

分析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孩子與老師交往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和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162第四篇?合作共育一?家長的過度擔心影響孩子對新老師的適應從學校的實際工作看,因每年開學季重新分班或老師調動等情況,更換老師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孩子在學習生涯中必須要經曆和麵對的。

磨合期中的老師和學生,處於互相觀察、試探的階段和彼此適應、調整的過程。在家長恰當的引導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憑借五年級孩子的經驗和適應能力是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的。但是,如果家長過度擔心,對新老師不信任,孩子就會受家長影響對新老師產生懷疑態度,影響孩子的適應過程與學業進步。

二?家長對老師的評價影響孩子對老師的印象隨著五年級孩子自主意識的增長,他們對老師擁有自己的評價,但由於他們正處於不完全成熟狀態,容易片麵評價老師。家長不時流露出的對老師的評價會在不經意間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對老師“好”或是“不好”的印象,那些“不好”的印象可能會導致孩子對老師的態度比較敏感,對老師的行為非常在意,甚至有可能老師不經意的一個舉動或一句話就會觸碰孩子的內心,導致孩子做出逆反行為。

三?家長錯誤的處理方式激化師生矛盾孩子與老師,一個是受教育者,一個是施教者,兩者之間出現一定的矛盾和問題是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到了五年級,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不願意讓老師、家長過多幹涉,希望能擺脫成人的監督和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