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五年級)七年級山東教育出版社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五年級\/王治芳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7(家庭教育必讀叢書)ISBN978-7-5701-1027-8Ⅰ.①學…Ⅱ.①王…Ⅲ.①小學生-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教材Ⅳ.①G7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57471號?
JIATINGJIAOYUBIDUCONGSHUXUEHUIPEIBANXUEHUIAI:JIAZHANGXUETANGWUNIANJI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五年級王治芳?主編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山東教育出版社?????地址:濟南市緯一路321號?郵編:250001?????電話:(0531)82092660網址:www.sjs.com.cn印??刷:濟南報業文新印務有限公司版??次:2020年7月第1版印??次:2020年7月第1次印刷開??本:710毫米×1000毫米?1\/16印??張:11.75印??數:1-6000字??數:177千定??價:25.00元(如印裝質量有問題,請與印刷廠聯係調換)印廠電話:0531-87295267前言前言與孩子相遇是美麗的緣分,在平凡的日子裏,親子相伴,孩子從四年級邁入五年級。花開有聲,成長有徑,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期的孩子,需要家長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他們提供適宜成長的土壤,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助推他們成人成才。
家庭是開啟智慧、培養品德、塑造個性的搖籃。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此,我們依據《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和《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課程指南》,研發了家庭教育必讀叢書《學會陪伴學會愛:家長學堂》。
本叢書共18冊,按照孩子年齡,0—18歲每年一冊,按序排列,幫助家長依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叢書分孩子發展、教養策略、家庭建設和合作共育(3—18歲增設)四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若幹主題,每個主題圍繞典型案例展開論述。孩子發展指家長在了解孩子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其積極發展;教養策略指家長在科學育兒理念指導下,運用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養育孩子的方式與方法,含特殊家庭的教養策略;家庭建設指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家人和諧關係的構建、家庭生活資源的管理、家風家訓的傳承等;合作共育指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含家長學校、家委會、社區活動等形式。叢書內容螺旋上升,多維展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中的學業適應、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及關係處理等家庭教育常見問題,幫助家長跟隨孩子成長的節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議。本叢書旨在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發展觀,發掘孩子的積極品質,培育孩子的探索與專注、依戀與共情、表達與溝通、獨立與責任、思維與創造、規則與安全、分享與合作等基本素養,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發展資源,使孩子自身蘊藏的潛能得以激發,同時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叢書中案例皆來自家庭生活及教學一線,具有代表性。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作者團隊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家庭學和社會學等理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叢書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是一套難得的有梯度的科學理論指導和實操應用相結合的教子叢書。
本分冊適合五年級學生家長閱讀。五年級的孩子即將進入身體發育的第二高峰,身高、體重明顯增長,力量迅速增強;智力亦有很大發展,邏輯思維開始在思維中占據優勢,對新奇事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性思維活躍;對家長的要求不再一味順從,獨立意識明顯增強,開始明確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這個時期由童年向少年過渡,在整個人的發展過程中是個十分重要的階段。該書結合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同時,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家長可以在學習實踐中進一步和諧親子關係,與孩子共同成長。
本叢書是山東省家校共育課程建設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由教育科研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和高校相關人員撰寫,並經過多輪課程實驗及專業人員審校。
本叢書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治芳策劃並主編,劉立新、徐繼存、孫家齊等任副主編。本分冊由龍進鋒任主編,翟紅娟、安茂盛任副主編,主要編寫人員有龍進鋒、許冬玲、翟紅娟、趙靜、田寧寧、李霞、張興芳、薛克幹、郝寶山、李平、金麗;另有張翠麗、劉麗萍、胡傳慧、曹玉瑩、李洋愛、王霞、馬華東、張廣風、王藝默等參與編寫。王治芳、管相忠、劉立新、龍進鋒等修改統稿。
本叢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省內外相關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002目錄目錄第一篇孩子發展第1課嗬護孩子的自尊心????????????002第2課會分享的孩子更受歡迎??????????008第3課有計劃的學習更高效???????????013第4課學會做時間的主人????????????018第5課讓夢想助力孩子成長???????????022第6課購物中樹立正確消費觀??????????026第二篇教養策略第7課如何向孩子表達期望???????????032第8課家長嘮叨危害大?????????????037第9課表揚孩子有技巧?????????????041第10課孩子的話,你聽懂了嗎?????????04500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第11課家長該對孩子有求必應嗎????????050第12課感恩從孝順父母開始??????????054第13課讓誠信植根於孩子心中?????????058第14課助人為樂要量力而行??????????062第15課培養孩子善於傾聽的習慣????????067第16課學會拒絕他人的不合理請求???????071第17課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076第18課保護孩子的探索興趣??????????081第19課支持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086第20課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091第21課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創造力????????095第22課教孩子學會參與問題討論????????099第23課幫孩子克服磨蹭的習慣?????????104第24課引導孩子有節製地使用電子媒介?????109第25課家長敬業孩子更愛學習?????????113第26課別讓家長的焦慮打擾孩子的成長?????117第三篇?家庭建設第27課家庭關係影響孩子的分享行為??????122第28課父親的陪伴不可缺???????????126第29課在家務勞動中培養孩子良好品質?????130第30課家庭會議怎樣開????????????134第31課與孩子共度休閑時光??????????139002目錄第32課自助餐裏的教育????????????143第四篇?合作共育第33課接待老師家訪的方法??????????148第34課坐等家訪不如主動校訪?????????153第35課利用教師節,引導孩子表達感恩?????158第36課做孩子與老師間的潤滑劑????????162第37課為什麼孩子總說“老師沒說”??????167第38課如何麵對校園裏的性騷擾????????171參考文獻???????????????????176003第一篇?
孩子發展隨著五年級孩子身體和心智進入快速發展期,他們的獨立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都有了顯著變化,同伴交往、異性交往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常常讓家長覺得孩子“陌生”起來。每個孩子都是一部獨一無二的“書”,家長隻有用耐心、細心、恒心和真心地去“讀”,才能真正理解、讀懂孩子,進而有的放矢,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第1課嗬護孩子的自尊心五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自主性逐漸增強,依賴性減少,自尊心增強,對學習、生活、交往中的人和事開始擁有自己的看法、期望和評價標準,不再輕易接受別人的觀點。如果家長不能了解和認識孩子這一時期的成長發育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依然采取嘮叨、壓製或控製的方式試圖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的心隻會離家長越來越遠。
案例陶陶性格外向,喜好表達。茶餘飯後,他總喜歡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講給媽媽聽,可媽媽一聽就開始“封殺”。“又來了!又來了!什麼亂七八糟的,快點寫作業去!”媽媽總認為這是他沒有全身心投入學習的表現,孩子在家裏的話語權就這樣被一次次剝奪。即使在周末的朋友聚會上,媽媽也不允許陶陶談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並且常常為此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當眾指責陶陶。事情過後,媽媽也常常後悔自己的言行太偏激,但又不好意思向兒子道歉,母子二人的矛盾便逐漸激化。
為提高陶陶的數學成績,媽媽沒跟兒子商量就給他報了輔導班,可是兒子死活不想參加:“這個時間段,我有機器人課程,我都堅持了兩年了,不想半途而廢!”麵對孩子的反對,陶陶媽媽又是一頓狠狠地批評,使陶陶很不情願地放棄了機器人的學習,轉而參加數學輔導。
可這輔導班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神奇,一學期下來,陶陶的數學成績不但沒有進步,還出現了明顯的退步,陶陶的媽媽又開始焦慮了。
002第一篇?孩子發展分析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言行,會導致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不良情緒,影響親子關係和學業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家長不給孩子留麵子五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他們可以對自己的言行作出評判,並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他們在思想上懂得這些道理,但在行動上卻往往跟不上步伐。所以需要家長耐心地引導,不可責怪和批評。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不分場合,經常當著別人的麵數落孩子。就像案例中的陶陶媽媽,當著朋友的麵指責陶陶,傷害了陶陶的自尊心,讓他沒麵子,感到羞恥。這些家長認為,孩子做了錯事就應該在眾人麵前責罵,這樣他才能記得住教訓。然而,當眾批評孩子,孩子內心不一定能真的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裏,而是感到丟臉,不但不能起到正向的教育效果,還會激化矛盾,導致適得其反。
二?家長的命令容易引發孩子的厭學情緒五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家長“要好好學習”等嘮叨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與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一至四年級,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不會過多地去想“為什麼”。到了五年級,孩子有了更多的獨立意識,並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這時,家長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在為家長而學習。就像案例中的陶陶媽媽,不允許孩子談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孩子除了看書就是寫作業,要求過於苛刻,孩子自然會產生厭學情緒。
00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三?不尊重孩子的選擇許多家長習慣把選擇權牢牢地把掌握在自己手中,千方百計地為孩子設計未來,逼著孩子做他們沒有興趣的事情。這樣做的結果隻有兩個,一是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隻會順從地按照家長的意見辦事,缺少主見;二是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總是跟家長“較勁”:你讓我朝東,我偏要向西。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無法實現,親子之間還會造成心理隔閡。案例中的陶陶本來有自己感興趣的特長班,媽媽卻逼著孩子放棄,去參加數學輔導班,結果一學期下來,不但沒有實現數學提分的願望,還導致孩子學習興趣下降。這是值得陶陶媽媽反思的問題。
建議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一做善於傾聽的家長家長懂得傾聽、善於傾聽,才能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在傾聽孩子訴說時,要真正換位思考,孩子會覺得家長對他是非常尊重並理解的。如此,孩子能夠表現平靜,對問題的解決也會十分有利。跟孩子交流,有時候並不需要家長自己表達太多,隻要靜靜地聽孩子把話講完,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家長作為傾聽者所給予孩子的關注和時間,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004第一篇?孩子發展二發自內心賞識孩子賞識是對孩子的良好品格和行為給予的肯定和讚賞,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動力。渴望得到賞識,也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需求。但是,賞識孩子需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一定要給孩子具體、有針對性的表揚。比如:“今天家裏來客人,你表現得很好,主動照顧小朋友,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小主人。”“昨天的數學作業書寫工整,而且全部做對了,非常認真仔細!”家長要抓住每一個值得讚賞的美好瞬間,送上對孩子真誠的讚美和肯定,讓孩子體驗到強烈的自我價值感。
三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對於孩子的事情,不妨多與孩子進行協商。與孩子協商是尊重孩子的一個重要表現,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避免衝突和對抗,還能讓孩子學會從多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增強孩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比如,對於興趣班和輔導班的取舍,要尊重孩子的內心選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當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偏差時,家長更需要耐心引導,通過溝通和協商,幫孩子做出明智的選擇。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協商呢?首先,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的語言進行引導,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比如“你有什麼想法”“你為什麼這麼想”,並認真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當孩子的意見與家長相悖時,家長要保持冷靜,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能責令孩子無條件地聽從自己,這樣,孩子也會認真傾聽家長的看00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法。其次,家長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孩子聽懂自己的真實想法。再次,要親子共同解決問題。比如,案例中陶陶不想放棄機器人課程的問題,媽媽可以與陶陶協商,采取減少上機器人課程的時間,或者在平時課餘時間學習數學,在周末確定學習機器人課程的固定時間。這樣不僅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還維護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大方地向孩子道歉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這時,家長不要在孩子麵前偽裝,要實話實說,勇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歉意。
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並使其學會以相同的態度對待家長以及其他人。向孩子道歉時,一定要選擇在心平氣和的時候,並且要就事論事,實事求是,說明自己做錯了哪件事,說錯了哪些話,同時還要說明為什麼向孩子道歉。
既不要誇大自己的錯誤以取悅於孩子,也不要輕描淡寫,讓孩子以為家長在敷衍了事。毫無疑問,一個明事理、光明磊落的家長,在孩子眼中會更有分量,孩子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家長的教育。
006第一篇?孩子發展思考與應用1.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坐在孩子的身邊,做一位安靜的傾聽者,了解他的喜怒哀樂,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2.每個周末,當孩子完成功課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參加哪些戶外活動。
007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第2課會分享的孩子更受歡迎五年級的孩子進入了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是否懂得分享並學會分享,對其情商的培養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影響著他建立起平等、互助、友好的朋友圈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案例張紅是家裏的獨生女,今年上五年級了。近期,班級開展圖書角建設活動,班委會倡議同學們自帶圖書到班級,供同學們借閱。張紅準備了幾本破舊的課外書,媽媽問她為什麼不拿最喜歡的書,張紅說:“我可不想,那是我的壓歲錢買的。”媽媽又問:“你希望其他同學帶什麼書去?”張紅眼睛一亮,說:“聽說李明有一套科幻讀物很好看,真希望他能帶那套書到學校。”“可是如果他跟你有同樣的想法,你會怎麼想?”“我也不是不想帶好書,隻是萬一同學們給我損壞了怎麼辦?”媽媽拍著她的肩膀說:“班級建設圖書角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進行閱讀分享,開闊眼界,體會分享的快樂。
能給夥伴們帶去自己最喜愛的書籍是很快樂的事。要知道,會分享的孩子才更受歡迎呢!”“媽媽,我知道該怎樣做啦!”張紅抬起頭說。
第二天,張紅將自己最愛看的四本科學漫畫書和兩本小說帶到了學校。原本不喜歡分享的她,望著同學們一邊感謝自己,一邊如饑似渴地看書的身影,體會到了媽媽所說的“分享的快樂”。
008第一篇?孩子發展分析案例中,麵對張紅的“小心眼”,媽媽的舉動很明智,她細心覺察到了孩子日常行為中的自私想法。可貴的是她進行了及時引導,有意識地培養了張紅學會分享、樂於分享的品質。
那麼,孩子不願與別人分享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孩子個人的性格原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弱點,並影響著與他人之間的交往。有的孩子性格內向,缺乏與他人交流分享的勇氣;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但不知道該怎樣跟夥伴交流、相處,缺乏與他人分享的方法與技能;有的孩子性格霸道、蠻橫,心中沒有分享的概念。
二?家庭生活中養成的不良習慣不少孩子備受寵溺,家中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以他為先,久而久之,養成了自私狹隘、不願分享的習慣,不利於優秀品質的塑造。
建議一做孩子的榜樣家長言傳身教,激發孩子分享的欲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要有意識地去教孩子分享,比如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中取得的小成就,生活中洗衣、做飯、打掃房間等家務小妙招,在親子閱讀009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中有哪些新收獲,等等,讓孩子在親密、信任的氛圍中,充分體會分享的樂趣,激發其樂於分享的欲望。
讓孩子感受到分享帶來的成就感。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孝敬老人,飯桌上為老人添飯、夾菜,並要抽時間多陪陪他們;鼓勵孩子多聊一聊自己的校園生活及社會見聞;和睦家人關係,逢年過節給家人買點小禮物,主動詢問家人工作與生活中的困難,引導孩子適時參與討論、交流,並對他的思想、感受、經曆等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讓孩子在分享過程中體會到被重視、被尊重的快樂和成就感。
引導孩子用分享獲得更多的友誼。家長可以聯合幾位關係不錯的家長,一方麵鼓勵孩子邀請同學到家中做客,努力做好小主人;另一方麵也可以到同學家中去,多跟同學交往。育人先育己,家長自己遇到同事、鄰居要熱情招呼,有困難要互相幫助,還要偶爾適當互贈小禮物,當然東西不一定多麼金貴,或是一把青菜,或是幾斤花生,或是一盤水餃,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最能增進感情。耳濡目染,孩子在對家長不斷地觀察、模仿中學會了如何與別人分享快樂,共擔風雨,從而獲得更多、更持久的友誼。
二在尊重的基礎上科學引導以平等態度對待孩子,不寵不溺。不能讓孩子享受淩駕於所有家庭成員之上的專權,家裏有好吃的食品,要先孝敬老人,其他家庭成員也要分享,要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理念:“任何物品不是010第一篇?孩子發展專屬我一個人的,我要在分享中學會成長”。
要尊重孩子自願分享的權利。如果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書籍、玩具或其他事物特別鍾愛,堅決不願意跟同伴分享怎麼辦?那就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他們的權利。強迫孩子分享他的最愛,隻能激起他的叛逆心,更無從談及感受分享的快樂。隻有發自孩子內心的自願分享,才有意義。
三在社會和集體生活中共擔與分享帶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帶孩子走進敬老院,為老人掃掃庭院,整整床鋪,洗洗衣服,拉拉家常,分享自己童年的夢想和快樂;跟著社區環保人員清掃街道,清除垃圾;捐獻衣服和圖書、玩具等給貧困地區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通過多種公益活動,讓孩子參與社會服務,收獲滿滿的幸福和快樂。
鼓勵孩子參與研學旅行活動。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讓孩子以集體生活的形式,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培養他們的角色意識和擔當精神。這種共擔與分享的過程,既培養了孩子的綜合素質,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鍛煉,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011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思考與應用1.鼓勵孩子將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講給自己聽,並予以積極回應和共情,分享感受,與孩子分享快樂,分擔煩惱。
2.家長利用周末送孩子去同學家,讓其帶上自己喜歡的食物、書籍等,孩子們相互交換、分享,在分享中收獲快樂與友誼。
012第一篇孩子發展第3課有計劃的學習更高效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門類不斷增加,學習內容逐步加深,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執行任務的能力作保證,很容易陷入被動、忙亂的狀態,影響學習效果。
案例假期就要到了,曉彤媽媽一想到放假之後孩子的生活將變得懶散、自由,就非常焦慮,擔心她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於是給曉彤製訂了一份非常具體的假期學習計劃,內容細致到起床、吃飯、背誦、作業等的具體時間,沒有一點空閑的餘地。當媽媽把這份假期學習計劃交給曉彤時,曉彤看了一眼,不但沒有感謝媽媽,還把它隨手丟到一邊。更讓媽媽生氣的是,曉彤假期裏每天除了睡就是玩,媽媽非常著急,又很無奈。
後來,媽媽讓曉彤自己製訂學習計劃,她爽快地答應了,很快便製訂了一份計劃,興奮地拿給媽媽看。媽媽看了一眼,生氣地說:“在學習方麵的計劃也太籠統了,要寫得具體點才可以啊!”曉彤不耐煩地說:“製訂計劃有什麼用啊!我自己有腦子,知道該怎麼學!”分析孩子在學習上無計劃、有計劃不執行等現象是學習不自主的表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013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一?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計劃的重要性五年級孩子獨立能力驟增,學習責任感進一步提高,開始對作業表現出自覺負責的態度,認識到學習是一種義務,出現了較強的學習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製訂學習計劃,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習計劃的重要性。孩子在低年級時,學習負擔較小,不管是否製訂學習計劃,都能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到了五年級,學習負擔加重,學習計劃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如果孩子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學習安排雜亂無章,做作業磨蹭、拖拉,完成學習任務就成為難題。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可以使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時間更合理,學習內容更清晰,幫助孩子更輕鬆地應對學業負擔。
二?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引導和鼓勵五年級的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初期,此時,孩子心理上顯著的特點是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日益強烈,並產生了“我是大人”的感覺,已經有自己的主見,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因此,家長在引導孩子製訂學習計劃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聽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自己製訂學習計劃。但是,五年級孩子的統籌能力還不足,不能完全自主製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這時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此外,五年級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並不是很強,在執行過程中還需要家長的鼓勵和監督。
案例中曉彤媽媽先是代替孩子製訂假期學習計劃,然後嫌棄孩子獨立製訂的學習計劃太過籠統,打擊了孩子的熱情。對於孩子來說,開始做的計劃雖然籠統,卻已踏出寶貴的第一步,家長應給予孩子鼓勵,並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與孩子站在同一起點上來討論事情,耐心引導孩子,找出這份計劃需要改進之處,幫助孩子提升合理安排時間並有效執行的能力。
014第一篇?孩子發展建議學習計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更具條理性,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那麼,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製訂科學的學習計劃呢?
一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在引導孩子製訂學習計劃的同時,也要為自己製訂學習、成長計劃,並且全家共同討論,合理完善,嚴格執行。家長應讓孩子看到自己做任何事都有條不紊,頗有計劃,家長堅持,孩子才能學會堅持。
二引導孩子製訂計劃時需要注意的原則(一)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是計劃的執行者,五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學習計劃的製訂離不開孩子的參與,讓孩子學習自立的先決條件是尊重孩子本身的意願。因此,在引導孩子製訂計劃的時候,要以孩子為主導,家長是協助者,不要以自我為中心,無視孩子的意願,更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家長應尊重、鼓勵孩子思考計劃的製訂,自主製訂學習計劃,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意識更強。
015家長學會陪伴學會愛五年級學堂(二)計劃的內容全麵且注重勞逸結合家長在引導孩子製訂學習計劃時,要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合理安排各學科的學習時間,輔以勞動、文娛活動、社會實踐等,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家長在引導孩子製訂計劃時,不能把學習時間安排得太滿,否則孩子會出現厭學等負麵情緒,盡量做到勞逸結合,既滿足孩子玩的需求,又能培養孩子高效學習的習慣,讓孩子過得更加充實而有意義。
(三)計劃要有靈活性計劃可能與實際情況有所差距,所以計劃不能絕對不變,應根據執行計劃的效果和實際情況做適宜的變動。製訂的計劃既要有靈活性又必須以基本不變為原則,比如孩子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按照計劃執行,家長要以孩子的身體健康為重,待孩子身體恢複正常後再作適當調整。但如果是因為孩子缺乏毅力,虎頭蛇尾,家長就要讓孩子堅持學習計劃不能改變。
三按照學校的總體部署,引導孩子製訂學習計劃孩子的學習計劃一定要結合學校的教學進度和孩子自身的發展特點來製訂。
首先,家長要引導孩子明確學習目標。但明確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切合實際,難易適中,讓孩子“跳一跳能夠得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計劃的實施。不能把目標設置得過高,令孩子望而卻步,實施起來有畏難情緒。因此,家長要與孩子敞開心扉溝通並達成共識。在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後,家長再引導孩子製訂詳細的學習計劃,如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等。
016第一篇?孩子發展其次,家長要參照學校的教學進度,引導孩子製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製訂的學習計劃要與孩子的學習內容相匹配,否則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比如,在課前預習或課後複習方麵,如果孩子的學習計劃與學校的課程進度相差太遠,那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在家的自學便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