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關於現實主義深化論的討論(1 / 1)

中國軍旅小說,是伴隨著其他題材的小說一同前進的,因此,當代文藝思潮和論爭,總是或多或少地反映到軍事題材小說創作上來,並對軍旅文學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1960年關於現實主義深化論的討論,就很能說明這一點。1960年,著名評論家邵荃麟提出了“寫中間人物”的觀點,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了深化現實主義的主張。1962年,中國作家協會在大連召開了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在這次會議上,邵荃麟在總結發言時對這一觀點作了更加明確的闡發。他針對當時文藝創作中不敢涉及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不敢揭示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粉飾生活,宣揚廉價的浪漫樂觀情緒的傾向,強調現實主義的深化。他是從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這一角度進行說明的,“如果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現實主義則是我們創作的基礎。沒有現實主義,就沒有浪漫主義。我們的創作應該向現實主義突進一步,紮紮實實地反映現實。”他指出,如何表現內部矛盾的複雜性,看出思想意識改造的長期性、艱苦性、複雜性,要深刻地去認識、了解、分析、概括生活中的矛盾鬥爭,更正確地反映人民內部矛盾,是作家的新任務。邵荃麟的這一主張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對糾正當時假大空的文學狀況,恢複文學中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文藝報》1964年第八、九期合刊發表《“寫中間人物”是資產階級的文學主張》,指責“現實主義深化”的主張曲解了“兩結合”這個最好的創作方法,認為邵荃麟“所提倡的現實主義,是抽掉了革命性的現實主義”。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主持製定的《部隊文藝工作者座談會紀要》將“現實主義深化”判定為“黑八論”之一。直至“文革”結束後,這一主張才得到了公正的評價。

盡管這一討論後來遭到了粗暴的壓製,但開始階段,確實給部隊文學創作帶來了較好的影響,其表現是,在這個階段集中出現了一批表現部隊現實生活的作品,如《歐陽海之歌》就是這個時期比較優秀的作品之一。但是,無論怎麼說,由於接連對現實主義深化論的批判,對文學創作特別是軍事文學創作的影響是較大的。在此之前,軍事文學創作曾經出現過的“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麵,以及軍事題材的小說一度在整個文學創作中獨領風騷的大好形勢,都被暫時地扼殺了,特別是到了“文革”時期,軍事文學乃至整個文學創作走向蕭條,一些優秀的作品遭到無端批判,一批優秀的作家遭到打擊和迫害,文藝園地一時百花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