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招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不同經濟背景但學業表現優秀的學生,超過90%的申請者在其中學的成績排名須在前10%,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獲得者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是由一個私人資助的非營利組織頒發給在高中11年級和12年級中進行的全國性學業競賽的獲獎者。獲得該獎學金是美國高中畢業生的重大榮譽,是申請入讀大學和獲取其他獎學金的重要參考。獎學金獲得者未來大多會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或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本文作者注)(National Merit Scholar)的入學比例近年來在全美的排名都是最高的。現有在校生 21000 人左右,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tudents[EB\/OL]. http:\/\/www.northwestern.edu\/about\/facts\/ourstudentsandalumni.html, 20170812.其中全日製本科生8000餘人,全日製研究生8000多人,此外還有非全日製的在職進修、非學位生近5000人。學校的四年畢業率約為86%,五年畢業率(包括五年製的教育項目)約為92%。
一流的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一流的師資隊伍。西北大學現有全職教師3344人,他們中有托尼獎得主(Tony Award Winners)、古根海姆獎獲得者(Guggenheim Fellows)、麥克阿瑟獎得主(MacArthur Fellowship Recipients),還有很多教師兼任擁有至高榮譽的美國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美國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作為綜合性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西北大學的12個學院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類型:既提供本科教育,也提供研究生教育;既有學位教育,也有非學位教育;既有全日製形式教育,也包括非全日製形式的教育;既進行學曆教育,也進行非學曆的證書教育;既有針對在職人員的專業繼續教育,也有針對高中生的大學預科教育。就本科生教育來看,西北大學就提供了達130多個培養項目。就課程來看,西北大學每年開出的課程達4000多門。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cademics[EB\/OL]. http:\/\/www.northwestern.edu\/academics\/index.html, 20170812.
二、教育理念
西北大學以其嚴謹的學術項目和眾多學術領域實力雄厚的院係獲得了良好社會聲譽。在其辦學過程中,西北大學在超越傳統學術邊界的高度合作的學術氛圍中融合了創新性教學和開拓性研究,為師生的智力提升、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提供了非凡機遇。其辦學使命是致力於提供卓越化的教學、創新性的研究和促進學生在多元化的學術社區中的個人成長以及智力提升。作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西北大學始終把教學工作作為其首要任務,認為學生與教授的和諧相處是學生最重要的大學生活經曆,本科教學專業中,尤其是工商、戲劇和法律等在國內外久負盛名,這也證明了作為十大聯盟高校之一的西北大學對辦學使命中教學卓越(excellent teaching)的堅定承諾。西北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教育,認為大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四年,更是學生自主成長為成年人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大學四年是與來自全國乃至全球不同文化社區的人們相識和交往的過程,是學生開闊視野感受和體驗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經曆,是為未來成為世界公民(citizens of the world)做好準備的校園生活。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Mission Statement[EB\/OL]. http:\/\/www.northwestern.edu\/provost\/about\/, 20170814.
當然,西北大學高度重視教學工作並不意味著對科研工作的排斥或放棄,相反,教授們在美國競爭激烈的學術領域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在許多世界最著名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自己的學術成果,並將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或帶領學生從事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從而將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有機地融合起來。
三、培養目標
學術卓越是西北大學對本科生的基本培養目標,也是本科生自覺的學術追求。在西北大學,盡管本科生的數量相對較少,但本科生卻享有較大的教育選擇,其中包括學生可以自由選擇180多種學術主攻方向(concentrations),擁有參加項目研究、國外學習和實習等眾多機會。學生大多能夠取得兩個專業學曆或學位,一些學生甚至可以獲準自主構建的個性化學習項目,近一半的本科生參加實習、實訓,有報酬的合作教育項目、應用研究、國外研修和其他校外學習項目並成功獲得相應學分。在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中,西北大學始終秉持自由人文教育的培養理念。學生學業管理製度規定,6個本科生學院的學生都必須修讀科學、數學與技術、個人與社會行為、曆史研究、人文學科、美術與表演藝術等課程。此外,學校還非常重視培養本科生的有效交流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寫作和表達能力。
除了紮實深厚的自由人文素養之外,西北大學還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研究能力。學校基於校、院兩級的多達149家跨學科研究中心為本科生提供跨學科研究項目。項目囊括眾多學術領域,如國內國際政策、神經科學、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醫藥科學等。本科生根據個人的研究興趣自主選擇研究項目,並可向中心申請相應的研究經費。正是如此,西北大學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非凡能力。
四、本科生專業
西北大學的本科生教育主要由6個學院承擔,教育項目涵蓋眾多學科,既有傳統的基於單一學科的教育項目,也有跨學科和綜合科學類專業教育項目。專業設置複雜多樣而又極具特色,既有主、輔修專業,也有雙學位專業,還有特殊專業,甚至是學生自主設計的專業。西北大學本科教育設置的專業主要有農業及生物工程、人類學、應用經濟及商業管理、考古學、建築、亞洲研究、非洲研究、天文學、生物科學、生物及社會、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古典文明、古典文學、設計及環境分析、經濟、教育、電機工程、工程物理、英文、紡織衣服、戲劇、城鎮研究、女性研究、應用數學、物理、應用物理、天文學、計算機科學、宇宙化學、生物物理學等。
從各個專業教育的學院來看,文理學院主要提供人文學科類專業或交叉學科專業,主要包括人文藝術、外國語言、數學與統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類專業;傳播學院主要有傳播科學、傳媒研究、表演研究、廣播電視電影、戲劇等專業;音樂學院主要提供音樂類專業;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主要開展跨學科和應用科學類的專業,如應用數學、生物醫療工程、化學工程、市政工程、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環境工程、製造與設計工程、工業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醫療工程等;教育與社會政策學院主要培養專注於人類發展、學習和組織變革、中等教育與社會政策方向的教育與社會政策專業;新聞學院主要開設新聞學和整合營銷傳播專業。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atalog 2015—16[EB\/OL]. http:\/\/www.qatar.northwestern.edu\/education\/policies\/2015—16catalog.html, 20170721.西北大學有六個學院開展了本科教育,所授學位與主要專業見表31。表31西北大學本科生學院的學位專業項目
學院學位主要專業文理學院文學士、理學士非洲裔美國人研究、人類學、藝術史、亞洲語言、亞洲裔美國人研究、阿拉伯研究、生物學、化學、天文學、認知科學、比較文學、批判理論、經濟學、英語、環境政策與文化、地理、全球健康研究、曆史、語言學、哲學、寫作、社會學、統計學傳播學院文學士、理學士傳播學、舞蹈、表演、廣播電影電視、戲劇音樂學院文學士、理學士、音樂
專業學士學位音樂研究、音樂表演
(樂器、聲樂等)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理學士應用數學、生物醫療工程、化學工程、市政工程、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電器工程、工業工程、製造與設計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醫療工程教育與社會政策學院理學士教育與社會政策新聞、媒體與整合
營銷傳播學院理學士新聞學資料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atalog 2015—16[EB\/OL]. http:\/\/www.qatar.northwestern.edu\/education\/policies\/2015—16catalog.html, 20170721.五、師資隊伍
西北大學作為一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始終將卓越教學作為其永恒的使命和追求,在辦學實踐中將卓越教學、創新研究和學生發展有機融合起來,通過超越傳統學術界限,開展獨具特色的跨學科項目、綜合科學研究項目等形式,綜合培養學生才智、個人和專業成長的能力,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的卓越。教師正是實現這種卓越的中流砥柱。西北大學共有教師3334人,在讀學生21000人,生師比約為6∶1。如在成立最早、規模最大、本科生相對較多的文理學院,600多位教師為4200名本科生提供近2000門課程和實習、實訓等指導工作。即便是在這樣規模最大的本科生教育學院,其生師比也不超過7∶1。西北大學的教師不僅數量充足,而且教師的學術和教學能力也都令人驚羨。師資隊伍中有 2500 位教師是各個學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當中有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托尼獎獲得者、古根海姆學者、麥克阿瑟學者等。
西北大學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麵,還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教務長辦公室專門負責教師的教學、研究、專業發展等事務的管理和服務,製定了詳盡細致的教學、研究和專業發展製度,成立四大類專門的委員會為教師提供專業服務,並為教師提供入職前、職業適應和專業發展等方麵個性化的教師成長幫助和資源。為獎勵在教學、研究等方麵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西北大學設立了課程開發獎、數字化學習獎、多元和公平教學卓越獎、創新教學獎、創新科研獎、科研成果獎六大項,每年評比一次,獎金有的高達40000美元。
六、本科生出路
西北大學六個學院本科生來自美國50個州和全球60多個國家,經過4—6年的學習,超過90%的學生能夠順利畢業,取得學位,順利而成功地完成本科學業。畢業後,一部分同學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一部分繼續深造,申請就讀各高校研究生院,還有部分畢業生獨自創業或參與創業。根據西北大學職業發展(Northwestern Career Advancement)辦公室對2015屆畢業生的統計數據,該調查隨機抽樣1707人,占2015屆畢業生(含2014秋學季,2015春、夏、冬學季)總數2159人的79%。本科生畢業6個月後,大約64%的畢業生獲得了全職聘任(Fulltime Employment),20%左右的畢業生進入研究生院或其他專業學院繼續學習,約3%的畢業生找到兼職工作,還有大約3%的畢業生在參加相關的實習、實踐項目。(見圖31)
圖31西北大學2015屆本科畢業生去向分布
資料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he Undergraduate Class of 2015[EB\/OL]. https:\/\/issuu.com\/nucareeradvance\/docs\/beyond_northwestern_handout_2015_fi, 20170720.
從就業或服務的產業、行業來看,在高達64%的畢業生全職就業群體中,大部分畢業生在商業、投資、貿易、銀行、谘詢、傳播、營銷、媒體、工程、教育等行業就職,也有部分畢業生選擇在政府等非營利性機構工作,小部分選擇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藝術表演工作。(見圖32)
圖32西北大學畢業生就職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he Undergraduate Class of 2015[EB\/OL]. https:\/\/issuu.com\/nucareeradvance\/docs\/beyond_northwestern_handout_2015_fi, 20170720.
從畢業生就業的地區(區域)分布來看,約97%的畢業生在美國國內工作,3%的畢業生在美國之外的國家或地區工作。而在美國,有超過47%的畢業生在西北大學所在的伊利諾伊州工作,17%畢業生選擇紐約州,10%的學生選擇加利福尼亞州。
〖MZ(2〗第二節西北大學本科生培養模式〖MZ)〗
西北大學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養學生較為寬泛的自由人文教育基礎,不管學生選擇什麼樣的專業,不論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是如何規劃的,學校要求所有的本科生必須修讀科學、數學、技術、個人與社會行為、曆史研究、人文學科、美術和表演藝術等學科課程。除此之外,所有本科生都要修讀交流與表達類的課程。西北大學還開設了眾多交叉學科課程,由各個研究中心直接給本科生授課,或通過為本科生提供資金支持的研究項目的形式讓本科生直接參與跨學科研究。西北大學施行嚴苛的學業管理製度,按照學生修完的課程門數劃分年級,實行嚴格的過程性和終結性學業評價製度,對學生的課堂和課外學習投入都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課程結業采用學分績點(GPA: Grade Point Average)製來記錄學生的課業成績。同時,大學為本科生的學業發展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學校為每位本科生新生分配學業指導老師,定期為學生提供學業谘詢和輔導。學校還通過智慧校園平台CAESAR係統為學生提供實時的學業發展信息和相關學業要求。西北大學還非常重視本科生的體驗學習,通過為學生提供科研、實習、實訓、誌願服務等形式和機會,為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職業和社會實踐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學生在畢業前提供寶貴的職業鍛煉實踐。
一、課程
西北大學致力於創造多元包容的學術環境,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設計開發跨學科人才培養項目,鼓勵學生參與全球事務,培養學生較強的溝通合作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西北大學的教育目標正是建立在其複雜而新穎的課程體係之上的。西北大學每年開出 4000 多門課程,每位學生每年大約選課達12門之多,如何管理這些課程顯然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
(一) 基於培養項目的大學課程管理
在西北大學的六個本科生學院中,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獨特的課程體係,同時每個學院又都為大學所有的本科生開設共修課程,即每所學院都提供了主修課程、輔修課程、證書類課程、實地研究課程等。大學推行本科生學院之間、本科生學院與研究生院之間、本科生學院與大學研究機構之間的項目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跨學院、跨學科課程。西北大學正是利用六個本科生學院的多學科優勢構建了麵向所有本科生的複雜而完善的課程體係。
1. 各學院獨立開設主、輔修專業課程
(1) 文理學院。文理學院所有的主修專業和輔修專業課程麵向西北大學所有本科生學院開放。文理學院既開設了社會科學、人類學、數學、自然科學等傳統的研究領域類專業類課程,也開設了跨學科的主、輔修專業課程。
(2) 傳播學院。傳播學院為其他本科生學院提供的課程主要包括舞蹈、電影與媒體研究(Film and Media Studies)、人類交流科學(Human Communication Sciences)、戲劇等輔修專業類課程。
(3) 教育與社會政策學院。按照西北大學的人才培養製度,所有本科生都可參加教育與社會政策學院的市民參與(Civic Engagement Program)和暑期芝加哥、華盛頓特區、聖弗朗西斯科實地研究項目(Summer Field Studies Program in Chicago, Washington, DC, and San Francisco)。此外,該學院還為文理學院的本科生提供了中等教學資格證書項目課程。
(4) 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隸屬該學院的“西格爾”設計研究院(Segal Design Institute),為其他學院本科生提供工程設計證書項目課程。“法爾力”創新創業中心(The Farley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為有誌於創業的學生提供跨學科課程和創新學習的機會,並負責全校本科生創業項目證書的管理工作。此外,該學院還與文理學院合作共同提供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和材料科學等學科的主、輔修專業課程。
(5) 新聞、媒體與整合營銷溝通學院。該學院的整合營銷溝通證書項目對西北大學所有本科生開放,並為其他學院的本科生提供非專業的先修課程(Prerequisite Courses)。
(6) 音樂學院。該學院為本科生提供商業音樂(Commercial Music)、爵士樂研究(Jazz Studies)、音樂認知(Music Cognition)、音樂作曲(Music Composition)、音樂技術(Music Technology)、音樂學(Musicology)輔修專業課程。
除了上述6個本科生學院所提供的證書類項目外,管理學院開設金融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領導(Leadership)、能源與可持續能力(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等領域的證書類項目課程。
2. 跨學院合作項目課程
西北大學非常注重對跨學科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開發了多個跨學院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項目,為本科生的跨學科課程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機會。目前,西北大學開出的雙學位項目主要有7大類。(見表32)表32西北大學跨學院雙學位項目
頒發學位培養項目課程學業要求合作學院備注文學士、理學士(BA\/BS)人文藝術與工程
(Liberal Arts and Engineering)同時滿足兩個學院、兩個專業的課程學業要求文理學院和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文學士、音樂學士(BA\/BMus)人文藝術與音樂(Liberal Arts
and Music)除滿足本科生注冊要求(URR: Undergraduate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外,同時必須分別完成兩個學院的最低30門課程的學業要求文理學院和音樂學院所有選擇雙學位項目的學生至少修讀12個學期,至少獲得42個學分(續表)
頒發學位培養項目課程學業要求合作學院備注文學士、理學士(BA\/BS)或雙理學士(BS\/BS)傳播與工程
(Communication and Engineering)除滿足本科生注冊要求和各自的學位要求外,學生必須完成無重複計算的16門工程類專業必修課程和14—16門傳播類專業必修課程傳播學院和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文學士、音樂學士(BA\/BMus)或理學士、音樂學士(BS\/BMus)或文學士、文學音樂學士(BA\/BAMus)或理學士、理學音樂學士(BS\/BSMus)傳播與音樂項目(Communication and Music)學生可以在傳播學院的6個專業和音樂學院的所有專業中任意選擇兩個專業並完成相應的學位和課程學業要求傳播學院和音樂學院理學教育學士、音樂學士(BSED\/BMus)或理學教育學士、文學音樂學士(BSED\/BAMus)教育和音樂項目(Education and Music)滿足本科生注冊要求和各自的學位課程要求教育與社會政策學院和音樂學院理學士、音樂學士(BS\/BMus)或理學士、文學音樂學士(BS\/BAMus)工程和音樂項目(Engineering
and Music)滿足本科生注冊要求和兩個學院兩個專業的學位課程要求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和音樂學院理學新聞學士、音樂學士(BSJ\/BMus)或理學新聞學士、文學音樂學士(BSJ\/BAMus)新聞和音樂項目(Journalism and Music)除滿足本科生注冊要求和各自的學位要求外,新聞學院要求學生必須修滿35個學分,其中包括12門新聞專業課程和其他人文藝術、自然科學類課程;音樂學院要求學生至少學習32門音樂課程新聞學院和音樂學院資料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tiy. 2014—15_Undergraduate_Catalogugrdeducation.pdf[EB\/OL]. http:\/\/admissions.northwestern.edu\/, 20170708.3. 其他跨院係開設的課程
西北大學的研究生院和醫學院、商學院、工程學院等共同為一些學業成績優異、學有餘力的本科生提供許多榮譽項目課程,促進本科生超常規快速發展。研究生院和文理學院、新聞學院、工程學院等合作推出碩士增速項目(Accelerated Master Program),開設化學、比較文學、經濟學、法語和語言學等專業的碩士課程,允許學生在12—15個學期內完成學士和碩士學習。醫學院為天資聰穎的高中優等生提供須經過競爭性選拔才能參加的醫學預科和醫學教育項目課程。
(二) 基於專業的課程設置
根據西北大學的學業管理製度,從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不同專業的課程設置靈活多樣,其主要的特色是突出學習者中心地位,積極構建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特點的專業課程體係。盡管學校預先設置了較為嚴格的專業課程體係,但學生享有較大的專業選擇權,學生一般在大學二年級才選擇符合自己專業興趣的專業課程,之後還可以重新選擇自己滿意的專業。學生甚至可以自主從學校開出的4000多門課程中選擇和配置課程,創設個性化的專業課程體係。當然,這樣的課程體係需要得到學校課程評審委員會(Curricular Review Committee)的批準。
雖然,西北大學的各專業的課程體係紛繁複雜,但其中也存在著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大學課程設置一般原理和規律。一般而言,一個專業的課程體係由通識教育類必修課程(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限定於某一學科領域的專業必修課程和一定數量的選修課程組成。一位本科生必須至少修滿45個學分,完成相應的課業,且其各門課程的得分必須滿足特定的要求方可獲得某專業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具體來說,某一專業的本科生若想獲得畢業證和學士學位,其課程要求如下:至少完成2門大一新生研討課(2 first year seminars);必要的母語寫作和外語課程;完成6大主要知識領域的分布必修課程(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修滿某專業課程,並滿足特定的成績要求。
(三) 文理學院本科生課程
文理學院作為曆史最悠久的學院,一直是西北大學學術和教育生活的中心,其嚴苛的學業管理製度及卓越的教學科研水平堪稱西北大學本科生教育的典範與楷模。文理學院極其重視本科生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為本科生提供了跨越多個學術領域的學術知識的教育和研究方法的訓練。學院600餘名教師致力於以高水平科研為支撐的卓越教育教學活動,即便是身為全球最為著名的教授學者也親臨課堂教學的一線,為本科生提供課堂學習、實驗室學習、實習和其他個性化學習的指導、谘詢和幫助。文理學院每年為4200名本科生和1400名研究生在文學和科學領域開設了39個主修專業(majors)、6個附屬專業(adjunct major)和50多個輔修專業(minors),其中很多專業的課程是跨學院合作的交叉學科課程。這些課程重視培養學生清晰的推理能力、高效獲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恰當地將一般原理運用於新情境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和靈敏感知人類創造性和多樣性的能力,以便幫助學生應對世界的複雜性,理解和解決現實問題。寫作和外語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較強的交際能力,拓展學習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專業領域的課程鼓勵學生突破傳統學科界限進行跨學科學習,為學生理解高深的學術概念體係、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形成原創性的研究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1. 一年級研討課(Firstyear Seminar Requirement)
西北大學一年級學生必須完成兩門研討課(seminar)。這些小型的(通常15人左右)的以討論為主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批判閱讀、邏輯思考和有效溝通能力,特別是調查研究某一特定主題或問題的能力。研討課要求學生完成相當數量的(通常不低於15頁打印紙)說明性寫作作業。研討課通常作為專業導論課程的有益補充,不作為某一高級研究領域的預備性課程。秋季學期入學的新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向學院本科生學習指導辦公室提交修課申請。研討課的指導老師兼任該學期選課學生學業指導老師(academic adviser)。
2. 寫作必修課(Writing Proficiency Requirement)
文理學院本科生畢業前必須獲得嫻熟的寫作能力。一年級研討課的指導老師會對一年級新生的寫作能力作出初步評價,寫作能力不足的學生必須修讀英語105說明性寫作課程,而對具有一定的寫作基礎又自願提高寫作技能的學生可以選修中級作文課程。
3. 外語必修課(Foreign Language Requirement)
畢業前,學生必須能夠證明自己獲得相當於大學二年級水平的外語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外語能力和水平。① 參加大學成就測試委員會主考的考試,並獲得指定分數。② 通過夏季網絡在線外語成就測試或在秋季課程開始前進行的大學外語成就測試。(語言係會限製學生參加外語成就測試的次數)③ 提供中學時修讀外語並達到相應能力的成績證明。④ 成功完成外語課程學習,並獲得C或更高等級的課程成績。對自認為外語達到大學的相應要求而無相關證明,卻又不願參加大學外語課程學習的學生可以申請參加大學外語成就測試,但是必須得到本科生學習指導辦公室的批準。
4. 分布必修課(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為保證教育內容的廣度,西北大學規定學生必須在6大類基本學科領域中每個大類修讀2門課程。文理學院的6大類課程清單由學院教學委員會提供,每一學期都會在學院的網站上進行公布。分布必修課程具體分為如下6類。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ourses Approved for Distribution Credit[EB\/OL]. http:\/\/www.weinberg.northwestern.edu\/handbook\/degree\/distributionrequirements\/approvedcourses.html, 20170802.
(1) 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s):自然科學類課程主要介紹自然科學領域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探究方法。主要包括人類學、生物學、化學、環境學、認知科學、地球科學、地理、心理學、物理等自然科學領域的課程。
(2) 正式研究方法(Formal Studies):該類課程主要介紹數學、統計、計算機科學、邏輯、語言學及其他相關領域的推理概念和方法,培養學生正式的科學術語和研究方法探尋思維、經驗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主要有量化研究方法、統計方法、數據分析、計算機編程基礎、語言結構、句法學基礎、量化推理、微積分、邏輯、實證研究方法、統計方法、應用統計等。
(3) 社會行為科學(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課程主要介紹對人類行為及人類行為與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影響、政治團體、政治製度的關係開展研究的理論、方法和相關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社會行為基礎、文化與社會、語言與文化、世界民族、經濟人類學(Economic Anthropology)、社會化(Socialization)、法律與文化、大腦與認知、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環境與社會、南非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 in South Afica)、經濟地理學(Economic Geography)、語言學研究方法、美國政府與政治、美國政治思維(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美國對外政策、國家安全、中東政治、美國與世界、思維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inking)等。
(4) 曆史研究(Historical Studies):課程主要介紹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的曆史發展及相互關係。主要課程有北美印第安人(Indians of North America)、瑪雅人(The Maya)、藝術史、羅馬史、古代經濟(Ancient Economy)、英語語言史、德國曆史、德國科學與文化:1780—1880、歐洲文明(European Civilization)、美國曆史、全球曆史、中國文化、日本曆史、文化戰爭(The Culture Wars)、美國技術史(History of American Technology)、當代英國曆史等。
(5) 道德與價值(Ethics and Values):介紹道德、社會和宗教價值及它們形成的曆史。此類課程主要有宗教人類學(Anthropology of Religion)、亞洲道德與價值、羅馬帝國文化、美國宗教、生態與文化、存在主義文學(Literature of Existentialism)、數字時代的人文科學(Humanities in the Digital Age)、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哲學、哲學史、自由與責任(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網絡空間哲學(Philosophy of Cyberspace)、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美好生活(The Good Life)、康德道德論(Kants Moral Theory)、神學、佛教、基督教等。
(6) 文學與美術(Literature and Fine Arts):培養學生對個人、團體、社會的態度、價值、觀點的理解能力及感悟文學、藝術和人類其他創造性活動中所隱含的文化能力。此類課程主要有黑人流行文化政治學(Politics of Black Popular Culture)、黑人女作家(Black Women Writer)、阿拉伯詩歌閱讀(Reading Arabic Poetry)、亞洲藝術、中世紀藝術、文藝複興藝術、19世紀藝術、當代建築與設計、中國畫、莎士比亞研究入門、20世紀美國文學等。
5. 專業課程(Major Study Requirement)
本科生在二年級結束前須選擇專業,學生應與學業指導老師聯係討論選擇專業課程的機會和要求,製訂課程計劃(course plan),並提交選擇專業課程的確認表格。以經濟學專業為例,專業課程包括6門核心課程(經濟學201:宏觀經濟學入門;經濟學202:微觀經濟學入門;經濟學281:應用經濟學入門;經濟學3101西北大學的課程編碼由字母、數字和代碼三部分組成,如PHYSICS 2121,2:第一部分是學科代碼或學習領域(Physics);第二部分是三位數字課程號,表明學習的等級和水平,如100—199表示該課程主要選課對象是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且該課程不需要預科基礎。200—299是指為一、二、三年級開設的課程,有時需要100水平的課程作為預科基礎。300—399是為三、四年級開設的課程,需要100或200水平的課程作為預科基礎。400—499是指主要為研究生開設(優秀本科生亦可申請)的課程或研討課。500—599是指為研究生開設的研究性課程或研討課。第三部分的代碼表示課程是否按順序開設。如1表示開設1個學期的課程;1,2表示按順序開設兩個學期的課程;1,2,3表示按順序開設3個學期的課程。——作者根據資料整理。:微觀經濟學Ⅰ;經濟學3102:微觀經濟學Ⅱ;經濟學311:宏觀經濟學)、6門現場學習課程(Field Courses)和5門相關領域課程(Courses in Related Fields)。5門相關領域課程主要是數學220、統計210以及其他3門在社會科學、數學、曆史、統計方麵的課程。
二、教學
西北大學具有較為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這些都為大學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也成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隱課程。西北大學是一所文理並重、教學與科研並舉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正是由於其具有多學科的特點和優勢,造就了西北大學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風格。西北大學始終秉持“大學教育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好堅實、寬泛的學術基礎”這一教學信念,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須修讀曆史、文學、藝術、自然科學、倫理道德等課程。對理工科學生加強人文社會學科的教育,而對文科生則要求他們多多學習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正是基於這種所謂的“通才”教育理念,西北大學本科生在一年級並不確定自己的專業,而是廣泛地選修各種感興趣的課程,學習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拓展個人的學術視野。
(一) 學季學年製
為了保證教育的廣度,西北大學實施獨具特色的學季學年製(quarter system)。每個學年有三個學季,即秋學季(fall session)、冬學季(winter session)、春學季(spring session),每個學季10周。大多數本科生會選擇參加三個學季,即秋、冬、春學季,每個學季選修3門課程,一個學年修習12門課程。而夏學季(summer session)雖然並不包括在一個學年之中,但是學生也可以用來選修更多的課程或參加暑期實習或社會實踐等體驗學習。顯然,學季製有別於傳統的學期學年製(semester system)學期學年製(semester system)將一個學年分成兩個學期,即秋學期和春學期,每個學期15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課機會和學習時間。
(二) 教學方法
西北大學根據人才培養具體目標設計不同的課程係統,而不同的課程目標、內容決定了教學的不同形式。總體而言,西北大學的課程教學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如在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學校大多采用多人同時上課的形式,即傳統的大課(lecture)。當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師也會對課程的部分內容采用大課的形式,部分內容采取研討課(seminar)的形式。如在寫作課的教學中,教師多采用15人左右的研討課形式,便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班級其他互動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也有些課程采取分組教學或團隊教學的形式,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組建學習小組或學生自主生成不同的學習團體(learning community),教師按照不同的學習小組給予相應的教學指導。近年來,隨著認知科學,特別是社會認知科學以及學習科學的發展,眾多高校的教育活動逐漸從“教”向“學”悄然轉變(甚至有學者認為大學不應是高等教育機構,而應是高等學習機構),越來越多的大學出台了相關製度,大力鼓勵學生增加學習投入與參與,提倡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和獨立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甚至開出相應的課程。教師則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手段和工具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及時便捷的(anywhere\/anytime)學習支持。
從具體的教學方法來看,西北大學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互動式教學(interactive lecture)、探究式案例學習(investigative casebased learning)、適時教學法(justintime teaching: JiTT)、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同伴審議(peer review)、角色扮演、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蘇格拉底詰問法(Socratic questioning)、遊戲教學法(gamebased learning)等。
(三) 同伴引領小組學習(Peer Led Team Learning: PLTL)
開設跨學科專業和開展跨學科學習是西北大學教學創新的一大特色和亮點。西北大學通過一係列的製度設計,實現了跨係、跨學院、跨學校的合作,甚至是大學與社會其他知識生產機構的合作,開設了眾多跨學科專業,如美國研究、綜合科學(integrated science)、法律研究、社會科學中的數學方法等。在教學中,成立了專門的跨學科學習指導機構,幫助學生高效地選修課程、修習課業。“科學之門工作坊”(Gateway Science Workshop)是跨學科學習項目中最典型的一個。作為美國高等工程教育極具特色的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項目,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mproving STEM Education is a Large Component of Our Research Practice[EB\/OL]. http:\/\/www.northwestern.edu\/searle\/research\/stemeducation.html, 20170806.西北大學麵向一、二年級學生開放,並進行了以學習為中心(learningcentered)的教學改革。該改革項目受到梅隆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和西北大學的聯合資助,旨在開展學生跨學科創新學習項目研究。該項目每年吸引750餘人參加,組建75個工作坊,每個工作坊5—7名學生,每年從高年級同學中選出成績優秀的學生作為學習促進者(facilitator),並安排17名教師參與指導和從事相關教學工作。項目涵蓋的課程主要有生物學210、化學100、化學210、物理130、物理135、數學200及4門工程分析(Engineering Analysis)等。通過成績優異的高年級同學的學習引領和幫助,學習小組的熱情高漲,學習動力更足,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更為融洽,學生的高階認知能力顯著提高,特別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 學習與教學支持
西北大學始終關注學生的學業發展和人生成長,堅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成立專門機構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服務和支持。“瑟爾學習與教學促進中心”“瑟爾學習與教學促進中心”的前身是“有效教學中心”(The Center for Effective Teaching),後來在接受瑟爾家族捐款資助之後更名為“瑟爾教學卓越中心”(The Searle 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2013年改為現名。——作者根據相關資料整理。(The Searle Center for Advan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正是致力於學生、教師發展和評價的教育服務與研究機構。該中心為學生提供小組學習指導、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科研準備、領導力發展等個性化的支持服務,指導學生參加為期一個學期的學習小組,幫助學生聯係學業指導教師,為學生高效利用學校的學習資源提供支持等。中心為新教師開辦教學工作坊,開辦學習、教學和評估論壇,為教師提供課程設計、學生課堂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麵的谘詢服務,為有需要的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問題診斷,給出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反饋意見,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成效。“瑟爾”中心的另一重要職能是開展學校的教學評估工作,包括學生學習成果評估、課程評估、項目評估、教師教學評估等。
為了鼓勵和激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瑟爾”中心設立創新教學基金(Innovative Teaching Grants)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novative Teaching Grants[EB\/OL]. http:\/\/www.northwestern.edu\/searle\/resources\/innovativeteachinggrant.html, 20170808.,分設若幹獎項,獎勵教師在教學上所取得的創新改革成就。如“校友課程開發獎”專門用於獎勵暑假期間開發新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並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教師。“‘瑟爾’創新教學獎”為獲獎教師提供1000—1200美元不等的獎金,獎勵教師在課程設計、課程資源開發和評價方法改革等方麵做出的貢獻。
三、本科生科研
本科生科研工作是人才培養中支撐學生認知、學術和個人發展的高影響活動(highimpact activity),它能夠激發學生以創新的方式思考和合作,應用知識於社會實踐,並努力創造和生產新的知識。西北大學的本科生科研工作基於大學的四輪驅動戰略規劃(The Four Pillars of the University Strategic Plan: Connect, Engage, Discover, Integrate)。“聯結”(connect)和“銜接”(engage)是問題發現的過程,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必須辨別、確認和研究問題,並嚐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過程,正是學生運用已知探尋未知的經曆。而“發現”(discover)和“整合”(integrate)是將思想和理念變為現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世界複雜問題,發展實踐能力,特別是訓練和形成終身受用的批判思維和有效溝通技能。
西北大學將本科生科研工作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切實為學生創造研究和交流的環境,為學生提供科研機會、資金等支持,鼓勵盡可能多的本科生參與到研究和創新項目中去。西北大學的本科生科研辦公室(The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UR)負責管理創新研究實踐項目,協調係、院、校及社會資源支持學生科研工作,為學生提供持續不斷的谘詢和服務。
(一) 科研項目與機會
西北大學為本科生提供跨院係、跨學校和跨國的研究機會,研究項目幾乎涵蓋所有學科和專業,隻要學生對科研感興趣,有意向選擇或自主開發研究項目,都可以方便地得到學校提供的科研谘詢、指導,並有可能得到專項資金支持,研究成果還可便捷地在相關的平台得以展示或發表。西北大學為本科生提供的科研項目和機會等管理服務和資金支持的機構非常多,既有統籌協調管理全校本科生科研工作的辦公室,也有各院係的具體科研項目服務組織,還有專門負責國家本科生申請國家和國際科研資助的管理部門。本科生科研辦公室主要提供的科研項目和機會。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Research[EB\/OL]. http:\/\/undergradresearch.northwestern.edu\/, 20170805.(見表33)表33本科生科研項目辦公室負責的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簡介資助金額學年科研資助項目(Academic Yea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Grants, AY URGs)任何學科的獨立學術或創新項目研究1000美元暑期科研資助項目(Summ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Grants, Summer URGs)任何領域為期8周的獨立學術或創新研究;有教師指導3500美元(續表)
項目名稱項目簡介資助金額研究助理項目(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Program, URAP)項目由教師申請,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申請成功率約為70%研究助理10美元\/小時的工資(1學年不超2000美元)或給予學分;教師自由支配資金,每項250美元語言學習資助項目(Undergraduate Language Grants, ULGs)暑期語言學習5000美元環球遊學資助項目(Circumnavigators TravelStudy Grant)暑期世界遊學9000美元學術會議資助項目(Conference Travel Grants, CTGs)參加研究成果展示學術會議最高500美元資料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Research[EB\/OL]. http:\/\/undergradresearch.northwestern.edu\/, 20170805.除了上述資助科研項目外,麵向所有本科生的大學層麵的機會還有很多,如全球研究機會申請、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項目申請、全球參與中心(Centre for Global Engagement)項目、國際項目開發辦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Program Development)的項目等。
各個院係的本科生科研項目多是按照學科專業進行分類,科研項目和機會涵蓋所有學科專業,更多的科研項目是基於實踐的跨學科項目。其中,曆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的溫伯格文理學院開發和提供了數量最多、靈活多樣的科研項目,主要有生物科學、化學、芝加哥田野研究項目(Chicago Field Studies Program)、曆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數學、物理和天文學、政治學、心理學等。
(二) 經費支持
本科生科研辦公室每年提供項目資助經費高達750000美元,資助的主要項目包括為期8周的暑期研究項目(每項資助3000美元)、暑期本科生語言學習項目(每項資助約1000美元)、本科生研究者暑期全球遊學項目(每項資助9000美元)等。近年來,該辦公室加大對申請資助人員的扶持力度,資助範圍進一步擴大,本科生接受科研資助的機會越來越多。2009—2015年,受資助人數增幅明顯,資助人數達到初期人數的3倍。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upport f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EB\/OL]. http:\/\/globalresearchopportunities.northwestern.edu\/ 20170808.(見圖33)從資助經費來看,10多年來,西北大學逐年加大項目資助力度,特別是近兩年來資助經費增加幅度較為巨大。(見圖34)2014—2015學年,本科生科研辦公室共收到801位學生的項目資助申請,共有422位同學獲得科研資助,總資助額近1000000美元。
圖33本科生科研資助人數學年統計
資料來源:Offic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ummary Report 2014—2015[EB\/OL]. http:\/\/undergradresearch.northwestern.edu\/mission, 20170808.圖34本科生科研資助經費學年統計
資料來源:Offic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ummary Report 2014—2015[EB\/OL]. http:\/\/undergradresearch.northwestern.edu\/mission, 20170808.
(三) 科研成果的分享
研究最為重要的,也經常被忽視的步驟是研究成果的分享。西北大學的科研服務支持體係堅持完善好科研服務的“最後1公裏”,為本科生提供科研成果同行評議、交流分享、成果發表、成果獎勵申請、深化後續研究指導等服務。成果展示的機會主要有西北大學年度科研成果與藝術作品展(Northwesterns Annual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nd Arts Exposition)、芝加哥地區本科生研究論壇(Chicago Area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ymposium)、學術會議等。科研成果發表的渠道和機會主要有西北大學本科生科研雜誌(Northwester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Journal)、納米研究雜誌(Nanoscape)等各類專業期刊。大學還鼓勵學生積極申請國家和國際的科研成果獎項或申請研究生深造機會。
四、國際研修
西北大學致力於培養全球共同體的領袖人才。正是基於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西北大學秉持“真正的教育不應局限於課堂;課堂隻是起到催化劑作用的教育起點。最好的教育是為學生提供自我教育和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將課堂知識和學術理論廣泛應用於社會實踐”的教育理念,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竭力培養學生的全球化能力。
海外研修是西北大學培養學生全球化能力,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教育舉措和基本的學業管理製度。海外研修有利於學生發展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在實踐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較強的職業發展技能,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與成功。西北大學鼓勵所有本科生積極參加海外研修項目,學生可以在四年內選擇參加任意一個大學認可的暑期研修項目,符合條件的學生還可得到學校的專項經費資助。學校的海外研修辦公室(The Study Abroad Office)、國際項目開發辦公室(Th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Program Development)和全球參與研究院(The Global Engagement Studies Institute)專門負責為學生國外學習提供信息和谘詢服務。學生提交申請並得到學院或係學業導師簽字同意後,方可出國研修。
當前,西北大學每年為本科生提供學校直接管理或與校外文化組織、公司、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的國外學習項目130多項。項目目的地主要包括非洲、亞洲、歐洲、中東、大洋洲和美洲等地。有些項目是與當地的大學合作,接受西北大學的學生在校生活和修讀課程;有些項目是實地研究性質的,學生可進行田野研究或獨立研究;有些項目限於特定的專門研究領域,如音樂、古典文學、環境科學、社會公平等。
學校鼓勵學生參加經過大學國外學習委員會(The University Study Abroad Committee)和國外學習風險評估委員會(The Study Abroad Risk Assessment Committee)評估認證的機構提供的研修項目。學生參加國外合作交流項目或大學直接管理的項目,需向西北大學繳納一定的學費,但可以申請金融貸款或向學校申請資助,而參加其他非合作機構研修項目的學生除了繳納項目學習費用外,還需向西北大學繳納一定的管理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同參加國外研修項目的價值,選擇國外學習的人數逐年增加。2010—2011學年度,730餘名本科生參加國外130多個項目的研修,約占2012屆畢業生人數的31%。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tudy Abroad[EB\/OL]. http:\/\/www.northwestern.edu\/studyabroad\/programs\/index.html, 20170806.
五、社會實踐學習
西北大學的學生實踐學習主要有實習、產學合作教育和服務學習三種形式。
實習(Internships)是學生參加的與專業或職業目標密切相關的實踐工作經曆。本科生在修完CRDV301課程,即職業發展簡介課程,並取得符合學校標準的學業成績,方可申請參加專業實習。學生一般有兩種途徑獲得實習機會:一是通過學院的職業發展辦公室;二是通過隸屬於學校學生事務處的職業提升辦公室(Northwestern Career Advancement)。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尋找滿意的企業、公司、政府等單位參加專業實習。學生專業實習時間不少於10周,一般在暑期進行。實習期間學生必須參加全日製的工作實踐(每周不少於3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必須與學生個人所學專業或職業目標相一致,且符合美國勞工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的相關職業規範標準。學生參加專業實習無須繳納學費,並應得到實習單位的工作報酬。實習期滿,經實習單位指導老師考核合格,方可獲得相應實習成績。實習期滿後,學生也可以繼續留在原單位,申請轉為合作教育項目成員。
產學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是學生進行與學習和職業目標相關的有償的全日製工作經曆。在長達18個月行業雇傭工作中,學生將把在課堂學習的理論運用於產業實踐並可逐步獲得從事未來職業的技能。因此,盡管在合作教育項目中,學生可以獲得一定的工資,但合作教育項目的本質是教育項目,而不是工作項目。
在西北大學的產學合作項目中,工程學院的沃爾特·墨菲合作工程教育項目(The Walter P. Murphy Cooperativ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gram)最為著名。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西北大學就持續實施校企合作的教育項目,其突出的特色是企業工作與學校學習交替進行,企業生產與實踐教育高度融合(工學交替、產教融合)。這一特色在合作教育項目的校企分工安排表(CollegeIndustry Schedule)(見表34)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驗證。表34合作教育校企分工安排表
夏學期
(Summer)秋學期
(Fall)冬學期
(Winter)春學期
(Spring)一年級
(First year)學校學習學校學習學校學習二年級
(Sophomore)假期學校學習學校學習學校學習三年級
(Junior)企業工作學校學習學校學習企業工作準四年級
(Presenior)企業工作學校學習企業工作學校學習四年級
(Senior)企業工作企業工作學校學習學校學習資料來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he Walter P. Murphy Cooperativ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op) Program[EB\/OL]. http:\/\/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careerdevelopment\/programs\/coop\/index.html, 20170810. 作者根據網頁資料整理。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是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一種形式,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一種經曆過程。服務學習項目通常不少於10周,學生在社區無償工作每周達30小時以上。西北大學為學生提供的服務學習項目主要有芝加哥實地研究項目(Chicago Field Studies Program)、感受芝加哥(Engage Chicago)、全球參與研究項目(The Global Engagement Studies Institute, GESI)等。各個學院還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情況,與社會非營利機構開展深入合作,為本院學生提供更多的與專業學習結合更為緊密的服務學習項目。
很多研究表明,學生參加專業實習、服務學習等體驗學習項目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形成分析問題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個人、心靈、智力、道德的發展。Eyler, J. S., Giles, D. E., Stenson, C. M.& Gray, C. J. (2001). At a Glance: What We Know about the Effects of ServiceLearning on College Students, Faculty,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ies, 1993—2000: Third Edi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servicelearning.org\/filemanager\/download\/aag.pdf,20170715.西北大學為本科生參加社會實踐學習製定了較為靈活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管理製度,提供的項目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既有提供學分,也有無學分的;既有短期的,也有較長周期的;既有工廠企業的崗位,也有參與政府、社區活動的。學生選擇實踐學習的機會多,參與度高,收獲大。根據西北大學傳播學院2014屆本科生畢業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相關統計數據,89%的畢業生參加過不少於1項的實踐項目;在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的本科生中,參加過4項以上實踐項目的學生占13%,參加過3項的達19%,參加過2項的為33%,參加過1項的約36%。
〖MZ(2〗第三節西北大學本科生課程評價〖MZ)〗
西北大學最為突出和最具吸引力的特征是其為本科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案,項目類別涵蓋多個學科,既有人文藝術類的專業,也有社會和自然科學類的項目;既有工程和應用科學類的交叉學科專業,也有傳媒、表演、音樂、教育等傳統的專業。這些科學嚴謹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起到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為保證培養方案和課程的定期完善和改革,提高培養方案的實效性和適應性,西北大學構建並實施了嚴格而縝密的質量保障製度:一方麵主動采用和參與外部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的質量保障體係;另一方麵切實加強內部自我質量保證和改進的製度建設,提高自主發展的能力。
一、外部評價
(一) 院校認證(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美國高等教育機構一般需通過院校認證機構和專業認證機構兩種機構的認證。院校認證機構又分為國家認證機構和地區認證機構。國家認證機構主要負責貿易技術和宗教類教育機構的認證;經過美國教育部(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批準的區域認證機構,主要負責認證授予學位的學院和大學。區域認證機構對辦學機構的整體質量作出評判,並分別對機構使命、學術課程、治理與管理、資金資源等方麵進行評價。
西北大學早在1913年就已獲得作為美國6大區域認證機構之一的高等學習委員會(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HLC)院校認證,於2015年7月接受認證複核(reaffirmation of accreditation),將於2024—2025年接受下一輪複核的綜合評價。
1. 西北大學的外部認證機構——高等學習委員會
高等學習委員會是經過高等教育認證理事會高等教育認證理事會是負責美國認證活動的私立非營利性組織,主要協調處理學位授予學院、大學與院校認證、專業認證機構的關係,其主要職責是通過正式認可認證機構和協調認證活動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服務於學生、家庭、大學、學院、資助團體、政府和雇主。(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HEA)認可的認證機構,是美國6個區域認證機構之一,負責對美國中北地區(North Central Region)19個州的學位授予機構的辦學認證。高等學習委員會的院校認證標準規範、細致又嚴謹,主要包括5個一級指標(院校使命、製度規範、教育教學、評價改進、機構效能)、21個二級指標和71個三級指標。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Criteria for Accreditation[EB\/OL]. http:\/\/policy.hlcommission.org\/Policies\/criteriaforaccreditation.html, 20170818.
根據高等學習委員會的相關製度,院校認證實行複核製(reaffirmation),即得到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在每一個10年周期內必須經過複核認證。對初次接受認證的機構,在其接受綜合評價後的4年內須接受複核認證。高等教育機構也可以提交正式的書麵申請延長複核認證程序(最長不超過1年),但必須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否則會遭到製裁或撤銷認證許可。
2. 院校認證程序與過程
院校認證申請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確定資格的預申請階段和狀態申請階段。每一階段又細分為不同的步驟。完成認證的兩個階段到通過初始認證(initial accreditation)至少需要5年,經常會長達9年。而在這段認證時期內,申請認證院校需要遵循嚴格的程序和步驟,並提供大量評估資料。(見表35)表35院校認證程序與步驟
階段步驟(提交材料)資格預申請院校提交資格審核申請(提供證明材料、交費)高等學習委員會核對院校申請材料高等學習委員會初審院校預申請高等學習委員會回複預申請初審結果院校提交認證申請意向書院校提交預申請資格備案高等學習委員會進行小組審查高等學習委員會批複預申請資格正式認證申請院校提交認證申請意願書申請資格評審等候評審期(4年)候評期內兩次評價(每兩年一次)初始認證評議資料來源: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Standard Pathway 10Year Cycle[EB\/OL]. https:\/\/www.hlcommission.org\/, 20170818.3. 認證複核的程序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