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趕緊跳下車來,恭恭敬敬地走到老人的身邊,和他談話。老人不驚不慌,從從容容地回答,神情態度和平時一樣。

文王和老人談了沒多久,連桑樹的影子都沒有移動一下,就談得滿心歡喜。文王知道老人就是自己所要尋訪52的那個識見超卓、學問淵博的大賢,便誠懇地向他說道:“老先生,我那去世的父親從前常對我說,不久準會有聖人到我們這裏來,我們周氏將因此興盛發達。這個聖人就是您嗎?我想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畢,就請老人坐上馬車,文王親自駕了車子,一同回岐山去了。

老人被文王尊稱為太公望。太公望本來姓薑,所以人們又叫他薑太公。他的祖先據說曾經幫助大禹平治洪水有功,封在呂這個地方,所以他又被稱作呂望。

薑太公雖然極有才學,可是得不到施展才學的機會,他的大半生幾乎都流離顛沛中度過。據說他早年因窮困無法生活,被老婆趕出來,在朝歌市上屠過牛,賣過牛肉,又在孟津賣過飯,生意也不好。最後,他想給人打短工,也沒找到雇主。

直到他的精力逐漸衰退,他不得不到渭水來,在水邊結上一座茅庵,靠釣魚糊口。他也曾希望有一天會遇見像周文王這樣的明君,使他的滿腹經綸和抱負能夠得到施展。

可是,他在渭水釣魚有好些年了,他的須發由斑白到全白,石頭上他投竿拋餌、兩膝跪踞的地方,也已經深深凹陷下去,留下了兩道印痕,而他心中希望出現53的明君賢王,還沒有出現的跡象。不料,正在這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當兒,他遇見了文王。文王在帶領著人馬回宮的路途中,按照當時優待賢士最隆重的禮節,親自坐在車子右邊趕著馬車。而他身旁的薑太公,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幾顆熱淚從眼角流出來,順著臉頰流下,把胡須都沾濕了。

太公隨文王回去以後,文王派他到灌壇去做了個小官,先考驗他一下。一年以後,太公把那地方治理得很好,連風都很順從他,他管轄的地方,從沒吹過大風。

一天晚上,文王夢見一個非常豔麗的婦人,攔住他的去路痛哭。文王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我是泰山山神的女兒,嫁給東海海神做妻子,現在要回家去。不料被灌壇地方的官長阻擋住了我的歸路。我每逢出行,定有大風暴雨伴隨。若真是起了大風暴雨,又怕損毀那位賢明的官長的好名聲,要受天帝處罰。要是不起大風暴雨呢,我又不能走路,所以兩難。”文王醒來,覺得奇怪,就把太公召來,問個究竟。

太公不知怎麼回答好。這天,果然有人前來報說:有大風大雨從太公管轄地方的邊境上經過。文王於是便提拔太公擔任了大司馬的職務。

54鍾馗捉鬼據說,唐玄宗在驪山巡視士兵操練之後,回到宮中悶悶不樂,染上了瘧疾,就躺在床上昏昏睡去,做起夢來。

他夢見一個小鬼,一隻腳打著赤腳,另一隻腳穿著鞋,腰上還吊著一隻鞋,別著一把竹扇子,下身穿了一條紅布兜褲。小鬼偷走了楊貴妃珍愛的香袋和玄宗珍貴的玉笛,並在寢宮內奔跑嬉鬧,拍拍玄宗的頭,捏捏玄宗的鼻子,故意戲耍玄宗。

玄宗惱羞成怒,大聲斥罵,問他到底是什麼人。小鬼笑著說:“我叫虛耗,虛就是說偷盜人家的財物如同兒戲,耗就是使人減喜添憂,把好事變成壞事。”玄宗怒不可遏,剛想下令武士前來捉拿,忽然看見一個巨鬼闖了進來。他頭頂破帽,穿著藍色的袍子,係角帶,蹬朝靴,不費吹灰之力,一把抓住小鬼,然後將那小鬼吃進肚裏。

玄宗大驚失色,忙問:“你又是何人?”那巨鬼向玄宗作了個揖,說道:“我是鍾南縣的55鍾馗,因為在武德中參加殿試落第,無顏回去見家鄉父老,就撞死在殿前的石階上。高祖聽說後,賜予我綠袍並厚葬。臣銘刻在心,因此幫助聖上除去虛耗妖孽。”鍾馗說完,玄宗便醒了,瘧疾也不知不覺地好了。

玄宗非常高興,趕忙叫來畫家吳道子,依照夢中形象為鍾馗畫像。吳道子身手不凡,如親曆夢境般地畫完畫像,呈上禦殿。玄宗看完畫像,連連讚歎,立即下旨,曉諭天下:鍾馗力大無比,能驅魔鬼,鎮妖氣,全國百姓在除夕之夜務必張貼鍾馗畫像。

此後,為了避邪,人們在除夕之夜都要張貼鍾馗畫像。

56麻姑獻壽麻姑是一位象征吉祥與長壽的神仙。她的形象源於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的一位姓麻的少數民族姑娘。

麻姑的父親叫麻秋,早年在集鎮上以替人養馬為生。麻姑的母親在一場戰亂中被官兵搶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麻秋失去了妻子,情緒一直很差。麻姑因為長期與漢人做鄰居,從小就向漢人學了一手好針線活,等到年齡稍大一點,就常為有錢人家做針線活掙點小錢。

一次,麻姑做針線活得了一個桃子,她回家的時候,看見路邊圍著一圈人,就好奇地走過去。一位身著黃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邊上有幾個人說:“老婆婆是餓的,如果吃點東西,也許會好的。”可是,誰也沒有拿出東西給老婆婆吃。那時兵荒馬亂,田地都荒蕪了,糧食很珍貴,誰願意將自己的糧食給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呢?麻姑看不過去,就從懷裏拿出那隻桃子,蹲下身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桃子又甜又大,老婆婆吃了很快緩過勁來。

57老婆婆開口說:“孩子,謝謝你,你能不能再給我喝點粥?”“好呀,我回去幫您煮。”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把街上遇到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親麻秋惡狠狠地說:“這種老家夥,餓死算了!你給她吃桃子,已經是她很大的福分了。我們家的糧食本來就不夠,你竟自作主張煮粥給她,實在是不像話!”父親不讓麻姑為老婆婆送粥,並把她關進了後屋不許外出。

半夜裏,麻姑仍惦念著街上黃衫老婆婆的情況,她聽到前屋的父親已呼呼入睡,就從鍋裏舀了一碗粥,快步來到街上,但隻聽到狗吠聲,哪兒還有老婆婆的蹤影?麻姑很焦急,到處尋找老婆婆。

月光下,隻見原來老婆婆坐的地方,有一顆桃核,麻姑拾了起來。這時父親麻秋醒來了,發現女兒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氣急敗壞地把麻姑拖回家,狠狠地打了她一頓。

第二天晚上,麻姑剛睡下,就看見穿黃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來。老婆婆撫著麻姑的頭說:“孩子,謝謝你!虧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東西,58我吃了已經足夠益壽延年了,你放心吧。”說完就飄然而去。

早上起床,麻姑把收藏好的桃核在自家的院子裏種下,一年後,它就長成了一棵大桃樹。奇怪的是,這棵桃樹在正月裏就開花,三月裏就結出又大又紅的桃子,許多人都來看熱鬧。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麻姑就用桃子接濟附近一些饑貧交迫的老人。更奇怪的是:吃了麻姑送的桃子,那些老人不僅能幾天不吃飯不覺得餓,而且原來身上的小毛病也都好了。

集鎮上的老人見麻姑這樣善良能幹,私下都說她是天仙下凡,稱她每年三月送桃是“麻姑獻壽”。

後來,麻姑的父親從了軍,因為作戰勇敢,幾年後被封為征東將軍。

麻姑雖然做了高級將領的女兒,但還同往常一樣和鄰裏們相處在一起,一點也沒變。父親麻秋很不滿意女兒還和這些窮人們來往,覺得丟了自己大將軍的麵子。

他聽說麻姑所種的那株桃樹後,更加不舒服,就命令手下把桃樹砍了,還燒了原來的房子,硬逼著麻姑住進了將軍府。

一天,麻姑感到煩悶,就由丫鬟陪著,走出府外散59散心。她看見集鎮周圍在大興土木,許多勞工在辛苦地勞動,就問丫鬟是怎麼回事。

丫鬟回答說:“這是老爺抓來的俘虜①和拉來的勞工,將軍要築城與外族人打仗。小姐你看,老爺在那兒監工呢!”順著丫鬟指的方向,麻姑看見父親正在用鞭子抽打著從他麵前走過的勞工,嘴裏不停地喊:“快!快!”麻姑實在看不下去,走上前去勸說:“爹爹,你讓他們也喘口氣吧,他們又不是牲口!”但是,麻秋兩眼一瞪,說:“去,去!女孩兒家懂什麼!”麻姑看見勞工傷病很多,非常同情他們,常常瞞著父親從將軍府拿些藥來給勞工們醫治,有時還為勞工們縫補衣物。

得知勞工們做夜班很辛苦,一直要做到雞叫才能休息,麻姑曾多次要求父親多給勞工一點休息時間,結果卻遭到父親的嚴厲嗬斥。麻姑明白求父親是沒有用的,她決定另想辦法。

一天夜晚四更天,麻姑悄悄地來到雞窩旁,輕輕①俘虜: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60地學公雞叫:“喔,喔,喔—”雞窩裏的公雞也昂著頭,跟著啼叫起來。集鎮上的其他雄雞聽見了,都跟著“喔,喔,喔—”啼叫起來。做夜班的勞工們聽見雞叫,就可以提前收工回家了,他們興奮地大叫:“收工啦!”一連幾天都是這樣,勞工們都還不知道公雞早啼是麻姑幫的忙。

開始時,麻秋還沒注意,後來,他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大對頭。他派人暗中監視麻姑,終於證實了自己的懷疑。麻秋很惱火,決心一定要懲治女兒,就叫人先把麻姑鎖進閨房內。

麻姑被鎖在閨房,想逃出去,但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時,一扇窗戶打開了,麻姑一看,竟是穿黃衫的老婆婆。

老婆婆說:“孩子,我們又見麵了,你和你父親的緣分已盡,還是跟我走吧。”原來,這位穿黃衫的老婆婆是黎山老母,上次她吃的麻姑的桃子是普通桃子,留下的卻是仙桃核,讓麻姑去接濟貧困老人。她覺得麻姑是位善良的姑娘,所以這次來解救她,並帶她去修道成仙。

從此,麻秋再也沒見到過自己的女兒。不過,麻姑跟隨黎山老母修道成仙後,每年三月,經常送桃給貧困的老人吃,不少人還遇見過她哩!

61八仙過海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人稱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遊蓬萊島。本來,諸仙騰雲駕霧,一眨眼就能到了,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便答應了。

呂洞賓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裏一扔,說了一聲“變”,頓時拐杖變成了一艘寬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唱歌,熱鬧極了。

船在海上航行著,幾位大仙覺得速度太慢,呂洞賓就說:“不如我們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寶物,使船加快速度。”說完,呂洞賓拔出寶劍,扔進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動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幾裏後,呂洞賓便收回寶劍。

鐵拐李見呂洞賓收回了寶劍,馬上摘下自己的寶葫62蘆,對著船的後麵,隻聽“砰砰”兩聲,船又加快了速度。漢鍾離也不甘示弱,舉起大扇子,扇了幾下,船的速度更快了。

藍采和一見也著了急,拿起快板拋入水中。可是,過了一會兒,船變慢了下來,並沒有加快。幾位大仙笑著說:“怎麼你的快板不靈了呢?”藍采和一看自己的寶物不見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結果發現是被龍太子給偷了。藍采和追了上去,與龍太子大戰起來。

突然,平靜的海麵掀起一個浪頭,將大船打翻了。

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玉板浪裏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墊腳底;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呂洞賓踩著寶劍;何仙姑坐在蓮花上。大家都沒有落水。

他們看藍采和與龍太子打了起來,便知道是龍太子偷了快板。龍太子見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們,便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來想去遊玩,偏偏遇上這事,非常生氣,便跳入水中直奔龍宮追去。

龍太子知道八仙不會善罷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了陣勢。他見大仙們來勢凶猛,慌忙揮舞魚旗,催動63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撲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然降落潮頭,輕輕扇動蒲扇。隻聽“呼呼”兩聲,一陣狂風就把蝦兵和蟹將都扇到九霄雲外去了,嚇得其他海怪連忙關了龍宮大門。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他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裏就突然躥出一條大魚,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扇動扇子,不料那大魚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正在危急時刻,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大魚聽了,竟然鬥誌全無,韓湘子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洞賓揮劍來斬大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看,眼前哪有什麼大魚,分明是塊大礁石。

呂洞賓氣得火冒三丈,鐵拐李卻在一旁笑眯眯地說:“待我來收拾它!”隻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唰”地飛了過來。鐵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卻打在一堆軟肉裏。原來,海礁已變成一條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籃罩下來,64鐵拐李就被章魚吸到肚皮裏去了。原來那大礁石和章魚都是龍太子變的,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連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一隻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龍太子現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揮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太子。

龍太子鬥不過八仙,隻得向龍王求救。龍王知道後,把龍太子痛罵了一頓,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八仙經過一番大戰,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遊蓬萊島。八仙一到,隻見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燦爛。這正是經曆風雨,才見彩虹啊!

65湘妃竹五千多年前,中國有個英明的國君叫堯,他有個賢明的臣子叫舜。堯經過多次考驗,認為舜是個非常值得信賴的人,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他。後來,又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他。舜的確沒有使堯失望,他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是他命禹治好了大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時候,南方的九嶷一帶有幾個部落發生了戰亂,他便決定親自到那裏視察一下,以解除那裏的戰亂。舜一向非常尊重兩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對她們說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擔心他的身體,都不讚同他到九嶷山去。女英說:“你一個人去,我們不放心,要去我們一起去。”舜說:“九嶷山那裏,山高林密,道路崎嶇,你們是女人,怎麼能吃得了那樣的苦?”雖然舜一再勸阻,但兩位夫人決心已定,非要去不可。沒有辦法,在一個夜晚,舜帶上幾位隨從,不辭而別,悄悄地出發了。

66幾天不見舜帝回宮,娥皇和女英心中著急了。舜帝到什麼地方去了?後來她們找到侍從一問,這才知道舜帝已經動身去九嶷山好幾天了。她們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裝,準備車馬,隨後追趕上去。

追趕了十幾天,這一天她們來到了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幸虧有位老漁夫,知道了她們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們送到了洞庭山,讓她們在一座小廟中住了下來。大風一直刮了一個多月,她們出不了湖,隻好焦急地盼望著風早些停止。她們登上山頂向遠方眺望,心中暗暗祝福舜身體安康。

這兩位多情的夫人,日也望,夜也盼,送走了無數個日夜。她們望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腸寸斷,但也沒有見到舜帝的歸帆。

漸漸地,風停了。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中午,她們突然看到從南方漂來一隻插有羽毛旗幟的大船。這是宮廷裏的船,她們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從和士兵一個個愁眉苦臉,滿麵哀容,她們立刻猜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侍從們一邊把舜帝的遺物交給她們,一邊說:“舜帝駕崩於九嶷山下,已經埋葬在那裏了。”娥皇和女英67雖然已預料到凶多吉少,但這情況一經證實,她們便哭昏在地。

從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頂,撫摸身邊的一株株翠竹遙望九嶷山,流淌著傷心的淚水。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們的淚水灑遍了青山竹林。那滿山的翠竹也與她們一起悲傷,一起流淚,株株翠竹都沾上了她們悲傷的淚水,竟在上麵留下了永遠擦不掉的斑斑淚痕。

後來,娥皇和女英由於過分地想念舜而投湘水自盡。她們成了湘水之神,被稱為“湘妃”或“湘夫人”。後人稱洞庭山漫山的,有斑斑淚痕的竹子為湘妃竹。

68河伯獻圖禹治理洪水,創造了疏導法。他讓應龍在前麵用尾巴劃地,他沿著應龍所劃的路線開鑿河道,引導洪水流入東方的大海。

禹率領治水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黃河。

他站在高高的山崖上,迎著從群山奔湧來的黃河。

應龍在水中翻騰,但半晌過去了,河道還是劃不出來。

往左時,水往右湧,往右時,水又往左湧。

“大王,不行。”應龍在水中高聲呼叫,“水道劃不出來。”“怎麼會這樣呢?”禹在山崖上沉思。

“我們請河伯幫忙吧。”眾小龍說。

“河伯?”禹問道。

“我聽我祖父講,河伯掌管河道圖,古時開河道都請河伯。”一條小龍回答。

“應龍,你先上來休息一下。”禹大聲叫喊道,“我們再想辦法。”69應龍從濁黃的水中躍起,飛到禹所站的山崖上。

“大王,河底崎嶇不平,處處有奇峰怪石擋著,劃不出河道來……”應龍的話還沒說完,突然,從漩渦中躍出一個人來,帶起高高的水柱。那人個子極高,白淨麵皮,長著魚的身子,他來到禹麵前跪下,獻上一塊水淋淋的青石,高聲說道:“河伯前來拜見。”禹吃了一驚,慌忙還禮,說道:“您近日可好?我們正要去拜見您老呢!”河伯說:“好好!你為人間治水,我幫不上忙,心裏十分不安。今獻上青石一塊,也許對你有點用處。對了,你們找我有什麼事?”禹接過青石,連聲道謝,又說:“我們想借您的地圖用用,不知您老……”河伯哈哈大笑,轉身跳入水裏,不見了。

禹往青石上一看,見上麵有一些彎彎曲曲的天然花紋,略一沉思,就明白這是一幅治河的地圖,不覺大喜。他對著河伯跳入水中的地方深施一禮,高聲說:“河伯!謝謝您送圖!”河伯獻圖的消息一傳開,群龍起舞,民眾歡呼,治水工地上一片喜慶景象。

70《那些擁有神力的人》單元小結1.這組故事中的很多主角,他們的身上都閃爍著讓我們佩服的精神。回顧下本組故事,試著完成下麵的表格。

人物我感受到的精神誇父後羿精衛2.民間故事是一種口頭文學,講好民間故事可是有小秘密的。

跟著下麵的秘訣,一起來練習講民間故事吧。

(1)厘清大框架厘清大框架起因追趕光明經過結果(2)說清小細節要把故事說生動,光說清楚故事的大框架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說清小細節,特別是那些能夠體現故事“神奇”特點的地方,如“手杖化林”。

71遠古的文明在遠古的傳說中,有很多神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倉頡造出了漢字,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神農為了人類嚐遍百草而死,讓我們一起走進遠古的文明吧!

72炎帝的故事太陽神炎帝是女媧神升天若幹年後出現在大地上的一位大神。他和他的玄孫火神祝融共同治理著南方方圓一萬二千裏的大地,主宰著南方的生命。

炎帝是位非常慈愛的大神。當他在世的時候,大地上的人類由於生育繁多,自然界生產的食物已經不夠人們吃了。於是,仁愛的炎帝便教會人類如何播種五穀,收獲五穀,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當他想教人類種五穀時,從天空紛紛降落下許多穀種。他把這些穀種收集起來,播種在開墾出來的土地上。一次,他看到一隻遍身通紅的鳥,嘴裏銜了一株九穗的禾苗在空中飛過,穗上的穀粒落在地上。炎帝把穀粒拾起來,種到了田裏。

這些穀物長成後,人們可以吃了充饑。人類從此有了足夠的糧食,生活十分安定。

那時候,人類共同勞動,互相幫助,既沒有主人,也沒有奴隸,收獲的果實大家平均分配,感情像親兄弟73姐妹一般親密。

為了能讓人類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炎帝又讓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使人們生活在燦爛溫暖的光明中。從此,人類再也不愁衣食,人們非常感謝炎帝的恩德,便尊稱他為“神農”。那時,炎帝的樣子是牛頭人身,這大約是與他對農業做出的貢獻有關。

炎帝不但是農業之神,同時又是醫藥之神。炎帝有一根神鞭,被稱作赭鞭。他用這根鞭子抽打各種各樣的藥草,藥草經過赭鞭的抽打,有毒無毒、或寒或熱的各種藥性就自然地呈現出來。於是,他就根據這些藥草的不同藥性來給人治病。為了更加確定藥性,他還親自去品嚐百草。為了嚐藥,他曾在一天裏中毒七十多次。一次,他嚐了一種有劇毒的斷腸草,竟然爛斷了腸子。

炎帝看到人類衣食雖然富足了,但在生活上還有許多不方便,於是又讓人們設立了貿易市場,把彼此需要的東西拿到市場上去交換。在市場上,可用五穀交換獸皮,或用珍珠交換石斧等。有了這種交換,人們的生活更富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