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三五

”國

家重

點圖

書顧問柳斌傑出

主編聶震寧版規

劃項

目塗

華著

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塗華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1(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聶震寧主編)ISBN%978-7-5493-8230-9%%Ⅰ.①我…Ⅱ.①塗…Ⅲ.①出版工作—體製改革—研究—中國Ⅳ.①G239.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289414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7295%%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千葉彩印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14.75%%字數200千字版次2019年1月第1版印次2019年1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8230-9%%定價42.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8-1570%%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叢書編輯委員會顧問:柳斌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主任:聶震寧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副主任:邱少華江西高校出版社社長朱勝龍江西高校出版社顧問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馬國倉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王國慶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期刊協會原副理事長王明舟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艾立民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劉成勇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學謙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社長汪家明中國出版協會美術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總社社長張增順韜奮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出版協會編校工作委員會主任茅院生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新

宗俊峰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出版社社長時

郝振省中國編輯學會會長期

胡守文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青年出版社原社長出

俸培宗中國出版協會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化工出版社原社長版

黃書元中國出版協會人民出版社工作委員會主任、人民出版社社長人

黃國榮韜奮基金會副秘書長、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原副社長改

常振國中國出版協會國際合作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華齡出版社原社長革

管士光中國出版協會文學藝術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社長親魏玉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曆魏運華中國出版協會教育圖書工作委員會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叢編委會辦公室主任:鄧玉瓊江西高校出版社社科圖書出版中心主任書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作者塗華1958年8月出生,江西奉新人。1977年1月參加工作,198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編審、高級經濟師職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江西省新華書店總經理,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省出版總社)總經理(社長)助理,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江西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先後榮獲“中國書刊發行獎”“江西省勞動模範”“江西省十大經濟人物”“全國新華書店係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係統‘四個一批’人才”“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中國百名優秀出版企業家”“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等榮譽。

留住出版家的改革記憶——為“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序柳斌傑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文化得以傳承,使中華文明的血脈得以延續,以造紙術和印刷術為支撐的出版業功不可沒。從早期口傳的神話故事開始,到後來成書的《詩經》、諸子百家學說,曆經數代沉澱確定的經典著作“十三經”,加上從漢代司馬遷編修的《史記》開始,曆朝曆代從未中斷修纂累積的“二十四史”,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宏大架構得以基本確立。經最早的龜骨、簡牘、縑帛記載,進而到後來的雕版、活字印刷,世界上一個最古老的、最優秀民族的文化就這樣保存下來了,世世代代傳承並發揚光大。這是中華民族出版業足以彪炳世界史冊的偉大功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曆史機遇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出版工作者順應時代潮流和技術變革大勢,不斷實現自我革新發展,解放了出版生產力。1979年在長沙召開的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確定了地方出版業“立足地方,麵向全國”的重大發展決策,打破了原來的“地方化、群眾化、通俗化”的條條框框,促進了地方出版業的轉型。在1982年召開的全國圖書發行體製改革座談會上,提出了以“一主三多一少”為主要內容的改革,使我國的圖書發行業開始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突破了長期以來產銷分割、渠道單一、購銷形式僵化的局麵,促進了出版社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的轉變,推動了國有書店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轉變。1988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提出了“三放一聯”的改革目Ⅱ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標,從單純調整產銷關係轉向改革發行企業內部的管理機製,通過放權承包,建立各種形式的責任製,扭轉管理過分集中、統得過死、行政幹預過多的現象,搞活國有書店的經營機製;通過放開批發渠道、放開購銷形式和發行折扣,引進競爭機製,利用經濟杠杆調整產、供、銷之間的利益關係,搞活了圖書購銷;通過推行橫向經濟聯合,促進各種形式的出版發行聯合體發展,發揮了促進競爭、優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圖書發行體製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1996年,新聞出版署頒布了《關於培育和規範圖書市場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了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圖書市場的改革目標。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啟動文化體製改革試點,確定在9個地區和35個文化單位進行試點,其中新聞出版單位就有21家。2005年12月,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就文化體製改革做出的重大決策。《意見》從總體上明確了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和目標任務。至2012年9月,全國有改革任務的580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華書店、4000多家非時政類報刊社、38家黨報黨刊發行單位全部完成改製,組建了一批出版集團,其中35家出版傳媒集團成功上市。新聞出版係統實現了“局社分開”,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實現了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主要管理直屬單位向社會管理轉變,由行政管理為主向行政、法規、經濟等綜合管理轉變,宏觀管理體製得到進一步完善。我國文化體製改革經過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實踐,有力地促進了新聞出版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深化改革中的中國出版業如鳳凰涅槃,在新的市場機製中煥發出蓬勃生機,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近年來傳統紙媒受到網絡、微信等自媒體猛烈衝擊而紛紛萎縮的情況下,出版業逆勢上揚,融合發展,充滿活力。在近期頒布的第十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獲獎名單中,出版企業占60%,總產值超過65%,繼續保持了文化產業主力軍的地位。

留住出版家的改革記憶Ⅲ40年改革開放,40年風雨曆程。我國出版業40年改革發展,有力地證明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五千多年的文明曆史,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學習、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善於借鑒他人長處、善於不斷創新的民族。這個品質既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表現,也給出版業提供了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我們相信,隻要抓住機遇,不斷深化改革,在創新中求發展,出版業一定會有更加光輝的明天。

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是一套多視角、多方位見證、記錄出版改革曆程,謳歌出版改革成果,總結出版改革經驗,推動和深化出版改革的大型叢書。叢書作者都是韜奮出版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重要獎項的獲得者,都是有影響、有作為的出版發行一線的領軍人物,他們既是中國出版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記錄者,也是中國出版改革開放的親曆者、推動者。他們生逢其時,在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趕上了改革開放這趟時代快車,經曆了改革的風風雨雨,經受了改革的磨煉洗禮,分享了改革的豐碩成果,實踐了自己的職業追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有過攻堅克難的艱辛,有過艱苦創業的拚搏,也有過辛勤耕耘的甘甜;他們有過推出精品力作的驚喜,也有過培育出版新人的欣慰。在叢書寫作中,他們緊扣新時期出版改革的主題,現身說法,講述自己親身經曆的出版故事,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展現了新時期出版人的責任擔當、文化情懷和創業精神。這套叢書也成為出版改革的真實記錄,成為有保存價值的出版曆史史料,成為培養、教育青年出版從業人員的生動教材。他們為紀念出版改革4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們是中國出版史上又一批值得尊敬的人。

這套叢書表明,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中國出版人勇於實踐、敢於創新,以改革促進發展,以發展推動繁榮,始終走在時代的潮頭,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為中華文明走向世界,Ⅳ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曆史將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出版業一馬當先,不僅自覺推進自身深化改革,而且為改革開放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黨的十九大清晰地描述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藍圖和時間表,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不僅是強調文化的重要性,也是對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的戰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出版業作為文化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肩負著做強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任。回顧40年改革曆程,我們為取得的輝煌成績而自豪;展望新時代的偉大征程,我們為義不容辭的重任而自信。重任在肩,唯有奮鬥。我們深知日益富裕的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文化的渴望,中國人均閱讀量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出版業轉型升級尚在路上……這正是中國出版業努力作為的方向。我們有幸身處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當然要投身這樣一項偉大的事業,才無愧於出版業的曆史使命,做新時代敢擔當、負責任、有作為的出版人。

是為序。

2018年6月於北京(柳斌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目錄第一輯崢嶸歲月“引咎辭職也無法謝天下”\/%003財政的錢多一分也不要\/%012抗擊冰雪送教材\/%014另辟蹊徑奪市場\/%018不打烊的“圖書展銷會”\/%025謀劃省級新華書店批銷聯合體\/%036跨地域連鎖經營始末\/%043第二輯雄關漫道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055破除物流痛點\/%061與誠品書店的交往\/%069建設現代出版物流港\/%077北京,有了一席之地\/%088進軍藝術品市場\/%096駛入在線教育藍海\/%107扭虧為盈的戰略“撤退”\/%116牽頭製定行業首個物聯網標準\/%125002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第三輯閑庭信步建設一站式文化消費綜合體\/%133井岡山上開書店\/%144打造新華書店3.0版本\/%152有錢也不任性\/%157創新社店合作模式\/%163推廣“假期讀一本好書”活動\/%1681+1>2:與晨光文具強強合作\/%173第四輯俱往矣轉折和起點\/%181香港進修二三事\/%186組建發行集團\/%193改製上市進入資本市場\/%198創造效益增長的奇跡\/%204“賽馬”選良才\/%210欲栽大木拄長天\/%214第

一輯

崢嶸歲月新

時期

出“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版———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人改

革親

曆叢

書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引咎辭職也無法謝天下”離2006年春節隻有不到20天了。冬天的南昌,浩浩蕩蕩的贛江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致已經成為過去時。此時的江麵,除了八一大橋上漸次懸掛、隨風搖曳的紅燈籠和雄踞南岸橋頭的白貓、黑貓兩座巨型雕塑外,一派肅殺景象。

南昌八一大橋,人們議論最多的就是這對橋頭雕塑:基座比三層樓還高,座上黑貓取材黑色花崗岩,雙目圓睜,爪下壓一隻招財鼠,對麵漢白玉製成的白貓也不示弱,持弓身跳躍之姿,仿佛正撲向黑貓爪下的獵物。應當說,這兩隻貓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經濟工作的政策導向———“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位於南昌八一橋頭江西出版大廈25層的辦公室裏,窗外蕭索的江景盡收眼底,時任江西省出版集團總經理周文按照省政府有關領導的意圖,再次向我提出中小學教材發行分標的建議。客觀地說,領導的建議充滿善意和愛護之心,也很有分量。但我仍然堅持了不分標的意見,並當場立下軍令狀:“如果失標,我就引咎辭職。”“你引咎辭職也無法謝天下!”周文老總當即回了我一句。

“那怎麼辦,總不能把我抓起來殺了吧?”話說到這個分上,尷尬的氣氛凝重到了極點,或許不經意間落下的一004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粒火星,就足以瞬間引爆這個本就不大的空間。周文老總見我如此決絕,哈哈笑了起來。

“中小學教材發行業務是新華書店的‘基本口糧’,是不容有失的陣地,因此決不能分標。如果分標,江西新華的“基本口糧”固然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但企業將遭受重創,未來發展也因此埋下隱患。”這句話某種程度上也是再次提醒我自己,世上安得兩全法,作為單位的“一把手”,在關鍵時刻你必須信念篤定、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事實上,因為中小學教材教輔發行具有批量大、時間集中的特點,一些早就想進場分羹的企業發出了“零利潤,隻求改變圖書發行格局”的聲音。

2002年國家決定在福建、安徽、重慶進行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標投標試點時,又有輿論借機宣揚圖書反壟斷法,直指要打破新華書店中小學教材發行一家獨大的局麵。

及至2005年年初,國務院決定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擴大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投標試點範圍,將江西、浙江、山東、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山西8個省(自治區)也納入試點範圍,並明確提出了“試點工作最遲從2006年春季開始”的要求。這次力度空前的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打破了中小學教材發行地域限製和所有製界限,國家發改委文件規定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投標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競爭主體的資質放寬到不同所有製的圖書、期刊發行企業及出版單位,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當時江西省政府的一些部門,從落實國家發改委的精神出發,也希望中小學教材發行這塊業務有所改變,傾向於江西新華之外的單位能夠中標,以此來響應、推動中小學教材發行的改革。如此,無論從大的政策背景,還是從社會輿論氛圍來看,江西新華如同眾矢之的,根本不占任何優勢。

而在11個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江西的情況又很不樂觀。當時參與江西省中小學教材發行競標的單位多達11家:除江西新華之外,還有第一輯崢嶸歲月0056家省級新華書店,可謂強手林立;另外,江西、安徽、浙江、福建4省的郵政部門也虎視眈眈。競爭態勢之嚴峻堪稱全國之最。尤其是郵政部門,在競爭教材發行權時,其理由很是充分:同樣是國有企業,書刊發行經驗不比新華書店差,資金、網點不比新華書店少,網點延伸到農村,運輸工具齊全。四省郵政中,實力最強的又要數江西郵政。其前任局長升任國家郵政總局副局長,剛好主管此次全國郵政係統的教材發行投標工作。憑借國家郵政總局的全力支持,江西郵政更是打出了“把教材送到每一個學生手上”的口號,氣勢咄咄逼人,誌在必得。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山雨欲來的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2005年秋季新學年開始,江西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全麵實行教育“一費製”改革。“一費製”改革主要是針對當時教育亂收費現象,采取在嚴格核定雜費、課本(教材)費和作業本費等標準的基礎上,由學校向學生一次性統一收費的治理辦法。“一費製”的實行給已習慣於傳統方式征訂發行教材教輔的新華書店,帶來一次直麵的衝擊。很多地區、學校本著所謂“寧左勿右”的原則,不顧學生的實際需要,寧願少訂也不多訂,造成基層新華書店教材教輔銷量銳減。作為江西新華總經理,我倍感壓力,當時正在集中精力組織全省新華書店全力應對,努力將“一費製”對書店業務的影響降到最低。此時力度空前的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猶如火山噴湧,把本已焦頭爛額的江西新華一下子推到了火山口。

泰山壓頂的情勢之下,我的神經高度緊張。江西新華的上級領導部門,此時也是心有顧忌。為了降低此次招投標的風險,省政府有關領導出於愛護江西新華的考慮,此前已經向我提出了分標的建議,以確保江西新華不至於完全失標,留有後路。我聽到這個建議後,重新對教材發行招標進行了全盤思考和梳理。得失、利弊、成敗等等,這些字眼在我腦海裏過了一遍又一遍,一個跟領導建議完全相反的想法,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006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堅定,那就是———不分標。

為此,我開始著手做一些準備。

2005年8%月8日至11日,江西新華在南昌市五湖大酒店———承辦了全國省級新華書店教材發行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研究如何應對全國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同年12月19日至21日,我同副總經理羅惠榮一行4人,赴安徽合肥市參加華東五省教材發行工作研討會,再次與同仁們交流了教材發行招標的工作經驗。

在交流學習中雖然獲得了不少寶貴經驗,但我仍然忐忑不安,畢竟江西新華從未經曆過麵向全國的中小學教材發行公開招投標,缺乏實戰經驗,一旦競標失敗,江西新華賴以生存的根基將失去大半,企業發展將遭受重創。說實話,那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緊張、壓力最大的一段時期,幾乎食不知味,寢不能安,滿腦子都是教材發行競標的事。這件事關係到全省6000多新華人的飯碗,而不分標的策略,對江西新華來講是畢其功於一役,要麼大勝,要麼慘敗,沒有折中的結果。另外,就中小學教材發行業務來說,我們是在守業,做的是存量,而競爭對手做的是增量,是在進攻,所以其必然全力進攻。天時、地利,江西新華一樣不占。

越是在高壓之下,人越應該有點自我揶揄的精神。當時我正在看《艾森豪威爾傳》,書中寫到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的第二天,艾森豪威爾在電台進行了激情澎湃的演講:“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這是盟軍的偉大勝利,這是全體官兵浴血奮戰的結果,法西斯德國的墳墓將就此挖掘。”但後來,工作人員在整理文稿時,卻發現了艾森豪威爾還有另一份演講稿,是為諾曼底登陸失敗準備的:“我們登陸已經失敗,我已將部隊撤回,我做出的進攻決定,是經過多方情報分析做出的,我的軍隊非常勇敢和盡職,失敗完全由我一個人承擔責任……”這個故事讓當時的我非常動容,以至於後來我把這次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也揶揄為一場戰役,隻不過不是諾第一輯崢嶸歲月007曼底登陸,而是更具戰略意義和精神意義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也一定有一個更強大的自己。百戰未開先讀書。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既然天時、地利都不占,那就隻有在人和上下功夫了。好在跟周文老總的軍令狀已立,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小學教材招發行投標的準備工作中。我和同事們一起精心準備競標材料和方案。為了充分展示江西新華的實力、打動評委,我們準備的投標材料多達24個圖書標準箱,信息精準到了全省每所學校每個班級的老師和學生名冊。而我們的強勁對手雖然通過壓低中標價格,在商務標方麵取得了滿分,但所有的投標材料隻有2個標準箱。

2006年4月12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正式打響。

經過精心測算和充分準備,我們從容應戰,憑借多年中小學教材發行工作的經驗,以及集儲運、配送、調劑、零售、結算於一體的完整中小學教材發行體係,強大的信息化網絡平台,高效優質的服務,科學的管理及專業的發行隊伍,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在競標中勝出,成功阻擊各路對手,守住了中小學教材發行陣地。

2006年4月12日,江西省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標項目開標大會現場。江西省新華書店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奪得2006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江西省中小學教材總發行權008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2006年4月20日,我代表江西新華參加了省發改委在南昌市吉偉賓館舉行的江西省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標項目簽約會。

至此,一場沒有硝煙卻驚險異常的教材保衛戰順利結束。江西新華成為最後的贏家,不僅成功中標,而且把讓利幅度控製在最小範圍內,為江西新華今後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江西新華的這場中小學教材保衛戰,可以說打出了氣勢,也打出了江西新華的影響力。

上級領導對江西新華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強大實力,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對我本人也充分肯定。當時提出分標建議的領導,事後稱讚我:“要不是你力排眾議,堅持不分標,可能江西新華中小學教材一部分發行權就落入他家,全省新華書店就會麵臨危機。”的確如此!如果當時教材分標,江西新華之後的改革發展肯定會受到掣肘,一定不會是今天這個局麵。

勝利值得紀念,但我們並沒有,也不敢忘乎所以、竊竊自喜,而是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市場競爭的慘烈以及形勢的嚴峻。2006年全國11個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四川郵政拿走了四川省近20%的標的,山東郵政也拿走了山東省約5%的標的。而雲南郵政自從2004年在全國郵政係統率先實現中小學教材發行“零”的突破後,2006年更是拿下了雲南省1.15億碼洋的發行份額。與此同時,全國各省級新華書店為了保有中小學教材發行權,普遍讓利在5%以上。

在我看來,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暴露了企業經營的風險,而中小學教材發行又是千斤重擔,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囑托,容不得出半點紕漏,否則江西新華曆盡千辛萬苦贏得的發行權,是有可能得而複失的。

就中小學教材招標,在與業內同行的交流中,我的觀點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說法,稱新華書店是壟斷企業,中小學教材之所以公開招標,為的就是打破新華書店的壟斷,從而降低教材費用。但真的是這第一輯崢嶸歲月009樣嗎?

實際上,我國教材定價受國家調控,一直秉持保本微利的原則。在2005年準備啟動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標前,國務院辦公廳2001年就轉發了《關於降低中小學教材價格深化教材管理體製改革意見的通知》,明確規定了中小學教材的基準價。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標後,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材價格管理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從2006年秋季起,全國中小學教材價格平均下降不低於10%,降價幅度最高的達15%。一方麵教材價格不斷下降,但另一方麵紙張、運費等實際成本又在不斷上漲,因此教材的利潤空間受到雙重擠壓後,已經十分有限。尤其是隨著2008年新的合同法出台及後續不斷修訂,人工成本也在逐年顯著增加。如此狀況,教材價格又能降多少?而招標中最具挑戰性的加權因素就是價格,以降價多少來決定標分高低,一些投標主體為獲得教材發行權,極有可能搞價格戰。即便是10多年後的今天,公開招標中投標人招不上也要在報價上攪局的現象仍屢見不鮮。惡意競爭,一旦把市場攪亂了,再來恢複,談何容易?市場是逐利的,中標者一旦覺得無利可圖或者收益未能達到預期,下一個階段就很有可能放棄,屆時又該由誰來收拾殘局?

新華書店在教材發行前從未向學校收過教材預訂金,基本上全國所有的新華書店在教材發行後都碰到過欠款纏身的問題,3—5年以上賬齡的欠款也很常見,更遑論按照現代契約精神理應存在的滯納金。以江西新華為例,為防控風險,2010年我們加強了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僅新餘市收回自2006年以來的欠款就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如果通過公開招標,變更了教材發行單位,新華書店的這些老賬又該如何收回?討欠的實際困難遠比理論上的多得多。為保證“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神聖使命,新華書店經常是先把書發到學生手中,以保證學校正常開學。學校教材訂少了,書店想方設法補齊,訂多、訂重了,書店又無條件退貨,哪個壟斷企業會有如此責任心010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和社會責任感?

中小學教材發行,尤其是分標後,原來由新華書店一家配送的教材,可能要由幾個單位分多次送到學校。一個學校有可能1—3年級的教材由新華書店配送,4—6年級的教材由其他某家單位配送,初中教材則由另一家單位配送,三家企業配送、結算時間不同,調劑能力不同,如果再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配送教材,還會遇到地理路線不熟、語言溝通困難等問題。如此這般,既給學校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也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發行費用的增加,對誰都不會帶來利益。

中小學教材發行是包括征訂、倉儲、製單、配送、調劑、添貨、零售、核審、結算等多個環節組成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全國新華書店為此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中小學教材發行還是一個爆發性、峰值很高的業務,全年就集中在幾個月,倉庫平時基本閑置,以保證教材存儲和流轉。這些專業人才和倉庫、車輛等,已經形成沉沒成本。一旦新華書店丟失了教材江西新華發行集團扶貧助學捐贈儀式第一輯崢嶸歲月011發行權,無疑是對國有資產的閑置、浪費。

新華書店在教材發行之外,每年還承擔了社會責任。例如,2003年非典期間,各省市新華書店捐款捐物價值上億元人民幣。在做好社會公益文化事業、抓好農村發行網點建設、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等方麵,新華書店都有巨大的付出。教材發行的微薄利潤每年還要拿出一部分用來資助教育部門,以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一旦新華書店在招標中失去教材發行權,無疑是一場災難,履行社會責任隻怕是有心無力。

2006年的那場中小學教材公開招標,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周文老總那句“引咎辭職也無法謝天下”猶如警鍾長鳴,10多年來一直縈繞耳際,提醒我要把做好中小學教材發行工作,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作為江西新華每年的頭等大事來抓,創業不易守業亦難,切不可掉以輕心。

我的書業生涯四十年新時期出版人改革親曆叢書財政的錢多一分也不要2010年,我在《企業文化》雜誌第11期上看到了這麼一個故事: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因貨真價實、服務周到,贏得顧客滿門。但賺錢後李沙庚便開始短斤少兩、摻假使詐,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因此日漸清冷。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到店裏,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寄望於名人效應,以重振生意。鄭板橋揮毫題寫“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卻無人進店光顧,原來是店招上的“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這“一點”,而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你的“心”有了這“一點”;而今你生意冷淡,正是因為你的“心”少了“一點”。李沙庚頓悟,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