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重難點】1.掌握以小節、樂句為單位的身體律動形式。

2.學會在歌唱中體驗不同的節奏。

【活動準備】鋼琴;豬、鴨子、牛三種小動物的圖片。

192第五章?幼兒歌曲教學【活動過程】1.準備。全體幼兒在老師彈奏的《在農場裏》琴聲中進入教室,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指導要求:教師反複演唱,鋼琴伴奏以簡單旋律為主。)2.律動練習。學習演唱歌曲《在農場裏》。

(1)律動練習反複演唱並學會歌曲。

(2)教師一邊唱歌曲,一邊根據樂句的改變來變化自己的位置。在唱第一段豬兒的時候,教師往豬兒圖片的方向走過去。注意:一個小節走一步(即兩拍走一步),從座位上走到圖片的位置再走回來。

(3)唱第二段牛兒的時候,教師往牛兒圖片的方向走過去再回來;唱第三段鴨子的時候,教師往鴨子圖片的方向走過去再回來,都是一個小節走一步(即兩拍走一步)。

(4)幼兒集體照著教師的樣子走。

(指導要求:注意觀察幼兒的動作是否協調一致,走路的動作模仿歌詞中小動物的樣子。注意動作是以“小節”為單位,而非以“樂句”或“拍子”為單位。這一遊戲可以訓練幼兒對音樂中小節的感知力。)3.樂句訓練。教師請幼兒看譜子演唱,並找出帶有逗號的樂句。在剛才“走”的動作基礎之上,再走一遍。這一遍走的時候要在有逗號的地方(即一個樂句的地方)兩兩對看一下,再繼續走。

(指導要求:通過身體的參與讓幼兒深切地感受音樂的律動,達到完全進入音樂當中的目的。注意動作的統一性,如有提前或是延後扭頭對看的情況要及時加以糾正。這一遊戲可以訓練幼兒對樂句的感知力。)4.激發幼兒內心的音樂律動感。請幼兒跟著老師的伴奏,邊唱邊走。

(指導要求:強調不要忘了對看。借助節奏來引起大腦與身體之間迅速而有規律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達到情感與思想、想象與理解之間的協調發展。注意幼兒的協調性,及時發現律動感差的幼兒,課後因材施教。)5.表演。幼兒根據喜好和想象,變化各種動作,有的模仿鴨子走路的樣子,有的模仿小牛低著頭,有的模仿小豬撅著屁股……請表演欲強的幼兒在全班同學麵前表演,教師伴奏。

(指導要求:每個幼兒表演後教師即時點評,並給幼兒以鼓勵,讓每位幼兒都體會到不同的人對於音樂的感受會有不同的表現。)6.全班一起表演,教師伴奏。

【課例簡評】本課例是以兒歌《在農場裏》為素材,訓練幼兒對節奏感知能力的體態律動活動。

兒歌分為三段歌詞,每兩拍為一小節,每四小節為一個小樂句。教師在活動指導中應充分注意幼兒動作的相對放鬆。表演是比較困難的環節,教師可以先示範一遍,鼓勵幼兒創新動作。

193聲樂基礎與兒歌演唱教學6.?音樂即時反應《小燕子》小?燕?子【活動目標】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音樂的節奏感,培養幼兒對4\/4拍子的感覺。

【活動重難點】1.掌握以小節為單位的身體律動形式。

2.學會在演唱中表達4\/4拍子的抒情感。

【活動準備】鋼琴、多媒體。

【活動過程】1.準備。全體幼兒在老師彈奏的《小燕子》琴聲中,進入教室。

(指導要求:教師反複演唱,並用鋼琴伴奏。)2.引入。教師用自己的雙臂模仿小燕子在天空飛翔的慢動作,並數著拍子,以一小節四拍為單位,起飛兩拍,落下兩拍,做出飛的律動。

(指導要求:注意飛翔的動作按照一小節四拍來做。)3.學唱。教師帶領幼兒反複演唱歌曲。

(指導要求:注意提醒幼兒演唱時體會4\/4拍抒情的感覺。)4.律動練習。通過演唱,幼兒應該能初步感受到4\/4拍的抒情性,為了讓幼兒更深刻地體會4\/4拍子抒情的感覺,同時體會到四拍子強-弱-次強-弱的強弱規律,教師用雙臂做慢慢“飛翔”的律動,啟發幼兒。

接著,讓幼兒雙臂做“飛翔”的動作,一定要慢,挖掘其想象力,啟發他們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在天空飛翔的小鳥,翅膀在空中滑動。然後,提問幼兒是否感覺手臂的動作很流暢,很連貫,待幼兒回答後,教師總結4\/4拍的節奏感也是這樣流暢、連貫的感覺。請幼194第五章?幼兒歌曲教學兒邊“飛”邊唱歌。

5.全身律動練習。為了讓幼兒更加清晰地感受四拍子的流暢,身體也配合著雙臂的動作兩拍一個方向地左右擺動,在幼兒基本掌握“飛翔”的動作、學會演唱之後,教師回到鋼琴邊,一邊伴奏一邊領唱。

(指導要求:注意觀察幼兒的動作與演唱速度是否協調一致,如果有動作速度快於演唱速度,則適當調速。注意動作是以一小節四拍為單位)【課例簡評】本課例是以兒歌《小燕子》為素材,訓練幼兒四拍子抒情性的感知能力的體態律動活動。用比較連貫流動的律動動作來訓練抒情流動的四拍子是好的想法,但動作要選擇得當,漫漫飛舞的動作簡單易懂,比較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

7.?音樂即時反應《小星星》小?星?星【活動目標】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音的高低、音量大小的變化,培養幼兒在聲音聽覺方麵的反應能力。

【活動重難點】1.掌握以音高為單位的身體律動形式。

2.學會在歌唱中體驗不同的音的高低。

195聲樂基礎與兒歌演唱教學【活動準備】移動式播放器、小星星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1.準備。教師帶領幼兒反複演唱樂譜,讓學生熟悉旋律。

2.音量變化訓練。反複演唱樂譜之後,教師請幼兒安靜下來,聽教師唱樂譜,高音時加大音量,低音時減小音量。例如,歌曲第一個音do就用很小的音量開始,sol放大音量唱,讓幼兒體會高音和低音的區別,再讓其模仿。教師帶領幼兒反複演唱,甚至演唱低音時可以略低些身體,做彎腰狀態,高音時可以挺直身體做抬頭狀態。

(指導要求:這一步主要訓練幼兒聽覺對音量大小的敏感度,要求教師唱樂譜時誇大音量對比)3.律動準備。教師用移動播放器播放小星星伴奏音樂,幼兒邊聽音樂邊手拉手,排著隊,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教室外麵的樓梯下。4.律動練習。

(1)教師示範。教師走到樓梯中間的一層台階停下來,接著播放歌曲《小星星》伴奏並跟著音樂演唱樂譜,跟隨音符的高低往上或往下走一層樓梯。

(指導要求:樂譜裏很多音符是重複出現的,考慮到幼兒的反應速度和安全,前後重複出現的一個音符,不變樓梯層,原地踏步。)(2)教師反複做律動示範,並且配合音量上的變化。旋律往高進行教師唱的音量就增強,並且往上麵走一個台階。旋律往低進行,教師的音量就減弱並往下走一層台階。讓幼兒看到整首樂曲音的高低走向,看到從do到re是要上一層樓梯的,表明re比do音位要高,以此類推,體會音的高低概念。

(指導要求:把伴奏音樂放小點聲,讓幼兒主要聽到教師唱的樂譜,用音量的變化配合上下樓梯,給幼兒帶來更加強烈的視覺衝擊。)(3)個別示範。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律動。在多遍示範過後,幼兒基本可以跟著老師一起唱出譜子,並邊唱樂譜邊上下樓梯做律動。

(指導要求:提醒幼兒在上下變化樓梯的同時不要忘了音量的變化。注意觀察幼兒的動作是否與教師協調一致,如果有個別人反應慢,可以把伴奏音樂停掉,一起放慢速度清唱樂譜。)5.參與律動。幾遍過後,幼兒應該都比較踴躍地想上樓梯感受一下。教師把他們分成幾組,每組兩到三名幼兒,站在不同的樓梯層,手拉手一起隨著旋律高低的變化邊唱樂譜邊律動。

(指導要求:由於全體幼兒一起律動,可能有些幼兒反應慢一些,可以關掉伴奏音樂,教師帶領清唱樂譜。)6.融入音樂。幼兒集體跟著伴奏音樂律動。這時候要求幼兒隨著音的高低變化來改變音量,同時還要注意腳下樓梯隨著音的高低變化而改變。反複律動之後達到訓練音高概196第五章?幼兒歌曲教學念和音量大小概念的效果。

(指導要求:對有錯誤律動的幼兒及時糾正,讓他們真正明白為什麼上樓梯,為什麼又下樓梯。)【課例簡評】本課例是以兒歌《小星星》為素材,訓練幼兒對音的高低、音量大小的感知能力的體態律動活動。這節課可以不唱歌詞,就用樂譜來訓練,能讓幼兒更加清晰旋律的走向。教師在活動指導中應充分注意幼兒的投入情況,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裏得到訓練。

8.?休止符體驗活動《小雞小鴨》小?雞?小?鴨【活動目標】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旋律中的休止,培養幼兒對休止符的感知。

【活動重難點】掌握以八分音符為單位的身體律動形式。

【活動準備】鋼琴、帶有小動物圖案的紙帽子。

197聲樂基礎與兒歌演唱教學【活動過程】1.準備。全體幼兒在老師彈奏的《小雞小鴨》琴聲中,進入教室,並選擇一種圖案的紙帽子戴在頭上。教師邊彈邊唱。全體幼兒在教室散開並坐下。

(指導要求:教師反複演唱歌曲,鋼琴伴奏。)2.引入。教師邊演唱邊做著小雞小鴨的動作。唱到小雞的時候,教師把手做成數字7的形狀,雙手聚攏放在胸前;唱到小鴨子的時候,兩臂自然下垂,手自然往外張開,代表鴨子的鴨掌。手的動作在律動訓練中隻起到配合作用,關鍵是腳的動作:按照八分音符為一步往前走。休止符的地方用腳在原地點一下,也就是休止符的地方不往前走,原地點一下,用停頓的身體語言讓自己感受休止的感覺。

(指導要求:教師在做示範的時候,注意提醒幼兒認真觀看教師腳上的動作,可以把動作放慢。)3.學唱。學習演唱歌曲《小雞小鴨》,教師一邊唱歌一邊做著律動,然後請幼兒一起跟著教師先做手上的動作。學會手的動作,再單獨練習腳的邊走路邊點地的動作。待基本掌握小雞小鴨不同的動作後,教師回到鋼琴邊,一邊伴奏一邊領唱。

(指導要求:注意觀察幼兒的動作與演唱速度是否協調一致,如果有動作速度快於演唱速度,則適當調速。注意動作是以八分音符也就是半拍為單位,而非以一拍為單位。)4.律動練習。以頭戴動物圖案的不同,將全體幼兒分為兩個組,進行律動訓練。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二小節,小雞手做成7,小鴨手掌張開,一起往前走,唱到“小雞嘰嘰嘰”的時候,扮演小雞的幼兒往前走,配合腳上點地的動作,其他人原地不動。

唱到“小鴨呷呷呷”的時候,扮演小鴨的幼兒往前走,配合腳上點地的動作,其他人原地不動。

(指導要求:注意觀察幼兒的動作是否有錯亂,如果部分幼兒有錯亂,可選兩名做得較好的幼兒帶領兩個不同組。)5.激發創造力。根據喜好和想象,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做休止,或用雙腳同時往前蹦一步,或是往前走到休止符時全身蹲下或是屈膝,等等。每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休止符停頓的感覺,並給自己所模仿的小雞或小鴨起一個有趣的名字。如“小白雞”“小黃鴨”等。然後,每人帶著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來演唱,以表現不同個性的小動物。

(指導要求:幼兒輪流演唱,以達到相互觀摩的目的。)6.再次集體表演《小雞小鴨》。

【課例簡評】本課例是以兒歌《小雞小鴨》為素材,以體態律動的方式訓練幼兒對休止符停頓的感知能力。教師在活動指導中應充分注意幼兒動作的相對放鬆。單獨表演是比較困難的環節,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請個別幼兒上台表演,激勵其他幼兒的創造力。

198第五章?幼兒歌曲教學9.?音樂即時反應《青蛙合唱隊》青蛙合唱隊【活動目標】通過學習樂曲和身體動作,感受鋼琴不同音區的音色,培養幼兒對音色的區別能力。

【活動重難點】1.掌握以樂句為單位的身體律動形式。

2.區分音色的不同。

【活動準備】鋼琴;絲帶;多媒體。

【活動過程】1.準備。全體幼兒在老師彈奏的《青蛙合唱隊》琴聲中,進入教室,並選擇一種顏色的絲帶戴上手腕。

(指導要求:教師反複彈奏讓幼兒熟練旋律,幼兒選擇的絲帶有兩種顏色,一種淺綠色,一種深綠色,代表不同的青蛙)2.引入。教師一邊彈奏《青蛙合唱隊》,一邊請幼兒觀看多媒體視頻播放的青蛙在池塘的荷葉裏跳來跳去的畫麵。

(指導要求:視頻不需要聲音,用教師的鋼琴聲配合視頻。)3.欣賞學習。教師彈奏樂曲,幼兒靜靜欣賞。在彈奏過程中用慢彈、分句彈、換音區彈奏、整體回原速彈等教學方法幫助幼兒了解“小青蛙”和“老青蛙”的不同音樂形象,讓幼兒在欣賞中認識各種音色。

(指導要求:教師在彈奏中要配合語言的提示,不能隻彈不說。)4.律動與音色。上一環節在邊欣賞邊學習的過程中幼兒已經基本明白曲子中的音樂變化。這個環節用律動讓他們學會區分音色。

199聲樂基礎與兒歌演唱教學(1)請幼兒回憶,視頻裏看到的青蛙在荷葉中跳動的動作,加上平時在生活中見到的青蛙,啟發幼兒用一個代表性的動作——“雙腳跳”來表演青蛙。

(2)在學習樂曲的時候幼兒了解到曲中青蛙分兩種,一種是小青蛙,一種是老青蛙。

提問幼兒哪種“跳”能代表小青蛙,哪種“跳”能代表老青蛙。

(指導要求:這時教師再次彈奏樂曲。)通過不同音區的彈奏、誇大音色對比,讓幼兒清晰明白:小青蛙的音色用小字二組的音來表現,老青蛙的音色用小字組的音來表現。接著,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總結出:蹲著跳身體低,代表低音的老青蛙,站著跳高一些,代表小青蛙。

5.律動練習。教師彈奏樂曲,幼兒根據鋼琴音色的變化來進行律動。

(指導要求:教師觀察幼兒動作是否正確,有問題及時調整。)6.分組練習。根據幼兒佩戴絲帶的顏色分成兩組,淺綠色代表小青蛙,深綠色代表老青蛙,幼兒聽老師彈奏樂曲,根據鋼琴不同的音色來判斷是哪種青蛙跳。兩遍之後,教師觀察如果沒有錯誤,兩組再換過來,讓幼兒充分識別鋼琴上小字組、小字二組的不同音色。

(指導要求:教師彈奏時注意要把強弱對比彈奏出來,用以提示幼兒音色的變化。)【課例簡評】本課例是以樂曲《青蛙合唱隊》為素材,以體態律動的方式訓練幼兒對音色的感知能力。樂曲中有兩種不同的音色,教師在活動指導中應充分注意幼兒動作的相對放鬆。

最後一個環節教師不說話讓幼兒自己分辨音色並進行律動是難點,教師需要觀察並及時糾正。

10.?音樂即時反應《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200第五章?幼兒歌曲教學【活動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和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培養幼兒在音樂理解方麵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1.律動訓練。

2.學會在歌唱中體驗和表現不同的音樂情感。

【活動準備】大灰狼、兔子媽媽、小兔子圖片、道具門。

【活動過程】1.準備。全體幼兒在老師彈奏歌曲《小兔子乖乖》的聲音中,進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子上。

(指導要求:教師反複彈唱,帶領幼兒學唱。)2.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反複演唱並學會歌曲。

(2)認識角色。教師講“大灰狼想吃掉小兔子,但是兔媽媽保護小兔子,教小兔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的故事給幼兒聽,讓他們對“壞人”(大灰狼)、“好人”(兔媽媽)的形象有初步的了解。

3.反複演唱,熟悉內容。

(指導要求:注意觀察幼兒的表情和動作,這個時候樂感好的幼兒應該在唱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加上了麵部表情和身體動作。)4.律動學習。

教師提問幼兒平時在害怕的時候自己都會做什麼動作。幼兒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後,統一了一個害怕的動作:雙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同時慢慢往後退步。教師再提問,特別開心的時候做什麼動作表達。教師總結:用原地轉圈的方式代表開心。

接著,教師示範律動。在唱大灰狼的時候,教師故意把聲音變粗一些,低沉一些,邊唱邊往道具“門”的方向按照八分音符的節奏小碎步跑過去,讓幼兒感覺要扒開小兔子的門,強行進去吃掉小兔子。

然後,教師再扮演小兔子給幼兒做示範,邊唱邊用雙手蒙住自己的眼睛,跟著二分音符的節奏慢慢往後退步。例如,小兔:“不開(退一步),不開(退一步),我不(退一步)開(退一步),媽媽不回(退一步)來(退一步),誰來也不(退一步)開(退一步)。”(指導要求:用二分音符的速度退步,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接著,教師先扮演兔媽媽,用八分音符的小碎步邊唱邊跑向道具“門”,最後,扮演小白兔,邊唱“就開就開……”邊跟著歌曲的節奏,每一拍(四分音符)換一隻腳原地自轉,同時雙手向上伸直超過頭頂。臉部表情表現出很高興兔媽媽能回來,以此訓練讓幼兒201聲樂基礎與兒歌演唱教學了解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