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奇性猶不止是。有拔爾敦者,曾於暗室中,解包出,忽閃閃然發青白色光,室中驟明,其紙裹亦受微光,良久不滅。是即副放射線,感寫真幹板之作用,亦與主放射同。蓋能本體發光,及與光於接近物體之二性質,宛如太陽與光於周圍遊星然。其能力之根源,竟不可測。

或曰勃克雷氏貯比較的純於管中,藏之衣底,六小時後,體上忽現焦灼痕,未幾忽隱現於頭腕間,不能指其定處。後古籬氏乃設法測其熱度,法用熱電柱,其一方接合點,置純銅鹽,他方接合點,置含銅鹽六分一之錫鹽。計算所生電流之強率,知置銅鹽處之溫度,高一度半。又以篷然測熱器,測定0.0八格蘭之純鹽所生溫度,一小時凡十四加羅厘;即一格蘭所放射之熱,每一小時凡百加羅厘以上也。其光與熱,既非出於燃燒,亦無化學的變化,不知此多量能力,以何為根?如曰本體所自發歟,則昔所謂能力之原則者,不得不破。如曰由外圍能力而發歟,則必當有利用外圍能力之性,而此能力之本性,又為吾人所未及知者也。

線亦有與空氣以導電性之性質,設有鋼板及鋅板各一,聯以銅絲,兩板間之空氣,令線通過之,則銅絲即生電流,與兩板各浸於稀硫酸液中無稍異。蓋線能令氣體為衣盎,(集於兩極間之電解質之總名,)分出荷陰陽電氣之部分,故氣體之作用,遂與液體電解質同。線中之易被他物吸收者,此性尤著。

從克爾格司管陰極發生之愷多圖線,及林達根線,及線,若受強磁力之作用,則進行必偏,設與線成直角之方向,有磁力作用,則線即越與磁力相對之左而行;然因線非單純者,故析出屈於磁力及不屈於磁力之種種線,進路各不相同,與日光過三棱玻璃而成七色無異。線中之強於貫通力者,此性尤著,且因對於磁力之作用,故線之大部分,遂含有荷陰電氣而飛運極迅之微粒雲。

被磁力而偏之線中,既含有荷陰電之微粒,則以之投射於或物體,亦當得陰電。古籬夫婦曾用封蠟絕緣之導電體,投以線,而確得陰電;又以同法絕緣之銅鹽,因帶陰電之微粒飛去,而荷陽電。此電氣之集積量,每一平方密厘每一秒時凡得4×19–12安培雲。線中帶陰電之微粒,以強電場時,必偏其進行方向,即在一密厘有一萬波的之強電場,則偏四生的許,此勃克雷氏所實證者也。

自所發射微粒之速度,每秒凡1.6×1010密厘,約當光速度之半,因此微粒之飛散,故於一小時所失之能力額凡4.4×10–6加羅厘,與前記之放出熱量較,則覺甚微。又從之表麵一平方密厘所放射之微粒,其質量亦綦少,計每一格蘭之飛散,約需十億萬年。準此,則其微粒之大,應為輕氣原子三千分之一,是名電子。

電子說曰,“凡物質中,皆含原子,而原子中,複含電子,電子之於原子,猶原子之於物質也。此電子受四圍之電氣與磁氣之感化,循環飛運,無有已時,凡諸物體,罔不如是,雖吾人類亦由是成。然飛運遲速,則因物而異,之電子,乃極速者,以過速故,有一部分,飛出體外,而光與熱,自然發生,為輻射線。”然是說也,改電子自具物質構成之能,乃得秩然成理。不然,則縱調和之曰飛散極微,悠久之曰須無量載,而於物質不滅之說,則仍無救也。且創原子說者,非以是為至微極小,分割物質之達於究極者乎。電子說興,知飛動之微點,實小原子千分之一,乃不得不褫原子宇宙間小達極點之嘉名,以歸電子,而原子說亡。

自X線之研究,而得線;由線之研究,而生電子說。由是而關於物質之觀念,倏一震動,生大變象。最人涅伏,吐故納新,敗果既落,新葩欲吐,雖曰古籬夫人之偉功,而終當脫冠以謝十九世末之X線發見者林達根氏。

(西曆一九○三年十月《浙江潮》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