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認清流動變化的生活現實(2 / 3)

對有機體而言,這種陳規的注意具有很明顯的好處或壞處。顯然,如果我們僅僅是要把一種經驗標簽化或者歸入某一類,這就可以節省我們的許多精力,而無需竭盡全力進行充分的注意。毫無疑問,標簽化沒有專心致誌的注意那樣煞費苦心。注意力集中對於感覺或理解一個重要、新奇的問題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都知道,這需要極大的努力,因此相對來說沒有標簽化那麼普遍。一般公眾都比較喜歡流線型的讀物、經過壓縮的小說、文摘期刊、千篇一律的電影和充滿陳詞濫調的談話。總的說來,他們都盡量回避真正的問題,或者至少是強烈地偏愛那些陳舊的虛假的解決辦法。所有這些都證明了上述結論。

標簽化是不完整的反應,它是部分的、表麵的、沒有實際內容的反應。它使得行為的自動性成為可能,也就是說使得一個人有可能同時做幾件事情,而這又意味著低級活動隻要以一種類似於反應的方式進行下去就會使高級活動成為可能。總而言之,我們沒有必要去注意經驗中那些我們業已熟知的因素。這樣,我們就不必作為個體,作為服務員、門衛、清潔工、上班族而去進行感覺了。

因為有兩方麵的真實情況,使我們看到一個矛盾:一方麵我們傾向於不去注意那些不能納入到我們已經構造好的標題中去的東西,例如那些奇怪的東西;另一方麵正是那些異乎尋常的、新奇陌生的、危險的和充滿威脅的東西最容易奪走我們的注意力。一個新奇陌生的刺激有可能是危險的(例如黑暗中陡然一聲巨響),也有可能是不危險的(例如窗戶換上了新窗簾)。我們將最充分的注意力給予那些陌生而危險的事物,而對那些熟悉和安全的事物,我們往往熟視無睹,否則它就會轉化為熟悉而安全的事物,亦即就會被標簽化。假如一個人從生到死都能把那些新的東西吸收同化到舊的東西中去的話,假如每當有什麼新東西咄咄逼人地違反或破壞了他業已熟知的那一係列概念時,他都能夠看到它隻是表麵上與那些熟悉概念不同,並且能夠給它貼上標簽,把它當成一個喬裝打扮起來的老朋友,那麼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讓人愜意的了。……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我們沒有概念來指示、沒有標準來衡量的東西,我們既不感到好奇,也不感到驚訝。

從一個奇怪的傾向出發得到一種有趣的理論,新奇陌生的事物或者根本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或者有一種無法抵擋的吸引力。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不那麼健康的)似乎都隻對那些凶險的經驗作出反應,好象注意必須被看成是對危險作出的反應似的。注意似乎是在警告我們必須采取某種緊急反應。這些人將那些不凶險、沒有危險的經驗置於一旁,不予理睬,這些經驗似乎根本就不值得注意,人們也沒有必要對它們作出任何其他認知上或情感上的反應。對這些人來說,生活要麼是一場危險的聚會,要麼就是危險的暫時緩解。

但有些人對此卻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些人不單會對危險的情況作出反應。或許他們從根本上就比一般人感到更安全一些,自信一些,因而有閑心去對那些不但沒有危險相反還使人愉快激動的經驗作出反應,能夠去注意這些經驗,甚至為此而癡狂。這種積極的反應,不管是矛盾的還是強烈的,不管是一種輕微的愉快還是一種勢不可擋的迷狂,都與緊急反應一般無二,都是自主神經係統對於有機體的五髒六腑的總動員。這兩種經驗的主要差異就是,人們從內省中感到一種經驗是令人愉快的,而另一種經驗則是令人焦慮的。這一觀察使我們看到,人不僅被動地適應世界,而且還積極地從世界中獲得享受,甚至還主動地將自己納入世界中去。大多數這類差異都可以用精神健康(姑且這樣稱呼)這一因素的變化來加以解釋。對於那些相對焦慮不安的人來說,注意都必然是一種緊急機製,世界在某種程度上被簡單地劃分為危險的和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