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感知問題的內在本質(1)(2 / 2)

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處理新情景的方法並不意味著優柔寡斷,並不意味著一個人不能作出決定來,相反,它能夠使人避免倉促作出決定。它能夠保障我們不會犯下這樣一些錯誤,比如根據第一印象來評判他人,把我們對一般女司機的態度應用到所有個別的女司機身上去,譴責或支援一個人隻是根據道聽途說的情況或者一些非常短暫的交往。我們本來是在對個別的人進行反應,但我們卻把它看成好象隻是某一類型中的一個成員,而且與那一類型中的其他成員完全相同,這時我們就會犯上麵的錯誤。如此看來,我們之所以不適當地進行反應,這是因為我們對這一類型的觀點認同了。

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在整體思維中從不利用過去的經驗。人們當然要利用過去的經驗,關鍵在於人們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利用這些經驗的。這一點在上麵關於所謂的內在學習(即學做你潛在是的那個人)的討論中已經描述過了。

毫無疑問,聯想思維確實會出現。但我們所討論的是,究竟哪一種思維應被當作中心、範式或理想的模式。整體動力學家們的論點是,如果思維活動具有什麼意義的話,它應該具有發明創造性、獨特性和天才性這樣的意義。

思維是一種技巧,憑借著它,人類能夠創造出某種新的東西,而這又意味著,思維必然經常地與已經得出的結論發生衝突,甚至革命性的。如果它與一種思想現狀發生衝突的話,那麼它就成為習慣、記憶或我們業已習得的東西的對立麵了,這不因為別的,隻是因為它從定義上說就與我們業已習得的東西勢不兩立。如果我們過去習得的東西和我們的習慣運轉得很好的話,我們就可以以一種自動的、習慣性的和熟悉的方式來進行反應。這就是說,我們用不著進行思想。從這一觀點來看,思維可被看成是學習的對立麵,而絕不是一種學習類型。誇張一點說,思維可以界定為一種突破我們的習慣、忽略我們的過去經驗的能力。

那種真正的創造性思維還涉及到另一個動力學方麵,這可以從人類曆史上那些偉大的成就中顯示出來。這就是它那富有特征的大膽冒險精神和勇氣。如果這些詞語在還不能準確表達的話,那麼,當我們想到一個膽怯的小孩與一個勇敢的小孩之間的差異時,我們就能清楚地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膽怯的小孩必須緊緊地倚靠著他的母親,因為母親代表著安全、熟悉和保護;而較為大膽的小孩則不然,他們往往更加自由地去冒險,能夠遠離家門去玩耍。那種與膽怯地緊抱著母親相似的思維過程就是膽怯地抱住習慣不放。一個大膽的思想家——這種說法幾乎是多餘的,就象說“一個思想著的思想家”一樣——在冒險越出安全熟悉的港口時,必須能夠突破調整,能夠擺脫過去,擺脫習慣、期待、學習、慣例和習俗、擺脫焦慮不安的情緒。

另外我們發現,許多人是通過模仿或依靠權威人士的建議而形成觀點。這類實例不勝枚舉,它們提供了另外一種類型的陳規化結論。它們一般都被看成是健康人性中的基本傾向,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們看成是表現了某種輕微的心理病症,或者某種與之非常接近的東西,這也許更為確切一些。當牽涉到比較重要的問題時,這一類觀點主要就成為一些過分焦慮不安、過分傳統化的和過於懶惰的人(一些沒有主見的,不知道自己的觀點是什麼的人,對自己的觀點沒有充分自信的人)對一種沒有組織結構的情景的反應,而這種情景沒有固定的參照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