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會計師科學操作新模式(1 / 1)

現階段,會計所麵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將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納入資產負債表中。組織內的人力資源包括統合程度、員工教育程度、為建立非正式團隊、達成完全地合作所花費的金錢與精力、建立忠誠度、消除敵意與嫉妒、解除生產限製等等。當然,這還不包括人力資產對於鄉鎮、城市或國家的意義。

在利開特的書中說得很清楚:就短期而言,憑借獨裁式管理,確實可以提高生產力。在利開特的實驗中,獨裁式管理下生產力確實高於參與式管理。但是如果從人性的發展角度來看,我們隻重視生產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也可以這麼說,當生產力增加,就會減損員工的忠誠度與興趣以及對工作的投入,甚至會引導工作態度向惡劣的方向發展。簡單地說,所有的人力資產都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中。於是為了短期的生產效益,犧牲了企業長期的利益。許多企業耗盡所有的資產以求短期的利潤,從沒有為未來累積人力資產——忠誠、對經理的良好態度等。

這種情形再一次證明管理哲學的重要性。這種哲學來自於長期利潤與短期利潤的差異。開明管理中最起作用的東西是長期利潤。在極短的時期內,開明管理也許不會有較輝煌的結果。打個比方說,在緊急狀況時身體可以用盡所有的能量。例如,在危急狀況時,腎上腺素會升高,並維持到危急狀況解除為止;但就長期而言,可能會造成死亡或器官的損傷。其他如體內脂肪、氧氣或是肝糖的消耗等情形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這裏,我們再探討一個明顯的問題——顧客的態度。為了短期的利潤,企業可能會濫用顧客口碑。但從長遠之處著眼,這和自殺沒什麼區別。例如,一個新的管理團隊接收一家曆史悠久、信譽良好的企業,但卻濫用企業的名譽與顧客的信任,推出劣質品或仿冒品。也許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消費者無法察覺,而且也創造了巨額的利潤。但長期而言,終將失去消費者的信賴與忠誠。對於任何想要永久繼續經營的企業來說,這種行為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會計人員需要應對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將顧客口碑和忠誠納入資產負債表中?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問會計師:現在有兩家企業,一家擁有豐富的人力資產,一家卻隻有微薄的人力資產,若不考慮過去12個月的獲利狀況,你會將資金投資於哪一家企業?此外,如果一家企業擁有良好的顧客口碑,而另一家卻利用顧客的信任而欺騙顧客,你會怎麼投資?如果一家企業的員工士氣高昂,另一家士氣低落,你要投資哪一家?你要投資一家流動率高的企業,還是流動率低的企業?你要投資一家缺席率高的企業,還是一家缺席率低的企業?所有這一切,都是會計係統必須掌握的情況,這些也是必須要納入資產負債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