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吃仁賢太後服務用品的嫌疑人終於找到了。
我和梅花回到相膳堂,就召集相關人員開會。
我來到梅花房間,又一次看到了那個大象頭和大象樹,門牌號又是“102”。
怎麼想都覺得好笑。
這次開會除了保管員、采購員,梅花外,還多了一個大個子廚師,梅花向我介紹道,“這是咱們相膳堂資格最老的楊勇大師傅。”
“比秋爺大人來得還早,是咱們相膳堂資深大師。”
大個子廚師胡子都沒有刮掉。
看梅花在眾人麵前誇獎自己也很得意地笑了笑,起身向大家拜了拜。
“承蒙大家抬愛,我會把灶上的菜做得越來越好。”
梅花開始轉入正題,
“咱們今天開個會,主要是傳達一下何相在朝廷上受領的會議精神,剛才我和劉半程一起參加了這個會議。”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要節省開支,減少經費支出。咱們何相府要在朝廷上帶個好頭,落實好大王說的話。”
“請各位來,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都說說看,看怎麼省,怎麼能夠在不影響供應的基礎上減少開支。”
采購員仁成不加思索率先說了話,
“那還不簡單嗎?
少買菜,少買糧,多做湯,多吃麵條”
“每頓飯之前做最好的湯,讓大家先喝個飽,然後再吃飯就吃不下去了,這不就變相省吃省錢了嗎?”
我把眼睛瞪得老大!
我在原單位的時候,主管夥食的頭頭用的也是這套招法。
說要想節省開支,一個是讓服務對象上頓下頓吃麵條,把麵條魯打得香一點,大家禿嚕禿嚕很快就能造個飽兒。
另外一條就是每頓飯之前做點上好的湯,比方說,大棒頭湯,羊雜湯,牛肉湯什麼的,加點鹽加點香菜,那味兒就十分誘人。
人隻管喝香的不管食不食用,都願意喝湯,一碗不行喝兩碗,兩碗不行喝三碗,一般的人的胃喝上兩碗之後就吃不多少飯了。
這樣喝得快,吃得快,肚子餓得也快,餓的快就想早吃飯,想吃飯的時候吃起來就香,所以,這些人一直會說這裏的飯菜做的好,餘音繞梁,好評不斷。
結果一年下來算總賬,夥食費確實省下不少。
不過,我沒想到這個法子出處竟來源於梁國,來自於當下生活的何相府,
一想就覺得挺搞笑的。
這時候,保管員也發言道,
“我這塊兒呢,主要是控製出入庫!”
“如果庫房裏能用的盡量全用上,不允許廚師們重複請領食材,
那麼上頓飯剩下來的食材和調料,像粟粉,粉條,醬油,大醬什麼的,
能用的話盡量一次性都用完,不浪費。
梅花點頭,
“這是一個好辦法!”
梅花把眼睛看向大師傅。
大師傅沒有馬上表態,而是有意清了清嗓子說道,
“節省啊,說是節省,其實沒那麼容易。”
“想想看,咱們相膳堂就餐三千多號人,
要想省的話,那就要有專門的人去管,不然的話光
吆喝我看沒有用。
“因為灶上一忙活起來,那就是缺啥就得上啥,少啥就得補啥,沒法來計算,你說哪天省哪天不省?”
我在灶上做過,也當過大師傅。
他能聽明白這位大師傅說的話。
但這句話明顯是對梅花節省意見的變相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