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遺詔 扶立庸主(2 / 2)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也在我那裏,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詔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將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是何等奸滑之人,見正麵遊說無效,便一轉話鋒,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麵,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這句話正觸到李斯的痛處,他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趙高裝出十分關切的樣子,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厲害關係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人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亂如麻,他太懂得失寵之臣是什麼滋味了!而且,這也是他最害怕見到的。“萬念私為首”,李斯當然也不例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向趙高妥協,仰天長歎一聲,滴下淚來:“遭遇亂世,也隻能以保身為重了!”趙高知計已成,欣喜若狂,馬上與李斯合謀,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製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

扶蘇接到詔書後,如晴天霹靂,肝膽俱裂。他失聲大哭著,轉身回到帳中就要拔劍自殺。蒙恬與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對這份意外的詔書產生了懷疑,勸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沒有立定太子,諸公子必定都虎視眈眈,暗含窺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監軍守邊,足見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來賜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詐?不如提出懇請,弄清楚再死不遲。”那使者早就受了趙高胡亥等人的指使,隻在一旁不斷地催促。扶蘇一向仁孝,哪裏還去想是真是假,悲傷地說:“君要臣死,父要子亡,還有什麼好請求的呢?”言罷揮劍自殺。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將他囚禁在陽周(今陝西子長縣北),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又安排李斯的親信為護軍,這才回去複命。胡亥聽說扶蘇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釋放蒙恬的念頭。此時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歸來,趙高本對他積怨已久,同時也擔心日後蒙氏重新掌握大權,不如索性一網打盡。於是對胡亥進讒言:“先帝本來早就想選賢立太子,就是因為蒙毅屢次阻止才沒有實行。這種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殺之,永絕後患。”胡亥信以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

趙高見障礙已除,建議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由於氣候炎熱,始皇的屍體己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從車中傳出。為掩人耳目,趙高便命人買來大批鮑魚將臭味蓋住,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了鹹陽,這才發喪,公告天下,不久舉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禮。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從此以後,這對暴君奸臣便在一起製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發指的慘劇。貌似強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