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政史,是漫長時代中非常重要的學問。在不同時空下,它幫助我們認識,改造,探索世界,甚至影響後世對待同一事物的觀念。在今後的文字中,我希望聯係概念,與時空已有的存在,同時也想討論思考抽象概率下的不同可能,所涉及的一些思維和方法,總的還是培養自己思考,質疑,創新的素養。
為了使結構不會脫離控製,包容浩瀚的存在,涉及以下部分。
1.事件,每次討論的事件都會涉及多方利益群體,以引發對真實事件的主動思考。另外,一個好問題勝過很多的答案,尤其是標準答案這個存在,是需要理性批判
2.改造,真正的答案,往往並不唯一,但投射到每個人的行為,才有了不同的答案。
3.真實事件 小說是幻想,但不能脫離於現實,我想在輔以真實的數據與故事供大家評判。觀點沒有標準,但現實盡是現實與數據。
4.討論,我的目標是50萬字,用於搭建我工作與回憶的橋梁,我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交流。
5.操作,小型的動手操作類活動,目的是應對複雜環境下的抽象要求與表達,考驗改造環境,目的是體驗
6.方法論,曆史說大不大,都是幾波人。說小不小,即使108漢也各有各的性格。但在不同環境的更迭下,物質的量能說明一切嗎。我想寫一些不一樣的,去整理一些類似的,前人或許已經做過了,但自己體驗方才屬於自己。應注意的這些思想和方法我想以相應的格式和旁注,附錄中體現。
7.拓展,體現彈性,主要是對架空現實的拓展延伸,或者是用綁芯片的劍,打火機的大炮,安裝發動機的鐮刀。,這些都是在一定環節下我想寫,可情節安排不好的,供作存檔,以防萬一。
8.STSE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聯
9.前沿融合,,我覺得我也老了,很多的內容也不能涉及,我需要些新鮮的血液,讓我生鏽的大腦再次工作。
10梳理,針對每節內容進行濃縮
11提高,針對已經有的基礎,思考可以在後文重複使用。
好了,今天就開始工作吧。
說起來,我寫過很多東西,有些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顧影自憐,還有些書評,本來隻是娛樂下自己,也沒有想到過完成一篇大作品。客觀來說,我的寫作態度很不認真,我在生活中也不是熱衷和擅長講故事,每次都是跟著潮流有感,有些言論也合著用。我老師在課堂中點過這種不敬畏的行為,所以我希望自己在一個舞台,說實理,有人情,藝術具。所以我希望能重新開始我的規劃和人生。
主要講述的是科學中從哥白尼再到今年的科學成績在明的一些事情,以教科書邏輯為基礎,以假象世界和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社會科學筆法和科學哲學的討論分析,以及加入一些已有社會經濟製度去演繹這個科學世界。
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環境,喜歡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算什麼,不是說,不是小說,就姑且《學雜演集》吧,要寫至少400多年,希望我能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