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坎坷少年入紅塵】(1 / 2)

穿越的方式有千千萬,結果卻隻有一種:爽。

但凡事皆有例外。很不幸,戴小博就是那個例外。

戴小博穿越到了一個講方言的地方,一歲之前根本聽不懂他們說些什麼。一歲之後,戴小博發現所有的人都說方言。如果戴小博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嬰孩,學會這些方言大概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戴小博學了十幾年的20世紀的漢語和英語,怎麼可能無師自通地學會不知道什麼年代什麼地方什麼方言語係的古漢語呢?不管怎樣,還是必須學會這裏的語言。

值得慶幸的是,戴小博可以確定這裏是古代的中國,而且是秦漢之前的某一時期。因為這裏的人說話有點像江蘇淮安一帶人說話,——據說那裏的人才是純種的漢人。當然,戴小博有可能是到了異時空或者平行空間,戴小博卻不願是那樣。

戰亂紛飛的年代,物質極度匱乏,戴小博穿越之後家中還算小康,過年時居然也隻可以吃上高粱、小米,平時都要靠挖野菜填飽肚子。玉米還沒有傳到中國,喝玉米粥吃窩窩頭都不可以。母親十月懷胎後產了戴小博。據說墜地之時,紅光滿屋,異香撲鼻。因為是個私生子,外公韓員外隻得讓戴小博跟了韓姓,取個單名“信”,字重言。上一輩子父母都已經故去,戴小博可以接受了這一事實。

母親的未婚先育的醜事不翼而飛,外公外婆羞愧難當,憤恨交加,不久就先後謝世。從此母親隻得與小韓信相依為命,孤苦度日。及至小韓信依呀學語時,母親就開始精心地培養、教育他,好讓他以後出人頭地,自已老了也好有個依靠。說也奇怪,這個小韓信天生的聰明聆俐,什麼事情一教就會,一學就能,因此特別惹母親喜歡。

五年後的一天,韓信的父親吳道長巡遊打此地經過,得知員外老倆口早已作古,便喜出望外地一頭鑽進韓小姐的家裏。久別重逢的鴛鴦終於又舊夢重溫。韓小姐對小韓信隻說是遠房的表叔,是專門請來當他師傅的。從此吳道長白天教小韓信詩詞歌賦,天文地理,謀略兵法,刀槍箭戟,左道旁門;晚上就和韓小姐同床共枕,如膠似漆,行那魚水之歡。

淮陰,太寧山,草廬外,空坪。

煙霧重鎖,青山壁黛,翠竹飛鳶。

一位少年麵如冠玉,正在背誦論語,聲音清朗,在他對麵的一位老者頭戴道冠,麵容清瘦。一雙眸子中卻藏著犀利和深邃。

“信兒,你解釋下有朋自遠方來,為什麼不亦樂乎?”老者帶著幾分嚴肅表情詢問少年。

“師傅,子又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當必須遠遊時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有要事在身還能抽空來看望朋友,這種朋友一定是值得交的朋友,所以不亦樂乎。不知信兒理解的對否?”

“你能融會貫通,有自己的思考,似你這般年紀,已是不易。不過你也不能太得意。”大是得意的老者說道。“讓我再來考較下你的兵法。”

韓信微微一笑,對著老者說道:“師傅請講!”

“在《作戰》和《謀攻》兩篇中,所謂‘兵不鈍而利可全’何解。”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取勝,但不是為了殺傷敵人,更不是為消耗自己。所以第一,針對野戰和武器,就地補充自己,主張‘兵貴勝,不貴久’;第二,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主張以‘伐謀’取勝。這裏孫子的伐謀是思想,尤其值得注意。所謂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完全取勝、費力最小原則對戰爭手段的一種有序排列。戰爭最初始於以實力計算為基礎的‘攻心戰’,即‘伐謀’,但隨著目的的受阻,手段逐步升級。這種升級往往導致對軍事手段的濫用。但恰恰是在戰爭進入白熾狀態的攻城階段,‘伐謀’會再度出現。聰明的指揮者可以憑籍實力,運用計謀,造成形格勢禁,沮喪守敵的意誌,打亂守敵的部署,迫使他們投降。由於這種思想包含了對總體戰爭,對實力計算和政治威懾作用的深刻理解,所以受到曆來戰略家的格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