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遺產(1 / 3)

遺產

(短篇小說)

文/楊國選

在國家文物館重點文物展藏室裏,有一樽編號為gl-0167的青銅鼎,一直為世界文物專家和考古學家所關注。如此絕世瑰寶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曆和發生在它背後的故事。

那是四十五年前的一個傍晚,不滿四歲的我像跟屁蟲似的尾隨在父親的身後,去為我的爺爺送飯。父親一筷頭、一小勺地給爺爺喂著湯麵條,我盯著爺爺嚅動的嘴唇,吮著自己的手指。我知道那麵條來之不易,自爺爺生病起,奶奶背著爺爺,將自己私藏的陪嫁品——十塊銀元挖了出來,讓父親揣在懷裏偷偷地去了深山坳裏,從那些散戶人家裏換回了幾碗麵粉,一塊銀元才換一碗最新章節重生之星光路。那麼金貴的麵粉,全家人自然嚐不到麵條的味道。

爺爺隻吃了幾口,便輕輕地推開飯碗,用那雙深陷瞘瞜的眼睛回眸一眼站在床邊的我,有氣無力的說:

“我是一個快入土的人了,吃這個有啥用,給我小孫子吃吧!孩子是咱們家的命根子,寧可折了我這條老命,也不能餓著、饞著孩子。唉!都怪這三年災荒給鬧的,不然,孩子咋會這麼可憐,連頓飽飯都吃不上……”

“爹,您就放心地吃吧,小孩子嫩,耐性好,少吃一頓沒啥,不會餓壞的。都怪兒子不中用,落了個窮光景,讓您受罪了!”

“兒子,別怨悔!咱們家不窮。”爺爺咳了幾聲後,接著說:“兒子,把爹背到廚屋裏去吧,爹臨走前有話要給你哥兒幾個叮囑。”

“爹,您就躺著,別操心,過幾天一定會好起來的!”

“我都八十好幾的人了,還能有幾天活頭呀!自個的病自個知道,聽我的話,快!”

廚屋裏,一家人正聚在一起喝菜羹。父親將爺爺背到炕頭上,扶他斜躺著。爺爺指了指窯洞一側,說:

“老大,關好屋門,拿把斧子來,把鍋台上邊的灶龕鑿開!”

“他爹,你讓孩子……鑿那幹啥?”奶奶遲疑地問。

“聽我的,讓老大去鑿!”倏忽間,爺爺一臉的陰沉。

父親二話沒說,從鍋台上扒下大鐵鍋,擱在一邊,開始在洞壁上鑿。一陣“咚咚”聲過後,灶盒露出鬥口大的一個洞口,父親歪著腦袋向裏邊窺視。爺爺說:

“那東西沉著呢,用雙手把它掏出來!”

父親挽起袖子,將兩隻胳膊慢慢地伸了進去。一會兒之後,父親雙手捧著一個烏黑的器物抬腳下了鍋台,將那東西擱在炕桌上。母親急忙端過煤油燈,挑了挑燈芯。

燈光下,一家人圍攏了過去,我把自己的小腦瓜擠進叔嬸們的腋下,想看個究竟。

“這不就是廟裏的那個香爐麼,有啥稀罕的?”十七八歲的五叔快言快語地說。

“你懂啥,它看起來像香爐,可它不是,它是西周時候的‘文王鼎’,祖祖輩輩不知傳了多少代人,它是我們家唯一的寶貝,價值連城啊!”爺爺說這話時眼珠子死死地盯著它,放射出一縷從未有過的亮光。

“好你個死老頭子,既然家裏有這麼值錢的東西,你為啥連一點口風都不透給我,虧我跟你過了一輩子,若不是快要咽氣,你還把我老太婆當外人呢,你說我活得多冤啊!”奶奶嗔怪爺爺道。

“哪有當娘的不寵著兒女,這東西實在是金貴,我擔心你哪天說漏了嘴,這踏實的日子就不踏實了,安穩的家就不安穩了。”

“既然知道,你還不如不說,把它永遠地帶到地下去。”奶奶繼續叨咕著。